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康复护理工作模式的探讨和评价。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190例康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旧的康复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改良后的康复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结果护理组的康复治疗知识、康复护理知识、并发症预防知识以及饮食护理知识四方面康复知识掌握情况分别是96.84%、97.89%、97.89%以及96.84%,和对照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患者采用改良后的康复护理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对于相关疾病以及康复护理知识的认识程度,帮助患者掌握科学的康复护理知识,有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科 护理工作模式 探讨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识别呼吸护理风险,评价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1-12月间笔者所在呼吸收治的128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护理缺陷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呼吸的护理风险因素。并在呼吸2014年的护理工作中进行风险管理,选取期间12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评估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结果影响呼吸的护理风险因素包括患者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和管理因素;观察组护理缺陷率4.69%、医疗纠纷率2.3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4.06%、9.38%),患者满意度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75.78%(P<0.05)。结论识别护理风险,实施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能提高呼吸护理质量。

  • 标签: 呼吸科 护理风险 识别 评价与处理
  • 简介:目的:研究轻中症精神性眩晕的临床评价与干预方法。方法选取精神性眩晕患者37例,平均年龄46.1(20~68)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Inventory),即90项症状清单(SymptomChecklist-90,SCL-90)、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评定为轻中度异常。对患者进行乌灵菌粉药物干预和心理干预,持续28天;安排2次随访(基线和第28天),随访中评估眩晕的症状(包括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伴随症状等)并进行精神心理评价。结果①原发性精神性眩晕17例,继发性精神性眩晕20例。原发性精神性眩晕主要表现为不稳感和漂浮感,而旋转感、倾倒感和站立困难均为继发性精神性眩晕;②治疗后,患者不稳感和漂浮感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显著(P〈0.05);③治疗前,SCL-90躯体化障碍患者占91.9%(34/37),焦虑自评异常患者占91.9%(34/37),抑郁自评异常患者占56.8%(21/37);心理评价为轻度异常的占86.5%(32/37),中度异常占13.5%(5/37);治疗后躯体化障碍、焦虑和抑郁的异常率都有下降,且差别显著(P〈0.05)。结论乌灵菌粉制剂可改善轻中症的精神性眩晕症状,对出现的轻中度焦虑和抑郁状态、躯体症状(本文主要为眩晕)有一定疗效;必要的心理干预有助于建立医患互信,实现良好的医嘱依从性。

  • 标签: 精神性眩晕 乌灵菌粉 干预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针灸患者的满意度调查,了解针灸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状况,找出医疗服务存在的薄弱环节,为改进服务措施,提高综合医疗服务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预先设计好满意度调查表,对70位针灸患者采用无记名现场问卷,当场回收的方式进行了各项患者接触的服务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对硬件设施、医疗行业、等候时间方面的问题给出否定的答案比例高,其中最多的是关于针灸的治疗环境、院区指示标志、针灸的医疗设备、医院停车便利性等方面的问题,而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诊疗技能却给予很高评价。结论医院不但要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服务态度,而且也要提高治疗环境和医疗设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医院的综合满意度,使医院工作上台阶。

  • 标签: 医疗服务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肿瘤护士进行自我同情水平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提高自我同情水平的对策,从而提高肿瘤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的建立。方法于2015年5月至6月期间,对长春市的236名肿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肿瘤自我同情水平总得分为107.13±8.84(>80%),说明总体水平良好。2.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职称、工作年限和收入满意度是主要影响因子。结论1.肿瘤护士的自我同情总体水平良好,但清醒意识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2.自我同情水平得分最高的是工作年限在20年以上的对收入满意且具有副主任护师及以上职称的肿瘤护士。3.建议适当提高薪酬,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和清醒意识的能力。

