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钛金属自身不具有抗菌性能,因而细菌容易聚集和黏附在钛种植体表面,导致种植体相关感染,这是种植义齿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种植体表面纳米改性可通过形成的纳米级形貌或引入的纳米材料赋予种植体表面不同程度的抗菌性能,同时不影响甚至增加成骨活性,从而提高种植义齿修复的成功率。本文将从纳米形貌和纳米材料两方面对钛种植体表面纳米改性在抗菌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种植体 抗菌 纳米形貌 纳米材料
  • 简介:根管治疗效果与根管封闭密切相关,而在充填过程中,很可能存在根管封闭超充填的情况。商品化的根管封闭种类众多,iRootSP作为一种新型生物陶瓷类根管封闭,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封闭性和抗菌性而逐渐被重视,其超充是否会影响患牙的预后也引起了关注。本文总结了iRootSP理化及生物学性能,以及根管封闭超充填的研究进展,结合随访病例分析iRootSP超充的预后情况。

  • 标签: 根管充填材料 根管充填 预后 iRoot SP
  • 简介:目的:探讨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分光光度计比浊法检测20mmol/L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浮游细菌生长的影响;体外构建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模型,通过MTT法评价5、10、20mmol/L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D-亮氨酸处理后的生物膜形态结构。结果:20mmol/LD-亮氨酸不影响变异链球菌浮游细菌生长趋势,从3h左右进入其对数生长期,在12h到达平台期。MTT法结果表明浓度为5、10、20mmol/L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D-亮氨酸的浓度增加,变异链球菌形成生物膜的量明显降低(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作用后,其生物膜结构整体分布稀疏,厚度减少。结论:D-亮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 标签: D-亮氨酸 变异链球菌 生物膜
  • 简介:目的:制备聚己内酯(PCL)/Ⅰ型胶原(COLI)/氟磷灰石(FA)复合支架用于牙周组织再生,并进行生物相容性及成骨诱导性能的检测。方法:制备PCL/COLI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并在其表面合成FA矿化涂层,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同时分离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并与支架浸提液共培养,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茜素红染色和VonKossa染色观察复合支架对人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PCL/COLI/FA复合支架呈三维网状结构,FA晶体分布于支架表面。CCK-8结果证明人牙周膜细胞在复合支架上增殖情况良好。ALP染色、茜素红染色和VonKossa染色结果提示复合支架可诱导人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结论:PCL/COLI/FA复合支架生物相容性良好并具有成骨诱导潜能,有望作为牙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标签: 聚己内酯 Ⅰ型胶原 氟磷灰石 人牙周膜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研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fibrin,PRF)对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temcellsfromapicalpapilla,SCAP)生物学性能的作用,探讨其应用于牙髓再生治疗(regenerativeendodontictreatment,RET)、促进年轻恒牙牙根继续发育的机制。方法原代分离培养SCAP,抽取静脉血获取PRF。实验按所用PRF的体积不同分为4组:1/8PRF组、1/2PRF组、1PRF组、0PRF组(对照组)。分别收集各组PRF上清液,制备条件培养基。通过MTT法检测PRF对SCAP增殖的影响;对经不同PRF条件培养基预处理的SCAP进行成骨诱导,应用WesternBlot检测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sialophosphoprotein,DSPP)、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matrixprotein1,DMP1)、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表达水平,检测PRF对SCAP成牙本质或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在条件培养基培养3d和5d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PRF均显著促进SCAP的增殖(P<0.05),3d和5d时,1/2PRF组促进SCAP增殖作用最强(P<0.05)。PRF条件培养基预处理的SCAP经成骨诱导后,高表达DSPP和DMP1(P<0.05)。结论PRF可显著促进SCAP增殖和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为PRF应用于RET奠定了生物学基础。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根尖牙乳头干细胞 牙髓再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