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祛疣温泡联合胸腺法新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多发性跖疣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中药祛疣温泡,2次/d;观察组2次/d祛疣温泡联合胸腺法新皮下注射,胸腺法新用法为1.6mg/次,2次/周,4周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比,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提高了13%和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温泡法联合胸腺肽治疗多发性跖疣具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祛疣方 温泡 多发性跖疣 胸腺法新
  • 简介: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特点、超声表现、手术治疗以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DFSP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特点、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和预后。结果:35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35.4±12.4)岁。临床典型表现为皮肤斑块、斑片或结节,未见溃疡。躯干最为多见。超声:肿物位于皮下,肿物边界清楚,边缘尚规则,内呈分叶状,瘤体内有低回声或混合性回声,其内可见稀疏或较丰富的血流信号。组织病理学特征为一致性梭形肿瘤细胞呈席纹状或车辐状排列,浸润性生长,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似纤维肉瘤样改变,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本组病例MMS手术者1例术后1年复发,2例术后3年复发。结论:DFSP形态多样,临床容易误诊,B超检查对诊断、判断肿物边界以及手术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组织病理及免疫组检查可进一步确诊。MMS对本病治疗有很大优势。

  • 标签: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临床表现 超声表现 MMS手术 病理特点
  • 简介:目的观察活血解毒汤治疗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活血解毒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治疗12周后,进行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中医主要临床症状、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0%,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ASI评分、DLQI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在红斑、浸润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活血解毒汤对寻常性银屑病血瘀证安全有效。

  • 标签: 银屑病 寻常性 白疕 活血解毒汤 血瘀证
  • 简介:目的观察益气固表(协定处方)治疗表虚不固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安全性。方法将164例表虚不固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给予益气固表(协定处方)口服,300mL2次/d;对照组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口服,5mg1次/d。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1、2个疗程末2组患者荨麻疹活动度评分、临床疗效、复发率、安全性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末和8周末,2组UAS评分较前一时点显著降低。治疗8周末,2组临床疗效(P=0.030)、复发率比较(P=0.037)、安全性比较(P=0.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固表(协定处方)治疗表虚不固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 标签: 益气固表方 慢性荨麻疹 表虚不固型 UAS 疗效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主因骶尾部暗青色皮下结节20余年,于2014年10月13日就诊。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骶尾左上部出现皮下小结节,无痛痒不适,未经治疗,缓慢增大。近期皮损隆起,表面出现暗青色斑。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 标签: 隆突性 皮肤 纤维 肉瘤
  • 简介:目的:构建人皮肤慢性光老化成纤维细胞模型,筛查与光老化相关的环状RNA(circRNA)。方法: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利用UVA多次照射,制作人皮肤慢性光老化成纤维细胞模型,采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及Western印迹法检验p2l蛋白验证,以给予与照光时长等同的避光处理的成纤维细胞作为对照。采用RNAseq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光老化成纤维细胞中circRNA表达,并分析其差异表达的circRN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光老化模型组成纤维细胞中表达显著上调的circRNAs共有7个(P〈0.05);表达显著下调的circRNAs共有4个(P〈0.05)。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的cir_cRNA可能与胶原蛋白合成等基因有关。结论:光老化模型组成纤维细胞存在多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s,说明circRNA可能参与光老化的基因调控。

  • 标签: 光老化 成纤维细胞 环状RNA
  • 简介:巨大先天性黑素细胞痣(giantcongenitalmelanocyticnevus,GCMN)是一种少见的皮肤肿瘤,一般出生即有,不遗传。有的先天性巨痣可合并血管痣、脂肪瘤或神经纤维瘤。我科诊治一例向神经纤维瘤分化的先天性巨痣,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黑色素痣 巨大 神经纤维瘤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未婚。主因全身泛发性红色丘疹、结节2周,于2015年4月9日就诊。2周前,无明显诱因患者躯干、四肢出现红色丘疹、结节,皮疹渐泛发全身,无瘙痒等自觉症状。患者从22岁开始有同性性接触史,否认吸毒史、输血史、手术史、硬下疳史及其它传染病史。

