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针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患者,观察沉淀输注时间对患者输血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严重创伤性失血患者62例。根据对患者输注沉淀时间将所有患者分为A1组(44例)以及A2组(18例)。针对A1组患者,其输注第1袋红细胞悬液时间同患者第1单位沉淀输注时间间隔在3h之内。针对A2组患者,上述二者的时间超过3h。观察患者的疾病情况表现稳定后,对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以及患者的血浆总量进行准确计算,最终对比两组严重创伤性失血患者在输血量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在A1组的44例患者中,患者平均红细胞悬液用量为8.5U,患者平均血浆用量为8.3U;在A2组的18例患者中,患者平均红细胞悬液用量为12U,患者平均血浆用量为14.4U。A1组与A2组严重创伤性失血患者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过本次研究发现,患者输注第1袋红细胞悬液时间同患者第1单位沉淀输注时间间隔在3h之内,患者临床用血量较少,从而证明早期对患者实施沉淀输注,能够将严重创伤性失血患者的临床输血量有效减少。

  • 标签: 冷沉淀输注时间 严重创伤性失血 输血量
  • 简介:目的:比较B超引导下置引流与开放引流在治疗乳腺脓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乳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行B超引导下置引流28例,行开放引流28例,比较2组术后疼痛程度、术后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及脓肿复发率。结果:B超引导下置引流组在术后疼痛程度、术后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开放引流组,2组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乳腺脓肿的治疗,B超引导下置引流相对开放引流创伤更小、换药次数更少,恢复更快,切口更为美观,患者痛苦明显减轻,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乳腺脓肿 B超引导 置管引流 开放引流
  • 简介:目的探讨免疫性睾丸损害导致无精子症的发病机制.方法给雄性大鼠足垫、背部及睾丸多次分别注射同种异体生精小匀浆与弗氏佐剂混悬液及结核菌素,诱导免疫性睾丸损害.对实验组及对照组生精小进行组织学、免疫荧光检查并对腔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睾丸质量及生精小管管腔液中大多数化学成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生精小无精子,组织学检查基底膜出现增厚及透明样变性,免疫荧光检查基底膜可见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结论由注射同种异体生精小匀浆与弗氏佐剂混悬液及结核菌素诱导的免疫性睾丸损害可导致生精小管管腔液成分出现显著变化,生精小病理改变及生精障碍型无精子症.

  • 标签: 大鼠 生精小管 免疫组织化学 精子发生
  • 简介:瘤是向小汗腺末端分化的一种良性肿瘤,皮损好发于眼睑、颈部和前胸,皮疹以硬韧的扁平丘疹或半球性丘疹为主要表现,常为多发,散在或密集分布,但不融合,很少自行消退,终生处于进展之中,直接影响面部美观,给许多女性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科对50例眼睑汗瘤患者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疗程短,临床效果显著。现将该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眼睑汗管瘤 小汗腺 球性 二氧化碳激光 光敏性药物 皮损面积
  • 简介:经外周静脉(PICC)置是将中心静脉导管从外周静脉刺入,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从而有效避免药物直接刺激外周静脉,降低静脉炎发生概率,也能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危重症疾病新生儿需长时间静脉输液,采用PICC置也是最常用、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方式。但临床发现由于PICC置引发的细菌感染等并发症也较多,影响患儿治疗,增加新生儿疼痛,也不利于预后。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预见性护理 新生儿疼痛 静脉置管 静脉输液 静脉切开
  • 简介:目的分析肿瘤患儿化疗间歇期携带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PICC置)出院后发生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36例化疗间歇期携带PICC置出院的肿瘤患儿,通过电话随访及回院复查了解患儿P1CC置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结果患儿发生穿刺点渗血3例,导管口感染8例,接触性皮炎6例,导管堵塞2例,静脉炎1例。结论化疗患儿治疗间歇期出院后携带PICC置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除了根据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还应做好健康宣教,出院期间还应定期电话随访,了解PICC置部位及导管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回院给予相应处置。

  • 标签: 血液肿瘤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治疗间歇期 小儿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