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上颌后牙区采用冲压式上颌窦提升术植骨与不植骨同期种植的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7年12月,共完成冲压式上颌窦提升种植修复病例91例,男35例,女56例,随机分为2组,植骨组47例,植入57颗种植体;不植骨组44例,植入种植体51颗,共植入108颗种植体。上颌窦剩余牙槽骨高度为5~11mm,提升幅度为2~6mm。平均随访56.8个月。35例患者(41颗种植体)于后期随访中行锥形束CT(CBCT)和根尖片,观察种植体新骨形成量和种植体突出窦高度,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植骨组7颗种植体脱落,存留率为87.7%;不植骨组3颗种植体脱落,存留率为94.1%。CBCT扫描显示,提升幅度为2~4mm时,植骨组新骨形成高度为(2.7±1.3)mm,不植骨组为(2.4±1.5)mm,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提升幅度为4~6mm时,植骨组新骨形成高度为(3.5±1.3)mm,不植骨组为(1.3±0.4)mm,植骨组比不植骨组新骨形成高度显著增加。结论:在上颌后牙缺失区采用冲压式上颌窦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是安全可行的,植骨材料对于促进新骨形成并非必须,然而提升幅度较大时,植骨能获得更多的骨量。

  • 标签: 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 存留率 新骨形成 锥形束CT
  • 简介:目的:通过对1001例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回顾分析,了解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8年8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1例口腔颌面创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1例口腔颌面创伤患者男女比为2.80∶1;20~29岁(30.07%)为发病的高峰年龄段;交通事故(48.45%)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在口腔颌面创伤中,下颌骨骨折573例,发生率最高。合并伤以眼部最多见(171例),其次为颅脑伤和四肢创伤。结论:口腔颌面创伤患者以骨折多见。骨折发生的数量、部位等与致伤原因、受力性质及相应部位的解剖结构有关。眼部创伤、颅脑创伤及四肢创伤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应予以充分重视,治疗时不可忽视全身状况。

  • 标签: 颌面部 创伤 流行病学调查 合并伤 陈旧性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螺旋CT原始数据建立包含牙列的面复合体三维几何模型的数字化方法,建立一个高精度的包含牙列的面复合体三维实体模型。方法:采用多排螺旋CT对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患者行常规头部平扫及三维数字影像重建,利用原始DICOM数据,自编程序,以及ANSYS和Solidworks软件,建立面复合体三维几何模型。结果:建立完整的面复合体三维实体几何模型,包含22块骨骼和28颗牙齿。探索出一条适用于活体的面复合体三维几何模型的建模方法。结论:应用螺旋CT薄层扫描,ANSYS和Solidworks软件,建立包含牙列的面复合体三维几何模型是一种准确、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颅面 复合体 计算机 模拟
  • 简介:目的:研究伴发身体其他部位创伤的颌面伤患者综合救治中专科确定性手术时机和适应证。方法:回顾性统计4所大型综合医院口腔科病房近20年收治的4869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伴发身体其他部位创伤状况和专科手术时机。结果:4869例患者中,面骨骨折3364例,软组织伤1505例。伴发其他部位创伤1524例(占31.3%),其中颅脑伤570例(37.4%),肢体伤545例(35.8%),胸部伤170例(11.2%),眼创伤151例(9.9%),脊柱伤54例(3.3%),腹部伤34例(2.2%)。74%的颅脑伴发伤患者伤后4周内、76.2%的眼伴发伤患者伤后7d内进行了面骨骨折手术治疗。而肢体、脊柱、胸腹部伴发伤患者,面骨骨折手术均有不同程度延误。结论:伴发多系统创伤的颌面伤患者的救治需要多学科间的合作,在患者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全身状况稳定的情况下,大部分颌面多发伤患者可以同期或早期进行专科处理。

  • 标签: 颌面伤 多系统创伤 手术
  • 简介:目的:研究咬合创伤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内骨形成蛋白-2(BMP-2)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于大鼠右上第一磨牙粘结方丝,抬高咬合0.5-0.8mm,建立1、3、7、14、28d组咬合创伤模型,通过拍摄X线片及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的损伤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观察各大鼠Vc内BMP-2mRNA的表达及变化。结果:咬合创伤第1天BMP-2表达下调,第3、7、14dBMP-2表达持续上调,28d组BMP-2表达量下调趋于正常水平,14d组表达量最高(P〈0.05)。结论:BMP-2mRNA在咬合创伤大鼠Vc内表达,表达量的高低与牙周组织的损伤程度相一致,即牙周损伤程度重时Vc内BMP-2高表达,牙周损伤程度轻时Vc内BMP-2低表达。

  • 标签: 骨形成蛋白-2(BMP-2) 咬合创伤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