  • 标签: 二期梅毒 HIV
  • 简介:目的:研究人流术后恢复性生活时间与继发性不孕的相关性,以便指导临床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入院诊治的600例人工流产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恢复性生活时间将其分为三组,A组:〈2周组(91例)、B组:2-4周组(108例)及C组:〉4周组(401例),统计三组患者术后1年内发生继发性不孕的发生率,比较三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分析人流术后恢复性生活时间与患者发生继发性不孕的相关性。结果:600例患者术后发生继发性不孕为60例,其中A组患者不孕22例(24.18%),B组患者发生不孕12例(11.11%),C组患者发生不孕26例(6.48%),三组患者发生术后不孕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流术后发生继发性不孕的原因主要是输卵管阻塞(46.67%),其次是子宫内膜异位症(26.67%),再次是盆腔粘连(21.66%)。人流术后继发性不孕患者性传播微生物中HPV约为51.67%,HSV-2约为43.33%,Ct则为31.67%,Uu则为36.67%、NG则为23.33%。对各变量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继发性不孕与人流术后恢复性生活时间呈负相关(r=-0.622,P〈0.01)。继发性不孕与性传播微生物呈现正相关(r=0.531,P〈0.01)。人流术后恢复性生活事件与性传播微生物呈负相关(r=-0.576,P〈0.01)。结论:人流术后过早恢复性生活可能会增加性传播微生物的滋生,进而引发输卵管阻塞,导致继发性不孕。建议人流术后至少4周后恢复性生活。

  • 标签: 人工流产术 恢复性生活时间 继发性不孕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提高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急性睾丸扭转的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总结。36例患者年龄3~32岁,平均11.6岁,左侧29例,右侧7例,无双侧同时发病者;发病至确诊时间6h~7d。结果:36例行手术探查,22例术中证实睾丸扭转坏死而行睾丸切除术,14例行睾丸复位术,除其中1例术后出现睾丸萎缩,其他均已治愈。结论:对于睾丸扭转,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探查是提高睾丸存活率的重要手段。

  • 标签: 睾丸扭转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静脉曲张性溃疡的临床表现、细菌感染和药敏特征。方法对2011年1月—2015年1月确诊的92例静脉曲张性溃疡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中男68例,女24例,平均年龄61岁,静脉曲张平均病程15年,溃疡平均病程3.47年,溃疡平均面积10.37cm2。41例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6.8%(11例),铜绿假单胞菌占21.9%(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100%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医院常用抗生素如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钠等耐药。结论静脉曲张性溃疡好发于老年男性,病程和住院时间长,溃疡面感染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根据细菌分布及药敏分析,需要高度重视这些细菌种类的演变和耐药。

  • 标签: 皮肤溃疡 静脉曲张性 细菌感染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研究西藏拉萨地区过敏性紫癜(HSP)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西藏军区总医院在2008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的HSP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西藏拉萨地区HSP患者男女比例为2.58:1,发病时间无明显四季差异,年龄4-61岁,平均(20.24-11.0)岁,发病原因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疹发生率最高96.5%,与其他多个报道结论类似,在皮损的严重程度上,明显高于武汉地区;腹部受累比例低于国外报道,高于武汉地区(P〈0.05);肾脏受累比例与韩国及西班牙报道类似,高于武汉地区(P〈0.05)。本研究中20岁以下发病明显高于20岁以上,发病高峰集中在5-10岁及15-20岁2个年龄段,其中15-20岁年龄段发病人数占20岁以下的41.9%,以入伍新兵为主,且与本研究及其他多个研究15岁以下年龄段相比,累及肾脏的比例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西藏拉萨地区HSP患者在发病原因,发病季节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与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存在差异。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拉萨地区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清热除湿汤治疗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给予清热除湿汤,每次200ml,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丹参酮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疗程4周。结果试验组痊愈7例(21.88%),显效13例(40.63%),有效9例(28.13%),无效3例(9.38%),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痊愈3例(18.75%),显效4例(25.00%),有效5例(31.25%),无效4例(25.00%),总有效率75.00%。结论清热除湿汤治疗辨证为湿热型痤疮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痤疮 湿热 清热除湿汤 临床观察
  • 简介:米诺环素为半合成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属于第二代四环素类抗生素,具有高效性和长效性,在四环素类抗生素中,抗菌作用最强。除了抗微生物作用,还有多种生物作用,如抗炎、抗凋亡、抑制蛋白水解,以及抑制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等作用。临床上,四环素已被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疾病,如痤疮、酒渣鼻、大疱性皮肤病等。该文综述了米诺环素治疗皮肤病的新的进展,如治疗白癜风、色素性痒疹、自身免疫性大疱病、肉芽肿性疾病等,以期为一些皮肤病的治疗有药物禁忌时提供辅助或备选方法。

