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北京市隆福医院门诊药占比的影响因素,探讨适合基层医院药占比控制的方法。方法:对北京市隆福医院2010—2012年第1季度各科室门诊量、门诊处方、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药品销售金额以及药价下调金额等指标进行分析,考察其对药占比的影响。结果:门诊药占比从2010年的68.37%降至2012年的54.27%。2012年与2010年相比每张处方的平均金额下降23%,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门诊药占比的下降,主要源于每张处方平均金额的大幅度下降而非检治费用的提高,其中行政干预以及药品调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门诊药占比 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期并绘制生存曲线,分析性别、年龄、原发部位、组织类型、原发肿瘤的浸润深度(T)、区域淋巴结转移(N)、癌胚抗原(CEA)、肝功能指标等与预后的关系,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组织类型、区域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CEA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区域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类型、血清CEA.

  • 标签: 结肠癌 预后因素 CEA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在健康体检中发现的1156例高血压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高血压患病率21.70%,知晓率52.60%,控制率26.82%;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随年龄增大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高,60岁及以上人群高达53.21%。②高血压人群吸烟率54.76%,饮酒率44.29%。③高血压人群合并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和超重/肥胖的患病率分别是13.49%、62.02%、32.53%和73.96%/48.88%。④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高龄、饮酒、高体质量指数、高总胆固醇、高血糖和高尿酸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患病率高,控制率和知晓率均低。戒烟酒,控制体质量、血糖、血脂和尿酸等指标,有利于减少高血压的发生。

  • 标签: 高血压 患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随着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的不断完善,妊娠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仍面临较高流产率下降的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105例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后妊娠病例,其妊娠结局和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等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后妊娠者发生早期流产的相关因素.

  • 标签: 体外授精-胚胎移植 相关因素分析 早期流产 移植后 2009年 体质量指数
  • 简介:对使用奥美拉唑后发生不良反应的516例报表进行归类分组,分为合并用药组和单一用药组,并按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与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良反应以胃肠系统损害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最多。奥美拉唑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合并用药有较大影响,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 标签: 奥美拉唑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 简介:目的关注婴幼儿用药安全,避免不良反应发生。方法分析婴幼儿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其药品种类。结果婴幼儿由于其发育尚不健全,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各种药物均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但以抗菌药物居多。结论临床用药应重视婴幼儿的身体特点,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婴幼儿 药品不良反应 相关因素 防治
  • 简介:目的分析可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本院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前接受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后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人工静脉注射及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微泵静脉注射及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以及留置失败情况。结果对照组平均留置时间为(1.52±0.51)d,观察组平均留置时间为(3.59±0.50)d,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各类留置失败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泵静脉注射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各类因素所导致的留置失败发生,是应用留置针的最佳输注与护理方法。

  • 标签: 小儿静脉留置针 影响因素 微泵静脉注射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分析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讨论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措施。方法分析66例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与高龄、流产2次以上、产次超过3次、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新生儿体质量超过3.5kg以及第二、三产程时间长等因素有关。结论积极做好孕期宣教、定期高危筛查、科学选择分娩方式和分娩方案是预防和建设出血的主要措施。

  • 标签: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高危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指呼吸机启动48h至人工气道拔管后48h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是临床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之一。VAP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发病率为5%~68%,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高达70%,是导致患者治疗及住院时间延长、经济负担加重、院内感染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现就有关VAP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 标签: 肺炎 通气机 负压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讨论避免其发生的防止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机械通气的患者60例,根据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而分为VAP组(28例)以及非VAP组(3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资料,并进行比较,从而探讨引发该病的危险因素。结果VAP组患者的深静脉穿刺置管、通气时间、意识障碍、留置胃管均高于非VAP组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因素分析显示,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深静脉穿刺置管、通气时间、意识障碍、留置胃管等因素。结论做好环境管理、加强手卫生、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严格无菌操作、预防误吸以及返流、正确吸痰等,是降低VAP死亡率的有效护理措施。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措施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使用氯吡格雷进行药物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多次PCI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在卫生部北京医院住院的50名行两次及以上PCI术且术后均常规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详细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用药情况,根据其行PCI术的频次分成两组(2次PCI术时间间隔在1年内和1年以上),采用,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再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考察各因素对1年内行多次PCI术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BMI值、吸烟、硝酸酯类药物、合并高脂血症与老年冠心病患者1年内行多次PCI术有一定的相关性(P〈0.1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合并高脂血症是老年冠心病患者1年内行多次PCI术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应注意控制血脂水平,70岁以上患者是1年内行多次PCI术的高危人群,应予以关注。

  • 标签: 氯吡格雷 老年患者 PCI术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总结影响大面积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去骨瓣减压术临床预后的各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47例各种原因大面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临床疗效,以颅内病变原因死亡为评价终点,分析不同年龄、病因、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大脑中线移位程度与死亡的关系。结果57例患者术后因颅内病变加重死亡,60岁以上者死亡49例,合并风心病心房纤颤、感染性心内膜炎、高血压病者死亡54例,死亡率最高,48h后手术死亡47例,大脑中线移位超过1cm者死亡48例。结论去骨瓣减压术临床预后与年龄、病因、手术时机及方式、大脑中线移位程度有关。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去骨瓣减压术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