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家庭夜间白法与冷光白技术用于着色牙漂白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广州市东升医院口腔科2007--2010年的96例着色牙病例,分别用家庭夜间白法(50例)与冷光白技术(46例)进行牙齿漂白,以VITA比色板分析脱色效果,用数字化疼痛评判法(VAS)记录受试者术中牙齿敏感程度。术后及2年后复查评价疗效。结果术后家庭夜间白组总有效率为98.0%,冷光白组为10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环素牙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方面:家庭夜间白组为72.2%、94.4%,冷光白纽为90.0%、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VAS评判:家庭夜间白组敏感率为84.0%,冷光白组为80.4%,两组敏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敏感者停止用药后6~24h均能缓解。2年后复查:两组牙齿颜色均出现反色。家庭夜间白组总有效率为32.0%,冷光白组为28-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结束时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后检查两组牙髓活力均正常。结论家庭夜间白法与冷光白技术治疗着色牙效果显著,在四环素牙上冷光白技术优于家庭夜间白法。2年后两组牙颜色均出现反色。两种漂白方法均具有临床安全性。

  • 标签: 牙齿漂白 牙齿敏感 过氧化氢
  • 简介:2007年6月4日,由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和中华口腔医学会联合举办的“张震教授从医从教五十周年庆祝活动”在京隆重举行。卫生部陈啸宏副部长,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口腔医学专家、口腔医(学)院院长等各界口腔卫生事业工作者约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 标签: 中华口腔医学会 从医 张震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医学专家 卫生事业
  • 简介: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相关性慢性黏膜炎症,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种类较多但效果不够显著。目前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一线药物为糖皮质激素,二线药物有免疫抑制剂、维A酸类等。大环内酯类免疫调节剂吡莫司是一种新型皮肤科用药,有文献报道,该药现已用于口腔扁平苔藓的治疗,并取得一定疗效,本文就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吡美莫司 口腔扁平苔藓 免疫调节剂
  • 简介:目的观察Beyond冷光白技术在着色牙白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于河北省承德市口腔医院就诊的52例无明显釉质缺陷及过大髓腔的着色牙患者,使用Beyond冷光进行牙齿白。治疗后立即观察疗效,并分别于6、12、24、36个月后观察颜色的改变情况。结果Beyond冷光白后VITA比色提高了5~12个色阶,36个月后颜色有少许回复。结论Beyond冷光白效果显著。

  • 标签: BEYOND冷光美白 凝胶型美白剂 内源性着色牙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饰瓷和核心瓷(牙合)面厚度对双层结构氧化锆全瓷冠内部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为临床修复设计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3-7月在清华大学计算机教研室进行.利用螺旋CT断层图像,构建上颌第一磨牙氧化锆全瓷冠(核心瓷层和饰瓷层)、黏结剂层、牙体组织、牙根、牙周膜、牙槽骨6部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计垂直集中载荷600N的加载方式,观察不同饰瓷(牙合)面厚度(V)与核心瓷(牙合)面厚度(C)两因素变化对全瓷冠的最大主应力(S1)分布情况.结果随着饰瓷厚度增加,饰瓷本身的应力先减小后上升,即饰瓷厚度为0.7mm时,S1为73.20MPa;厚度升至0.9mm时,S1下降至54.56MPa;厚度升至1.7mm时,S1则上升至60.16MPa.而随着核心瓷厚度增加,核心瓷的应力在减小,即核心瓷厚度为0.3mm时,S1为ll6.40MPa;厚度升至1.3mm时,S1下降至4.17MPa,其应力峰值下降幅度为96.75%.结论对全瓷冠的应力分析,得出双层全瓷冠的V和C范围:0.9mm≤V≤1.5mm,C≥0.5mm.这就要求在全瓷冠临床预备过程中,必须留出至少1.4mm的空间,即为两者最低限之和.

  • 标签: 全瓷冠 有限元分析 应力 饰瓷 核心瓷
  • 简介:目的:观察右托咪定用于困难气道患者苏醒期拔管时的镇静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的困难气道患者(Mallampati分级≥Ⅲ级)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前10min分别静脉推注生理盐水(NS组)或右托咪定0.5μg/kg(DEX组),推注时间为10min。比较2组的拔管时间、苏醒拔管期间患者呛咳和躁动的情况以及患者对拔管事件的回忆情况;观察HR、SBP、DBP、RR的变化和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SAS9.13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拔管期间DEX组呛咳评分和躁动评分显著低于NS组(P〈0.01);Ramsay评分和回忆度评分显著高于NS组(P〈0.01)。与诱导前相比,用药后DEX组HR、SBP、DBP均显著降低(P〈0.01),拔管时HR、SBP略上升,拔管后1、5、10min时HR、SBP、DBP、RR与诱导前无明显差异(P〉0.05);NS组HR、SBP、DBP在苏醒拔管期间均显著高于诱导前,且高于DEX组(P〈0.01)。NS组寒颤发生率高于DEX组(P〈0.05)。结论:右托咪定用于困难气道患者苏醒期拔管,能明显减少患者呛咳和躁动,产生良好的遗忘作用,且不延长拔管时间。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全麻苏醒期 气管拔管 镇静 应激 困难气道
  • 简介:目的:对尼舒利分散片(NimesulideDispersibleTablets,NDT)用于预防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作出评价.方法:随机选择进行根管治疗术的174例老年患者作为试验组,术后当日口服NDT0.1g,每日2次,连服5天.同时选择162例未服NDT的老年根管治疗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病例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和疼痛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NDT用于预防治疗三聚甲醛糊剂根管充填所致术后疼痛疗效良好.

