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下睑翻倒睫,切除下睑皮肤、轮匝肌,皮带睑板缝合矫正翻倒睫,同时可以美容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7例(75眼)下睑翻倒睫的病例采用皮肤、部分轮匝肌切除,皮带睑板缝合法矫正。结果对47例(75眼)下睑翻倒睫的病例采用皮肤、部分轮匝肌切除,皮带睑板缝合法,倒睫全部矫正无双重睑出现。结论对下睑翻倒睫的患者行皮肤、部分轮匝肌切除,皮带睑板缝合法下睑翻倒睫可得到良好矫正,方法简单、可靠且同时起到良好的美容效果。

  • 标签: 下睑内翻倒睫 皮内带睑板缝合 美容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药物低分子肝素钠与肝素钠皮注射治疗眼睑黄色瘤的疗效分析。方法将34例眼睑黄色瘤患者(28例双眼,6例单眼),等分成两组(每组14例双眼,3例单眼):低分子肝素钠组瘤体面积(32.06±11.20)mm^2,肝素钠组瘤体面积(31.68±10.34)mm^2(t=-0.164,P=0.871),两组间瘤体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严格采取皮注射方法,一组皮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另一组则皮注射肝素钠,观察其疗效和疗程以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两种药物皮注射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低分子肝素钠见效快、疗程短,且皮下淤血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低分子肝素钠皮注射治疗眼睑黄色瘤具备更优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钠 肝素钠 眼睑黄色瘤
  • 简介:目的对改良翼状胬肉手术方法进行安全性评估的研究。方法188例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改良方法进行翼状胬肉手术。对照组按照《眼科手术图谱》传统翼状胬肉切除术方法进行手术。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术后每周随访,记录术后1周、2周、3周、4周时结膜充血情况及结膜充血完全消退时间。随访3个月,记录发生角巩膜溃疡、结膜肉芽以及翼状胬肉复发的病例数。结果实验组有96人完成随访,对照组有92人完成随访。实验组患者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为2.42±0.68天,对照组为4.27±1.05天,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结膜充血评分术后1周、2周、3周、4周时分别为3.31±0.47、2.76±0.74、1.89±0.860.94±0.70,对照组分别为3.84±0.37、3.58±0.67、2.93±0.71、1.85±0.78,两两比较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膜充血消退时间实验组为5.15±0.92周,对照组为7.20±1.08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未发生结膜肉芽,对照组为14例,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发生角巩膜溃疡4例、复发4例,对照组为7例、5例,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的翼状胬肉手术方法在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术后结膜充血程度、结膜充血消退时间、结膜肉芽发生率上忧于传统手术方法,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角膜溃疡发生率、翼状胬肉复发率上改良手术方法与传统手术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翼状胬肉 手术方法 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