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效果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需要清洗的120件医疗器械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60件)与观察组(60件),对照组采用手工清洗消毒方法,观察组采用医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比较两组医疗器械清洗时间、灭菌合格率、细菌残留率。结果:观察组医疗器械清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菌残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采用医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效果良好,能缩短医疗器械清洗时间,提升灭菌合格率,降低细菌残留率,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全自动清洗消毒器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200例尿常规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检查者分别采用显微镜检测法、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白细胞及红细胞检出率。结果: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尿液红细胞与白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74.00%(74/100)、71.00%(71/100),显微镜检测法检测尿液红细胞与白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70.00%(70/100)、65.00%(65/100),两种检测方法白细胞和红细胞阳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尿常规检验中采用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均具有显著价值,各有优势,在临床检验中,可将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并能进一步提升检测准确率。

  • 标签: 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 显微镜检测法 尿常规检验 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各种科技水平也在飞速提高,且在社会的各个生产领域都有了很大的运用。中药产品的生产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在中药产品生产过程前处理工序的中药材提取过程中采用自动化技术是必定的发展方向。大力推广应用自动化技术,既能提高中药提取的工作效率,又能保证提取后的有效成份稳定度,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关键。基于以上,本文探讨了在中药提取过程中自动化系统具体运用探究。

  • 标签: 自动化系统 中药 提取工艺 运用
  • 简介:摘要: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药品污染控制属于重要工作之一,现开展关于药品污染控制策略的指导方针及管理措施,指导无菌药品生产过程污染控制措施,以防止微生物、热原(细菌内毒素)、微粒(如玻璃和其他可见和不可见颗粒物等)造成的产品污染。

  • 标签: 无菌药品 污染控制 微生物 热原 微粒。
  • 简介:摘要:本文着眼于食品和药品接触材料残留的自动检测技术研究,围绕着这一领域的挑战和机遇展开。通过介绍现有技术和方法,结合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动检测技术的前景和可能的创新方向。

  • 标签: 食品安全 药品接触材料 残留检测 自动化技术 创新发展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院建筑工程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有时建筑工程中需要进行变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技术发展,但未经充分考虑的工程变更可能会导致利润损失和安全问题。因此,对医院建筑工程变更进行控制和管理变得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研究医院建筑工程变更控制的相关问题,为行业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医院建筑工程变更控制 变更管理 利润 安全问题 参考意见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在对药品进行质量控制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对药品进行检验时,检测人员能力不足、仪器设备不够完善、缺乏完善的标准操作规程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介绍药品检验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药品检验流程中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及相关对策。

  • 标签: 药品 检验流程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药物作为一种独特的医学用途,不仅能够有效地治疗、诊断和预防疾病,还能够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因此,对药物的生产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不仅有助于确保患者的安全,更是促进药物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此,各家药物制造企业都有义务履行自己的职责,努力提升其质量水平。在药物研发过程中,风险管理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而且还可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因此,本文将深入剖析和探究如何在药物研发中有效地控制风险,从而为今后的实践活动提供参考和指导。

  • 标签: 药品研发 风险控制 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诱发各类型疾病的人数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从而扩大了药品的需求量,与此同时,药品批发环节也面临着退货风险。因此,加强和规范药品批发企业的退货相关制度,对降低药品批发企业的管理风险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药品批发环节的退货流程展开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旨在促进药品批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药品批发 退货风险 环节 控制
  • 简介:摘要: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临床医疗方法之一,微生物检测本身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信息,为他们诊断患者的病情提供充分的参考。因此,微生物检测技术在临床医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就病原微生物的具体情况而言,其体积小、种类广,以及培养所需的恶劣环境,都是影响临床微生物检测质量的因素。因此,研究和分析临床医疗中微生物检测的质量控制是现阶段临床医学的重中之重,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临床医学 微生物检测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药物残留问题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新一代分析技术、跨领域合作、可持续发展和监管改革等综合对策。针对药物残留的多样性,文章倡导采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如液质联用技术、质谱分析,以提高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跨领域合作和知识共享被强调,以促进专业知识交流和解决方案创新。最后可持续发展与监管改革被提出,包括环境友好型药物设计和全球监管标准的制定。这些建议旨在综合应对药物残留问题,实现环境保护、公共健康和全球监管标准的协调与合作。

  • 标签: 药物残留 多样性 分析技术 法规
  • 简介:摘要:药品生产质量风险控制是确保药品安全、有效、合规的关键环节,对于患者用药安全、药品生产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将探讨如何建立完善的药品生产质量风险控制体系。

  • 标签: 药品生产 质量风险 控制体系 建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无菌药品的生产具有高要求、高风险的特点,在最新《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对于无菌生产的要求更为严格,标准更高,这样就充分确保了无菌药品的生产质量。当前,提升无菌控制水平是中国制药企业面临的新一轮挑战,所以必须加强重视无菌药品的生产工艺质量风险控制

  • 标签: 无菌药品 生产工艺 质量风险
  • 简介:摘要:药品安全质量问题成为了我们当今社会最关心的话题,它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健康和社会稳定。《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GMP)要求生产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采取措施,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目前国内大部分口服固体制剂生产线均存在共线生产的情况。共线生产,系指在药品生产中,有两个以上的产品共用的厂房、设施、设备、环境、物料、人员等的情况;产品共线生产需评估交叉污染等相关风险,并确定和实施控制交叉污染的措施使交叉污染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 标签: 药品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 共线生产 风险评估 风险控制
  • 简介:摘要: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 GMP的变更管理必须贯彻“科学、有效、规范”的原则,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变更给生产和质量带来的风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人员、设备、生产工艺、场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变更存在不确定因素,如设备和工艺变化、原材料变更、工艺参数调整等,一旦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和处理,就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产生偏差,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防止这些不确定因素给产品质量带来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如果医学检测质量控制不合格,势必会影响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从而影响医院的治疗和诊断水平,甚至可能引发医疗事故,产生医患纠纷。因此,医院检验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检验质量控制,及时为临床使用提供可靠、准确的检验报告,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检验数据。本文探讨了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质量控制的对策,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医学实验室 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工牛黄中胆酸原料的质量控制,以判定胆酸的质量及掺伪判定,以确保胆酸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ELSD法测定胆酸中游离胆酸的含量;采用ACCHROM Xaqua C18色谱柱(250mm*4.6mm,5um),使用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2%三氟乙酸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结果:回归方程为y=11.503+1.3828x,R2=0.9999。结论: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灵敏、准确,与中国药典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比较,可用于对胆酸的起始物料胆源的质量掺伪问题进行判定。

  • 标签: 胆酸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控制医院感染与监测消毒灭菌的效果。方法:本次以手术室为场所展开研究,研究期限为2022.01~2023.05,以手术室的各类物品、空气以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采取控制医院感染和监测消毒灭菌等方式对手术室展开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伤口感染率和灭菌合格率等进行检验和比对,两项指标采样数均为200例。结果:经经验干预后手术室的消毒物品、空气等合格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但干预前后灭菌物品合格率差异较小(P>0.05)。经经验干预后患者的轻度、中度、重度等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手术室实施控制医院感染与监测消毒灭菌干预后,既能提升灭菌的效果,又能减少感染率,可保障手术的安全性,有借鉴优势和推广价值。

  • 标签: 手术室 医院感染 消毒灭菌 控制 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