  • 标签: 尼美舒利分散片 预防措施 老年人 根管治疗 术后疼痛 NDT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二硅酸锂双层瓷试件剖面影像学形貌与相应显微CT扫描成像和三维重建结果,分析显微CT与三维重建技术用于无损探测二硅酸锂双层瓷材料内部缺陷的可靠性。方法制作双层二硅酸锂双层瓷矩形试件,进行显微CT扫描;扫描后沿垂直于试件长轴将试件平均切成6段,对每段剖面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并获取5个剖面图像。根据剖面位置确定显微CT扫描断层图像,并将显微镜图像与显微CT图像进行灰度差值匹配比对,分析显微CT对全瓷材料内部缺陷探测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对CT扫描结果进行三维重建,比较二硅酸锂双层瓷试件内部缺陷的二维形貌与三维形貌的差异。结果显微镜图像与显微CT图像的平均相似度为(83±7.9)%;缺陷的二维剖面形貌与三维形貌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显微CT能够可靠地无损探测二硅酸锂双层瓷材料的内部缺陷结构,但对尺寸接近探测分辨率的孔洞成像较模糊。三维重建分析较二维形貌观察能更全面地反映缺陷的形貌。

  • 标签: 牙瓷料 缺陷 可靠性分析 显微CT 三维重建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二硅酸锂双层瓷试件剖面影像学形貌与相应显微CT扫描成像和三维重建结果,分析显微CT与三维重建技术用于无损探测二硅酸锂双层瓷材料内部缺陷的可靠性。方法制作双层二硅酸锂双层瓷矩形试件,进行显微CT扫描;扫描后沿垂直于试件长轴将试件平均切成6段,对每段剖面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并获取5个剖面图像。根据剖面位置确定显微CT扫描断层图像,并将显微镜图像与显微CT图像进行灰度差值匹配比对,分析显微CT对全瓷材料内部缺陷探测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对CT扫描结果进行三维重建,比较二硅酸锂双层瓷试件内部缺陷的二维形貌与三维形貌的差异。结果显微镜图像与显微CT图像的平均相似度为(83±7.9)%;缺陷的二维剖面形貌与三维形貌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显微CT能够可靠地无损探测二硅酸锂双层瓷材料的内部缺陷结构,但对尺寸接近探测分辨率的孔洞成像较模糊。三维重建分析较二维形貌观察能更全面地反映缺陷的形貌。

  • 标签: 牙瓷料 缺陷 可靠性分析 显微CT 三维重建
  • 简介:目的:研究金瓷冠和氧化锆基全瓷冠的边缘和内部适合性。材料和方法:制作40个标准化的钢制后牙代型,随机分为4组(n=10)①金瓷组:②NobelProcera氧化锆组:③Lava氧化锆组:④VITAIn-CeramYZ组.并在其上制作后牙全冠。所有牙冠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粘固于代型上,并沿颊舌向截断。使用扫描电镜测量间隙大小.并使用WiIcoxon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α=0.05)分析。结果:金瓷组和所有氧化锆组之间在边缘适合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01).轴壁的适合性没有差异(P=0.057)。各组之间牙尖和殆面窝的适合性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P=0.0012.P=0.0062).在各截面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全部氧化锆组的边缘适合性均小于金瓷组。Procera氧化锆组的间隙最小。

