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正畸矫治力的作用时间对牙移动和牙槽骨改建的速度有直接影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该文就持续力和间歇力对牙移动速度、牙周膜牙槽骨改建和牙体应力反应的影响作一简要综述。选择合适的正畸加力方式,有助于临床医师有效控制牙移动,缩短正畸疗程。

  • 标签: 正畸力 牙移动 牙槽骨改建 牙根吸收
  • 简介:种植体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支抗方式。本研究采用16只雄性NewZealand大白兔作为实验对象,分为两组,即实验组(n=8)和对照组(n=8)。在左右两侧的鼻骨和额骨上分别用骨融性钛钉固定好钛板构成施力系统。骨融合后在矢状方向上钛板之间加力并始终保持力的大小为55.00g。实验结束后制成干燥颅骨,对其进行直接测量和x-线头影测量。从本研究实验结果来看,种植体其本身并没有发生松动和移动,这表明骨融性种植体在正畸力的作用下还是稳固的。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推力或拉力种植体本身所受的应力并无大的区别,只是反应的部位不同而以。因而该种植体在拉力的作用下也同样不会发生移动。

  • 标签: 骨融性种植体 支抗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犬下颌骨镍钛记忆合金持续牵张成骨中的表达.及HIF--1α在持续牵张成骨中的作用及与局部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成年Beagle犬12只.实验组10只.双侧下颌骨制造1.5cm×1.0cm矩形缺损并在其近中形成相同大小的骨传松盘(采用保留骨松质的骨皮质切开术).行镍钛记忆合金牵张器持续牵张术,于术后第1、4、7、10、15天取材.每组2只:对照组2只,下颌骨相同部位行相同大小的骨皮质切开术后未行骨牵张术,术后10d取材。RT-PCR法检测HIF-1α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CD34标记内皮细胞检测新生微血管密度(MVD),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结果RT—PCR及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HIF—1αmRNA和HIF-1α蛋白在术后第4、7、10、15天呈阳性表达,两者主要在牵张区的成骨细胞内表达.皆在第7d达最大值。免疫组化显示VEGF在术后第4、7、10、15天呈阳性表达.VEGF在牵张区内皮细胞和成骨细胞内表达,从术后第4天至第10天不断增加,术后第10天达最大值.新生微血管密度在牵张期逐渐升高、术后第7天达峰值(P〈0.05)。对照组HIF—1αmRNA及蛋白和VEGF皆未见明显表达。结论HIF—1α在犬下颌骨持续牵张成骨中高效表达,牵张末期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时期.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牵张成骨局部的血管生成过程。

  • 标签: 牵张成骨 HIF-1Α 血管生成 镍钛记忆合金
  • 简介:口腔修复学在近一个世纪得到迅速地发展,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科技将作为口腔修复的主导.本交从保存修复的任务、口腔修复与全身的关系、修复观念的变革、口腔修复材料、社会化医疗模式、信息互联网技术与口腔修复、口腔修复的产业化等方面对口腔修复学的发展趋势作了论述.

  • 标签: 牙体缺损 口腔修复学 口腔科学发展 牙体保存修复
  • 简介:口腔比色是美学修复中的难点问题,也是关系到修复成败的关键问题。现有比色技术主要有比色板比色法,比色仪比色法和数码照相比色法,其相关研究众多。本文就以上比色技术的原理及特点,进展过程和临床效果等方面做一综述。

  • 标签: 比色 比色板 比色仪 数码照相
  • 简介:口腔显微镜和牙周内窥镜逐步应用于临床治疗,通过它们可直视软、硬组织,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能力,大大提高治疗效率。本文对口腔显微技术做一简要介绍。

  • 标签: 口腔显微镜 牙周内窥镜 临床应用
  • 简介:2009年9月17日,历时1天半的“中国口腔护理工作发展论坛”在2009届天津展上圆满闭幕。此次会议共有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75位代表参会。会议得到中华口腔医学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华口腔医学会栾文民副会长亲自到会并致开幕词。栾会长高度评价了口腔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希望大家通过研讨不断交流,在技术、服务等方面都能有所提高。

  • 标签: 口腔护理工作 论坛 中国 中华口腔医学会 2009年 开幕词
  • 简介:舌侧正畸技术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由日本Fujita和美国的Kurz先后发明的。是将正畸矫治器安装于牙齿的舌侧面(内侧面)进行正畸治疗,外观上看不到任何正畸治疗装置,达到了完全"隐形"的效果,因此又称为舌侧隐形正畸技术。

  • 标签: 舌侧正畸 正畸技术 正畸矫治器 正畸治疗 治疗装置 内侧面
  • 简介:口腔疾病患病率和发病率特别高,是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特别在社会低收入人群中,口腔疾病已经成为主要的疾病负担之一。本文就我国口腔流行病学资料,对我国目前口腔疾病的现状、改变的趋势、发展及对策做一论述和探讨。

  • 标签: 口腔健康 口腔疾病 口腔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以AO技术为代表的坚强内固定技术已经成为口腔颌面部骨折的重要治疗方法。随着材料学及生物力学的发展,内固定的概念也在不断深化。本文结合坚强内固定的规范化应用,介绍了颌骨骨折固定技术的历史发展,并结合现代AO技术的要求,总结了近年来骨折生物学内固定的重要性和研究进展。

  • 标签: 颌骨 骨折 AO技术 BO原则
  • 简介:近30年来,国内许多单位相继开展了心电监护拔牙技术,在适应证与禁忌证、术前用药、局部麻醉药的选择、术中血压和心电改变、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探索与实践。本文在回顾国内心电监护拔牙发展过程及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未来的发展及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 标签: 心血管病 拔牙 心电监护 心脏危险分层
  • 简介:目前,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的数字化修复已成为口腔修复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多种口腔修复体已可通过数字化手段加工制作。椅旁数字化修复系统可以为医生提供快速、高效、椅旁一次完成的临床治疗手段。椅旁数字化修复系统从问世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本文就椅旁数字化修复系统的历史演变、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做一综述。

  • 标签: CAD/CAM 椅旁数字化修复系统 口腔修复学
  • 简介:2011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MedicalEducationReformandDevelopmentForum)于2011年11月11-13日在重庆天来大酒店举行。会议由重庆医科大学和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和《医学与哲学》杂志社承办,来自卫生部、全国各省市医学院校的400余名专家出席会议。会议主题是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探索医学教育之路,

  • 标签: 医学教育改革 重庆医科大学 论坛 《医学与哲学》 医学院校 杂志社
  • 简介:60年前,全国牙医仅约400余人,因为牙痛而就医的患者凤毛麟角;60年后,口腔医生已经渐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口腔事业发展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 标签: 口腔医生 新中国 医学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乡镇卫生院
  • 简介:经典的直丝弓矫正器是美国正畸学家LawrenceAndrews于1970年推出的一种源于方丝弓矫正器的新型矫正器,严格地说,它是美国“A”公司生产的Andrews矫正器的商品名,而不是矫正器的一个分类,但由于这一矫正器明显的内在优势,吸引了美国众多正...

  • 标签: MBT直丝弓 矫正器 矫正技术 后牙倾斜度 转矩角 第二前磨牙
  • 简介:单核/巨噬细胞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启动和效应阶段具有重要作用。在牙周炎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单核/巨噬细胞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吞噬作用是防止细菌进入牙周组织的一道防线,在发挥防御功能的同时,过度的免疫反应也可能会破坏牙周组织。本文就单核/巨噬细胞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单核 巨噬细胞 牙周炎 先天免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