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治疗内因性色素膜炎,单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可改善症状,但不易控制复发,且常出现药物的副作用。祖国医学认为此病为肝脾蕴热上攻于目、肝肾亏损虚火上炎,治宜滋阴降火,清热解毒。我们对56例病人采用中西结合疗法,即治疗时用大剂量肾上脾皮质激素突击治疗,待症状缓解后改为中医中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内因性色素膜炎 中西医结合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1临床资料2001/2008年共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26例,男70例,女56例,病例来源于内科、眼科住院及门诊患者。1型糖尿病2例,2型糖尿病124例;糖尿病病程10-21(平均13.8)a,伴视网膜病变病程5mo-17a,平均8.5a。糖尿病诊断均符合WHO诊断标准[1]。所有病例近期无严重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严重感染、结核、脑血管意外等),心肺功能基本正常。眼底出血全部经散瞳后裂隙灯、前置镜、双目间接眼底镜检查确诊。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WHO诊断标准 间接眼底镜检查 糖尿病病程
  • 简介: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68眼VKH采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联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结果:治愈60眼,好转4眼,总有效率94%。视力≥1.0者24眼,视力≥0.2者64眼。4眼因白内障视力〈0.2。结论:中西结合治疗VKH可有效的控制炎症,并且可以减少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用量。

  • 标签: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葡萄膜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在基层医院开展平价白内障复明手术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3例(33只眼)白内障患者采用面神经根及球后阻滞麻醉,弹性网球压迫软化眼球降低术前眼压,角巩膜缘隧道或弧形切口,染色撕囊或开罐式截囊,水力分核,挽出晶体核,注吸残留皮质后植入人工晶体.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视力:0.12~0.8.25只眼(75.8%)最佳矫正视力>0.3,最佳矫正视力≤0.3者8只眼(24.2%).结论因地制宜开展ECCE+IOL术亦能在基层医院扫盲工作中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白内障 囊外摘除 人工晶体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中药川芎嗪联合西药氨基胍治疗对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组织醛糖还原酶(aldosereductase,AR)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含量的影响,探讨中西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dirabeticretinopathy,DR)的治疗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川芎嗪治疗组、糖尿病氨基胍治疗组和糖尿病川芎嗪联合氨基胍治疗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糖尿病模型,于第90d测定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AR和NOS含量.结果糖尿病川芎嗪治疗组、糖尿病氨基胍治疗组和糖尿病川芎嗪联合氨基胍治疗组的大鼠视网膜组织AR和NOS含量低于糖尿病组、糖尿病川芎嗪联合氨基胍治疗组的大鼠视网膜组织AR和NOS含量低于糖尿病川芎嗪治疗组和糖尿病氨基胍治疗组.结论结合以往观察的川芎嗪联合氨基胍治疗对大鼠眼底和视网膜组织学的影响结果,川芎嗪和氨基胍可通过降低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AR和NOS含量而防治DR,联合用药效果更佳.

  • 标签: 中西药治疗 糖尿病 早期 大鼠 视网膜病 中药
  • 简介:目的:比较前节OCT与A超测量中央前房深度的差异,以评价前节OCT在眼前节参数测量中的准确性。方法:对白内障患者25例(26眼)使用前节OCT通过眼球瞳孔中心分别进行45度、90度、135度、180度方向扫描前房深度,每个方向连续测量3次,并且不对眼球施加任何外力。再用A超通过瞳孔中央连续测量前房深度5次。结果:前节OCT测量中央前房深度与A超测量结果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两者测量的稳定性相差明显,其中,前节OCT标准差(s)平均值0.02619mm;A超的标准差(s)平均值0.20773mm。结论:前节OCT测量中央前房深度与A超测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前节OCT测量结果波动度、重复性优于A超。

  • 标签: 前节OCT A超 前房深度
  • 简介: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青光眼的治疗以降眼压为重点,对于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青光眼手术方式多样,但滤过性手术一直以来在临床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滤过性手术虽然经过了多次改良,但单纯手术失败率仍很高。我们就如何提高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成功率,回顾了近10a的相关文献,总结中西对于手术失败原因的认识,介绍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可联合运用的中西药物,以期应用中西药物联合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青光眼的治疗以降眼压为重点,对于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青光眼手术方式多样,但滤过性手术一直以来在临床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滤过性手术虽然经过了多次改良,但单纯手术失败率仍很高。我们就如何提高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成功率,回顾了近10a的相关文献,总结中西对于手术失败原因的认识,介绍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可联合运用的中西药物,以期应用中西药物联合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滤过性手术 中药 西药 联合应用滤过性手术 中药 西药
  • 简介:目的:比较雷珠单抗和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PDT治疗的湿性AMD患者和23例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的湿性AMD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组在治疗后1,3,6mo的视力、OCT及FFA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mo视力均得到明显提高,两组在统计学意义上无显著差异,雷珠单抗组有2例(9%)患者在治疗后6mo出现视力回降现象,PDT组患者在术后3mo及术后6mo视力变化稳定。结论:雷珠单抗和PDT治疗湿性AMD,均能有效控制湿性AMD患者病情发展并能改善患者视力,两种疗法疗效的比较在短期内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术后6mo,PDT的稳定性优于雷珠单抗。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雷珠单抗 光动力疗法
  • 简介:目的比较面神经垂直段CT定位和解剖定位。方法15例开颅取脑后的颅底标本,对面神经管垂直段至外耳道后壁、外耳门后缘、颈静脉窝外侧壁与前壁水平之间距离进行直接测量,并与64层螺旋CT测量进行比较。结果尸骨直接测量与CT测量结果分别是(3.01±0.65)mm与(3.09±0.68)mm,(10.98±1.72)mm与(10.98±1.64)mm,(3.99±1.23)mm与(3.91±1.17)mm,(8.32±1.86)mm与(8.24±1.92)mm;两种方法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测量方法可靠,测得值可信。CT扫描有助于明确诊断。

