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890663小儿气管异物诊治体会(附156例分析)/周洪根…∥内.-1988,5(4).-243~244介绍164例拟诊气管异物的患儿作支气管检查,结果156例发现异物。笔者体会:(1)气管异物以6个月~2岁的小儿最常见,部份患儿无明确的异物吸入史,应从症状、体征及

  • 标签: 气管异物 气管镜 异物吸入史 支气管镜检查 五年生存率 周洪
  • 简介:920128气管的力学特性及其重建术//刘国津…//中华医学杂志.-1991,71<0).-266~268用CSS-2100合式电子万能试验机对22只健康成年杂种犬的气管进行了拉伸试验。实验分3个组,正常组(8个)用9cm的气管,

  • 标签: 拉伸试验 中华医学杂志 电子万能试验机 刘国
  • 简介:目的探讨鼻窦骨化纤维瘤的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鼻窦骨化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对比CT表现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鼻窦骨化纤维瘤的CT表现为鼻窦内单发类圆形或不规则性高密度肿块,部分区域可见低密度影,其周边出现完整骨性包壳,呈膨胀性生长,周边组织受压变形但分界清楚。8例均诊断为鼻窦骨化纤维瘤,与术后病理相符。结论鼻窦内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影,密度均匀或不均匀,部分区域内见低密度影,表面为厚薄不均的骨壳,界限清楚,为骨化纤维瘤的CT表现特点。

  • 标签: 鼻窦 纤维瘤 骨化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索耳内在桥小脑角(CPA)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自2002年11月以来采用耳内结合显微开展CPA微创手术12例,手术均采用全麻下乙状窦后入路,并行面神经肌电位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术中监测.听神经瘤7例,桥小脑角面神经肿瘤2例,三叉神经鞘瘤1例,对肿瘤病例内主要用于检查内耳道底部有否残留病灶,探查面神经位置和走行,分离残留瘤体.舌咽神经痛1例,内下显露CPA和内听道口,显露后组颅神经,并确认舌咽神经,将其游离,用微型剪将之切断.半面痉挛1例,用30°内观察内听道口的解剖和后组颅神经的位置,在不牵拉小脑的情况下寻找对面神经形成压迫的责任血管.面神经功能按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无并发后组颅神经损伤.听神经瘤7例,6例全切,1例绝大部分切除,残留脑干表面和内听道内的少许囊壁;均保留面神经解剖结构完整,术后一周面神经功能Ⅰ级2例,Ⅱ级3例(术后3个月Ⅰ级),Ⅲ级2例(术后3个月分别为Ⅰ级和Ⅱ级).面神经鞘瘤2例,肿瘤均全切,1例保留面神经解剖结构完整,术后面神经功能Ⅲ级,术后3个月Ⅱ级,另1例面神经连同肿瘤一起切除,一期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Ⅱ级.三叉神经鞘瘤1例,肿瘤全切,术后一周面神经功能Ⅲ级,术后3个月Ⅱ级.听神经瘤7例术前有残余听力4例,术后有1例保存术前听力;面神经肿瘤2例,术后保存残余听力1例;其余肿瘤病例术后均未保存听力.舌咽神经切断术后症状完全消失,随诊6个月未复发.面神经微血减管压并梳理术后症状明显好转,间断轻度抽搐,面神经功能Ⅱ级,随访1年仍只为轻度抽搐.结论耳内与手术显微有机结合,达到桥小脑角手术微创的目的,既可清除病变,又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功能.但耳内目前还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仍有一定局限性,需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桥小脑角手术 内镜辅助 面神经功能 2002年11月 听性脑干诱发电位 后组颅神经损伤
  • 简介:近年来鼻内手术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如何做到鼻内手术既能去除病变又能保持鼻腔鼻窦的正常功能,既保留中鼻甲又能防止术后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保持术后中鼻道及鼻窦窦口的通畅引流,仍是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就中鼻甲的生理功能及术中对中鼻甲的处理作一综述。

  • 标签: 内窥镜检查(Endoscope) 鼻甲(Turbinates)
  • 简介:目的:探讨电磁影像导航在鼻内镜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6例慢性鼻窦炎手术患者,所有病例在美国InstaTrakENTrak3000电磁影像导航系统及国产鼻内下实施手术。结果:电磁影像导航术前准备时间平均为10min,平均误差为1mm,

  • 标签: 影像导航系统 鼻内镜外科 手术中 电磁 慢性鼻窦炎 手术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鼻内下视神经减压术治疗视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鼻内下自鼻腔经筛蝶窦行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视神经外伤10例。结果:随访6个月~4年,术前视力无光感3例术后视力无改善,有残余视力7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无1例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鼻内下视神经减压术创伤小,面部无切口疤痕,是治疗视神经损伤较好的方法,患者易接受。对有残余视力的患者要尽可能地手术治疗,对无光感者手术应慎重。

  • 标签: 视神经减压术 视神经损伤 手术治疗 鼻内镜下 视神经管减压术 术后视力
  • 简介: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中隔-蝶窦径路行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方法。方法:对23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经鼻内镜中隔-蝶窦径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结果:23例垂体腺瘤均完全切除,手术时间短,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0ml,术后平均住院日6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与经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和鼻内下经蝶垂体腺瘤手术相比,经鼻内镜中隔-蝶窦径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实现了经蝶人路显微外科手术和鼻内下经蝶垂体腺瘤手术的优势互补,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切除彻底。具有良好的鼻内操作和显微手术技能,选择适当的适应证,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 标签: 垂体腺瘤切除术 蝶窦径路 经鼻内镜 鼻中隔 显微外科手术 显微切除术
  • 简介:我院自2001年1月-2005年1月先后对16例因腺样体残体导致的小儿渗出性中耳炎患者在鼻内下以电动切吸器切除对咽鼓管内口阻塞的腺样体残体,共治愈28耳,随访半年,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渗出性中耳炎 电动切吸器 鼻内镜下 残体 切除 增殖腺
  • 简介:目的观察鼻内下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及鼓室给药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30例由咽鼓管功能不良引起的、以鼓膜内陷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鼻内引导下行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并经导管吹人泼尼松龙和玻璃酸钠混合液体2ml,隔日1次,共7~lO次,检查咽鼓管功能及鼓膜形态,检测听力.评估耳鸣及耳闭塞感变化。结果30例咽鼓管功能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鼓膜内陷不同程度缓解,无粘连发生。纯音听阈(0.5,1.0,2.0,4.0kHz平均听阈)下降10-30dB28例,无变化2例;耳鸣消失19例,减轻7例,无效4例:耳闭塞感消失26例,明显减轻4例。结论鼻内下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及鼓室给药治疗由咽鼓管功能不良引起的、以鼓膜内陷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能改善听力,缓解耳鸣及耳闭塞感症状。其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

  • 标签: 中耳炎 非化脓性 导管吹张法 鼻内镜 鼓室给药 泼尼松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