  • 标签: 肿瘤科,护士,自我同情,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时吸痰管插入的有效安全深度。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吸痰管插入深度为吸痰管插入气管内直到遇到阻力后上提0.5—1cm,观察组采用改良深部吸痰方式,即吸痰管头端插至气管插管或气切套管长度后再插入l~2cm。观察两组患者心率、血压、指测血氧饱和度、潮气量及气道峰压的变化情况.以及以及出现刺激性咳嗽、黏膜损伤出血、痰痂堵塞情况。结果与对照纰比较,观察组患者指测血氧饱和度增加值,潮气量增加值。气道峰压降值在吸痰前lmin和吸痰后10min明显升高(6.6土2.1)%比(5.3土1.4)%,(206.3±26.9)ml比(190.2±21.8)ml,(15.8±4.9)cmH,O比(12.7士3.6)cmH20j,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2,2.28,2.50;P均<0.05);心率、血压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黏膜损伤出血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痂堵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深部吸痰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选择。

  • 标签: 机械通气 安全 有效 吸痰深度
  • 简介:开展以培养科研能力为核心的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结合团队式学习(task-basedlearning,T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互补充,能更好的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提高其科研实践能力。

  • 标签: 医院 教学 问题式学习 团队式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BAR报告模式在肿瘤护士对癌痛患者病情汇报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1月—3月,我爆发痛患者132例,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7例,观察组采用SBAR报告模式汇报病情。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比较两组的患者满意度、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护理工作效率、护士临床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护理工作效率、护士临床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BAR报告模式在肿瘤护士汇报爆发痛患者中的应用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护理工作效率、护士临床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 标签: SBAR报告模式 癌痛 病情汇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当前检验工作人员对生物安全防护掌握程度,提出意见和解决方法方法运用社会学问卷调查。结果不同资历的工作人员在生物安全知识中存在差异。结论须加强检验生物安全教育与监督

  • 标签: 生物安全管理 生物安全防护 ISO15189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社会上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某地265例居家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精神分裂症189例和情感障碍76例)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普遍较差,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症状和不良反应各维度及生活质量总评分稍高于情感障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离异、丧偶或分居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年龄小、家庭月收入低是影响情感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影响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较多,应给予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精神病患者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为泌尿外科腔镜术后早期反应性精神障碍的高危患者进行评估,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以保证患者护理安全,减少并发症。方法对2013年12月至2015年4月在我住院的老年患者进行评估,对可能发生反应性精神障碍的高危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出现早期反应性精神障碍的患者52例,在护理人员积极干预下,未出现护理安全问题,顺利康复;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早期反应性精神障碍的发生,对发生早期反应性精神障碍的患者采取积极护理措施,能有效的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

  • 标签: 老年 精神障碍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索听障儿童精神发育规律及特点,为科学制订听障儿童康复策略及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格雷菲斯(Griffith)精神发育量表中运动、手眼协调、操作3个分测验对25个省308名0~3岁听障儿童进行精神发育评估,采用相同方法对14省473名0~3岁健听儿童进行测查,常模参照1995年修订标准,采用发育商=(发育年龄/实际年龄)×100表述精神发育水平,用成组比较啦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308名0~3岁听障儿童平均发育商为102.46±11.16,运动维度发育商为105.92±15.72、手眼协调维度发育商为100.84±11.99、操作维度发育商为101.02±14.29。473名健听儿童平均发育商为110.09±19.67,运动维度发育商为115.40±12.25、手眼协调维度发育商为108.84±23.34、操作维度发育商为106.03±21.98。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相比,总发育商低约8(t=-9.985,P=0.000)、运动维度低约10(f=-6.024,P=0.000)、手眼协调维度低约8(t=-5.825,P=0.000)、操作维度低约5(t=-3.603,P=0,000),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②出生后到6个月,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精神发育无任何差别,从12个月龄开始,听障儿童精神发育逐渐落后于健听儿童,36个月龄时,落后近2个月龄;③无论听障儿童或健听儿童,不同性别发育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3岁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精神发育有一定差距,随年龄增加,差距逐渐明显。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及时给予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优化听障儿童早期生活环境,提早进入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和教育程序,能为缩小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的智力差距打下良好基础。

  • 标签: 发育商 Griffith精神发育量表 听障儿童 健听儿童 现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