  • 标签: 面神经管 计算机断层摄影 人体测量
  • 简介:目的通过对白内障术前剪睫毛与不剪睫毛的分析,探讨更适于眼科患者术前眼部备皮的方法。方法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50只眼)。实验组不剪睫毛,同时应用粘贴手术巾,对照组术前剪睫毛,比较两组间眼部刺激症状及眼内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眼部刺激症状明显减轻,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均无眼内炎发生。结论白内障患者术前不剪睫毛同时联合用粘贴手术巾有利于减轻眼部刺激症状,无眼内炎的发生,较剪睫毛更适用于眼部备皮。

  • 标签: 白内障 剪睫毛 比较
  • 简介:目的:用过碘酸雪夫氏(PeriodicAcid-Schiff,PAS)染色法比较4%多聚甲醛固定液、4%戊二醛固定液和Davidson固定液固定豚鼠眼球的固定效果,筛选最佳眼球固定液和固定时间。方法:取正常豚鼠眼球分6组,每组5只,I组眼球放入4%多聚甲醛固定液固定24h、域组眼球放入4%戊二醛固定液固定24h;Ⅲ~V组眼球放入Davidson固定液分别固定3、6、24h;遇组眼球在Davidson固定液中固定3h后转移到10%中性甲醛中再固定48h。常规制片、PAS染色、显微镜观察,比较不同固定方法对组织的固定效果。结果:Davidson固定液固定3h的固定效果最为理想,Davidson固定液固定3h后转移到10%中性甲醛再固定48h的固定效果与Davidson固定液固定3h的固定效果接近,这两组固定液固定的眼球切片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整齐。结论:Davidson固定液对豚鼠眼球的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种固定液,豚鼠眼球用Davidson固定液固定后,可将其转移到中性甲醛中长期保存,其固定效果不受影响。

  • 标签: 固定液 眼球 PAS染色 Davidson固定液
  • 简介:丙烯酸酯和硅胶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这两种晶状体各有优缺点,本文综述了它们在本身材料(化学和物理特性)、植入特性、白内障术后效果和并发症(视功能、生物相容性、眼内炎、后囊膜混浊和晶状体钙化、前囊膜收缩和位置变化)、联合手术中的应用(与硅油黏附性、白内障联合青光眼手术)等方面的比较

  • 标签: 丙烯酸酯 硅胶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白内障
  • 简介:目的:评估和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的常规爆破、扭动爆破及扭动持续模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晶状体核硬度芋~郁级的白内障159例159眼,随机分为常规爆破组41例41眼、扭动爆破组63例63眼及扭动持续组55例55眼,分别采用常规爆破、扭动爆破及扭动持续模式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三组术前及术后2wk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累积能量复合参数(cumulativedissipatedenergy,CDE)以及最佳矫正视力的情况。结果:术后2wk,芋级核和郁级核常规爆破组的CDE均明显少于扭动爆破组和扭动持续组(P〈0.05);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常规爆破组明显大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三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常规爆破模式、扭动爆破模式及扭动持续模式均能有效、安全的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手术,视力提高无明显差异,但相比较而言,扭动爆破及扭动持续模式效率更高,对角膜内皮的保护也更好。

  • 标签: 超声乳化摘出术 常规爆破模式 扭动爆破模式 扭动持续模式
  • 简介: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总结我院2009年完成《中西部地区贫困白内障患者救治项目》白内障手术情况。对30例白内障患者根据眼部情况行不同的白内障手术。术后所有患者视力均有提高,脱盲率100%,无严重并发症。《中西部地区贫困白内障患者救治项目》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惠民利民。

  • 标签: 白内障 手术
  • 简介:目的评估和比较异体羊膜移植术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复发性翼状胬肉计72例(72只眼),均为单眼,曾行单纯翼状胬肉手术切除,有眼球运动障碍或胬肉增生组织达角膜瞳孔区。将上述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另一组行异体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访观察12个月,对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疗效比较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临床安全性的主要终点事件:无术后并发症;二是临床有效性的主要终点事件:避免复发。结果术后12个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38只眼中36例痊愈,2例复发,复发率5.26%;异体羊膜移植组,34只眼中28例痊愈,6例复发,复发率17.65%。在临床安全性主要终点事件中,术后并发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临床有效性主要终点事件中,胬肉复发率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即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翼状胬肉复发率明显低于异体羊膜移植组。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复发率低,疗效优于对照组。

  • 标签: 复发性翼状胬肉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异体羊膜移植 手术治疗 安全性和有效性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巩膜切口缝合两针与不缝合的疗效差异。方法:对420例477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一字形巩膜隧道切口大小为6~7mm,植入直径5.5mm硬性人工晶状体,切口对称缝合两针者205例230眼(A组),不缝合者215例247眼(B组),术后2d;3mo观察术眼视力和角膜散光。结果:术后2d,A、B二组裸眼视力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193眼(83.9%)和190眼(76.9%),术后3mo,A、B二组裸眼视力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205眼(89.1%)和198眼(80.2%),两组病例不同时期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3mo,A组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1.53±0.59,1.05±0.43D,B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1.85±0.97,1.31±0.65D,两组病例术后不同时间平均角膜散光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病例术后无出现切口渗漏、浅前房、虹膜膨出的并发症,B组病例术后有3眼(1.21%)出现切口轻度渗漏、前房稍浅,4眼(1.62%)术后第1d出现上方虹膜膨出并嵌顿于巩膜切口。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巩膜切口缝合两针者较不缝合者术后视力好,角膜散光小,手术更安全。

  • 标签: 白内障 手术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