  • 标签: 边缘适合性 CAD/CAM系统 氧化锆 金瓷冠 Kruskal-Wallis检验 全瓷冠
  • 简介:目的探讨右托咪定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气管切开的镇静和镇痛效果。方法将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需要气管切开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右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乳膏组(R组,20例)、右托咪定组(D组,20例)、0.9%氯化钠溶液组(N组,20例)。在开始缝合切口时(约术毕前1h),R组和D组分别用30min输注右托咪定0.5μg/kg,N组以同样的时间输注同等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在术毕气管切开更换气管套管时,R组在气管套管外壁涂抹利多卡因乳膏。比较三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苏醒期间呛咳、躁动的情况以及心率(HR)、血压(BP)和呼吸(RR)的变化。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三组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6);(2)苏醒期R组追加芬太尼的次数和追加芬太尼后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至90%以下的例数均明显少于D组和N组(D组:χ2=7.619,P=0.006,χ2=8.547,P=0.003;N组:χ2=25.600,P<0.05,χ2=24.000,P<0.05),D组少于N组(χ2=7.619,P=0.006;χ2=6.995,P=0.008);(2)苏醒时呛咳评分R组明显低于D组和N组(D组:P=0.006;N组:P<0.05),D组明显低于N组(P=0.007),追加芬太尼后D组和N组呛咳评分明显下降,苏醒30min至1h又再度上升,而R组的呛咳评分在苏醒期各时间点都较低且无明显波动(F=0.716,P=0.702);(3)苏醒期Rass评分显示R组一直处于平稳的最佳镇静状态(F=0.886,P=0.662),而D组和N组的镇静程度不佳,在追加芬太尼前后呈现由烦躁到镇静过度的转变,其中N组最为明显(D组:F=4.335,P=0.017;N组:F=20.476,P<0.05);(4)麻醉诱导前与苏醒期R组HR、BP及RR的变化均不明显(HR:F=1.876,P=0.225;MAP:F=1.520,P=0.301;RR:F=1.112,P=0.465),D组和N组的波动比较明显,其中N组波动最�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利多卡因乳膏 全麻苏醒期 气管切开 镇静 镇痛
  • 简介:根管治疗的根尖止点控制包括确定工作长度、工作宽度以及根尖区的根管形态等。本文从根尖区解剖、保持根尖通路和通畅、根尖区预备以及根尖止点和预后的关系等四方面讨论根尖止点控制的重要性。

  • 标签: 根尖止点 根尖解剖 通路锉 通畅锉 根尖测量
  • 简介: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PASS)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基于近十年临床探索、验证并拥有多方向科研数据支撑的创新技术[1,2,3,4],有着独特的力学设计,并结合了多种正畸技术的优势理念。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综合了经典固定矫治技术的支抗优势和现代轻力、低摩擦矫治器在移动牙齿方面的优势,结合生理性支抗控制理念.

  • 标签: 支抗控制 临床应用 控制技术 生理性 自主知识产权 固定矫治技术
  • 简介:在儿童牙科,如何引导患儿配合牙科治疗一直是儿童牙医面临的一大挑战,疼痛和焦虑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主要讨论儿童牙科不同治疗阶段疼痛和焦虑的控制方法。

  • 标签: 疼痛 焦虑 儿童牙科
  • 简介:该文旨在报道接受再照射的头颈癌患者长期疾病控制状况和放疗后的毒副作用。1986—2013年间,137例复发或二原发恶性肿瘤患者被纳入研究,这些患者接受的再照射剂量均≥45Gy。评估指标包括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OS)和晚期并发症≥4级[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标准]。

  • 标签: 疾病控制状况 毒副作用 再照射 头颈癌 恶性肿瘤患者 放射治疗
  • 简介:支抗是正畸移动牙齿的“基石”,任何一种正畸技术都离不开支抗控制,因此支抗技术近几年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种植钉支抗的出现,使正畸矫正器的支抗能力达到了顶峰,使一些过去无法矫治的极端病例今天可以进行有效地治疗了。然而,从错胎严重程度的调查来看,极端严重的病例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寻求正畸治疗的错骀属于中等严重程度,那么对于大多数错胎畸形,我们真的需要最强支抗吗?正畸治疗的终极目标是功能、美观、稳定、健康,只追求其中某一项目标而忽略口腔生理健康会使正畸偏离医学的本质。

  • 标签: 支抗控制 正畸支抗 生理性 讲座 正畸治疗 生理健康
  • 简介:目的:探讨控制口腔综合治疗台(DU)手接触部位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抽取门诊DU10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张。实验组采用消毒避污法,对照组采用擦拭消毒法控制交叉感染。每组牙椅控感前后各随机采样30次,比较两组控感前后细菌菌落数和操作时间、成本核算的差异。结果两种措施均能有效控制交叉感染,两组间控感前菌落数(t=-0.775,P=0.338)、控感后菌落数(t=0.383,P=0.845)、成本核算(t=-1.726,P=0.421)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操作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90,P=0.000)。结论消毒避污法和擦拭消毒法均能有效控制DU手接触部位交叉感染,消毒避污法能减少消毒剂气溶胶对空气的二次污染,擦拭消毒法更快捷省时。

  • 标签: 口腔综合治疗台 交叉感染 消毒 避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