  • 标签: 米诺环素 皮肤病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观察黄柏地榆煎液蒸发罨包治疗下肢慢性皮肤溃疡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下肢慢性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黄柏地榆煎液蒸发罨包,2~4h换药1次;对照组给予贝复济外用,1次/d,7d为1个疗程,观察4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的疗效,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疮面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68.00%的总有效率,恢复时间也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黄柏地榆煎液蒸发罨包治疗皮肤溃疡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皮肤溃疡 黄柏地榆煎液 蒸发罨包
  • 简介:目的总结药物相关性皮肤血管炎(DACV)的临床特点、治疗、预后,以期提高临床医师认识。方法收集2008-2014年间就诊于我院皮肤科的皮肤血管炎(CV)患者158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8例CV患者中49例为DACV,引起DACV的常见药物是抗生素(30例,61.2%)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5例,10.1%),其中抗生素类的β-内酰胺类所占比重最高(22例,44.9%)。临床表现中患者均出现皮肤受累,约1/4有发热,38.7%有消化道受累,约1/2有关节受累,1/3有肾脏受累。实验室检查40.2%红细胞沉降率升高,24.7%白细胞升高,18.4%贫血,20.4%抗核抗体(ANA)阳性,16.3%类风湿因子(RF)(+),6.1%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24.5%冷球蛋白(+)。治疗中27例(55.15%)患者在停用致病药物及卧床休息后病情完全缓解,其余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14例)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5个月后9例患者病情复发。结论抗生素(主要β-内酰胺类)和NASIDs类药物是引起DACV的常见药物。临床表现除皮肤表现外,往往累及消化道、骨关节、肾脏等脏器。大多数患者在停用致病药物和卧床休息后病情缓解,预后较好。

  • 标签: 血管炎 药物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火针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人,235处白斑)及对照组(75人,247处白斑)。对照组予卤米松每日2次外涂;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联合火针治疗,火针每2周治疗1次。均连续治疗6月。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并对观察组内火针对于不同部位、类型、皮损面积、病程白癜风皮损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①观察组有效率为84.68%,对照组有效率为60.32%,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X2=36.03,P〈0.01);②火针对于面部白斑临床疗效最佳,对于手足部白斑疗效最差。病程愈短、皮损面积愈小,临床疗效愈佳。结论:火针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白癜风疗效较好。皮损部位、类型、面积、病程等因素均对火针的临床疗效有影响。

  • 标签: 火针 白癜风
  • 简介:目的:探讨温补肾阳,填精止遗为治则的中药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糖尿病性ED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均用西药控制血糖,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右归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服,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国际勃起功能问卷表(IIEF-5)评分变化,比较疗效。结果:两组组内分别比较,治疗第2、4、8周末IIEF-5评分治疗组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评分有所提高(P〈0.05),而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37/38),对照组为63.2%(24/3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补肾阳,填精止遗为治则的中药右归胶囊治疗糖尿病性ED有确切疗效。

  • 标签: 右归胶囊 糖尿病 勃起功能障碍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果酸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52例面部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5例,先给予ALA-PDT治疗,每周1次,共2次,2周后行果酸治疗,每2周1次,共2次。对照组27例,仅给予ALA-PDT治疗,每周1次,共2次。在治疗结束后2、4、8周进行疗效判断及不良反应记录。结果治疗后2、4周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LA-PDT联合果酸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痤疮 光动力疗法 果酸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LuxG柔脉冲强光对敏感性皮肤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LuxG柔脉冲强光对50例敏感性皮肤患者进行治疗,每4周1次,治疗3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治疗疗效,VISIA检测患者皮肤斑点、皱纹、纹理等,并检测患者每次治疗后1月经皮水分丢失(TEWL)数值及角度层含水量,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0%。VISIA皮肤检测示:LuxG治疗3次术后较治疗前斑点、皱纹、纹理及红色区特征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毛孔、紫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WL值在LuxG术后第1月迅速下降,治疗3次后接近正常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质层含水量在LuxG术后第1月明显升高,治疗3次后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uxG柔脉冲强光对敏感性皮肤疗效确切,未观察到不良反应,损伤小。

  • 标签: LuxG柔脉冲强光 敏感性皮肤 TEWL 角质层含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