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和分析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VKH)葡萄膜炎期多湖状视网膜脱离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对12例VKH患者24眼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和OCT检查。结果:OCT图像可见12例24眼均有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视网膜下间隔将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分成多个部分。应用激素治疗后,视网膜浆液性渗出吸收,视网膜下的间隔完全消失。结论:VKH治疗前,视网膜下间隔导致VKH多湖状视网膜脱离。

  • 标签: VOGT-小柳原田病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 简介: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观察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pigmentosa,RP)患者黄斑中心凹的厚薄改变及黄斑部图片特点。方法:选取2014-09/2016-09在本院门诊确诊的RP患者74例148眼,同时选取50例100眼正常人作为对照。对两组进行OCT检测和眼底拍照,观察患者视网膜黄斑部位的图像特征,并对患者眼底拍照的结果进行对比,测量黄斑中心凹颞侧面4mm位置、乳头黄斑束中点及黄斑中心凹厚度。结果:对两组研究对象测量视网膜厚度显示,RP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和中心凹颞侧部4mm厚度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患者乳头黄斑束中点厚度变薄,与正常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P患者黄斑区OCT检测图像表征有5种类型:视网膜黄斑区域水肿者19例38眼;视网膜色素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和上皮层变薄者18例36眼;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发生萎缩者12例24眼;黄斑部视网膜厚度正常者12例24眼;色素上皮层厚薄表现不一者13例26眼。结论:OCT能在前期及时地发现RP患者黄斑部位的病变,帮助患者深入了解病情发展,为患者早期诊疗提供了临床依据。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 视网膜黄斑区图像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眼老视的科学检测方法。方法:随机抽取年龄在40~75岁之间“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老视患者80例(118眼)从术后1wk开始随访6mo以上,检测角膜散光度数变化,并根据患者的阅读需要和距离进行客观和主观验光。结果: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1wk~1mo的平均度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3mo的角膜散光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眼的老视近附加3个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的近附加验不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应待角膜散光稳定后根据被测的调节参数进行精确的验,而不能简单地按照经验公式开出处方。

  • 标签: 人工晶状体眼 老视 角膜散光 近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