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6 个结果
  • 简介:注射美容是指应用经皮注射的方法,把特定的注射物注射到目标位置以达到年轻化、美丽化效果的一种医学美容手段。注射美容最常用的两类制剂是A型肉毒毒素和透明质酸类填充剂。A型肉毒毒素用于额前、眼周、口周和颈部区域的除皱,以及面部形态不对称和面肌抽搐的治疗;透明质酸类填充剂用于矫正皱纹和凹陷、美化面部器官及调整面部轮廓。虽然已有的报道显示两类制剂在注射美容方面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但不可忽视对其使用后并发防治

  • 标签: 注射美容 A型肉毒毒素 透明质酸 并发症
  • 简介:线技术美容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美容手段,在改善面部、体部皮肤的质地和松垂老化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由于多种原因,其带来的不良反应和并发也越来越成为医美行业关注的焦点。作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结合相关文献就埋线美容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的区别,以及各自产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和预防处理分类论述,力求给施术者提供必要的借鉴,从而提高疗效。

  • 标签: 埋线提升 面部年轻化 埋线美容 并发症
  • 简介:眼部外形关系到美容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多数单睑者,由于眼裂小,上睑皮肤下垂臃肿,给人疲惫、呆板、无神的感觉,而重睑者则给人以活泼有神的印象。因此,重睑术在增加容貌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重睑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超薄皮瓣法手术治疗腋臭常见并发出现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54例腋臭患者行超薄皮瓣法手术治疗,观察并分析其疗效及并发情况。结果154例中出现血肿12侧(3.9%)、积液7侧(2.3%),创缘坏死33侧10.7%).表皮坏死43侧(14.0%),切口感染3侧(0.97%),延迟愈合者37侧(12.0%),残留异味13侧(4.2%)。结论腋臭术后各种并发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各相关因素完善治疗方法,精细操作以减少并发发生。

  • 标签: 腋臭 手术 超薄皮瓣法 并发症
  • 简介:目的采用"W"形切口(A组)及"1"字形腋窝皱襞切口(B组)的顶泌汗腺修剪术治疗腋臭,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2013年12月采用两种切口的顶泌汗腺修剪术治疗腋臭163例,其中A组84例,B组79例,对其术后的并发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术后发生血肿5例、皮瓣坏死3例,切口裂开11例,局部瘢痕增生13例,异味残留3例;B组术后发生血肿4例,皮瓣坏死2例,切口裂开3例,局部瘢痕增生4例,异味残留4例。A、B组在切口裂开、局部瘢痕增生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1"字形腋窝皱襞切口较"W"形切口的顶泌汗腺修剪术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腋臭术后并发

  • 标签: 腋臭 顶泌汗腺 修复术 并发症
  • 简介:背景:糖皮质激素诱发的脂肪组织肥大源于脂肪过多,一般无症状,其发生率常被低估。作者报道了1例发病部位和主要症状都很罕见的纵隔脂肪过多。病例报道:1例46岁的肥胖症女性,体重达90kg,因患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深部狼疮病和皮肌炎)自2002年开始接受治疗。曾口服糖皮质激素,1mg/(kg·d),开始治疗2个月后患者出现胸痛、仰卧位加重的静止性呼吸困难、锁骨下区胸部水肿以及颈部肿胀。胸部X线检查显示纵隔所有水平增宽。胸部CT扫描显示脂肪过多遍及整个纵隔,无其他异常情况或心包积液。迅速降低糖皮质激素的剂量至10mg/d,并给予系统性抗疟药物,逐渐使症状得到缓解。患者的纵隔脂肪过多稍有缓解2个月后接受胸部扫描。讨论: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应众所周知,尤其是Cushing综合征。脂肪过多近来多见报道,不同轴区都受到影响。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15%发生于纵隔部位。这种症状较眶部和硬膜外少见。虽然像本例患者一样通常无症状,但也可表现为焦虑症状而给诊断带来困难。诊断检查可选择CT扫描或MRI。中止或减少使用激素后的复原情况不能肯定,通常是逐渐的。

  • 标签: 糖皮质激素治疗 脂肪过多症 系统性 纵隔 罕见 CUSHING综合征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深浅两层顶泌汗腺处理法治疗腋臭,其术后并发出现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317例腋臭患者行深浅两层顶泌汗腺处理法治疗腋臭,观察术后并发,分析原因并及时外科处理。结果317例患者术后血肿20例(6.3%)、皮下积液12例(3.8%),皮肤瘀斑36例(11.4%),皮肤坏死5例(1.6%),切口裂开34例(10.7%),切口感染16例(5.1%),切口延期愈合71例(22.4%),切口瘢痕23例(7.3%),瘢痕挛缩12例(3.8%),异味残留11例(3.5%),腋毛脱落317例(100%);皮肤外科适当处理后效果满意。结论深浅两层顶泌汗腺处理法治疗腋臭术后并发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及时恰当的处理仍可以获得满意的术后效果。

  • 标签: 腋臭 并发症
  • 简介:带状疱疹(HZ)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人体内的再次活跃引起的一种综合,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常见于大于60岁的人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现并没有一致的定义,很多学者认为带状疱疹神经痛分三个阶段:急性疱疹神经痛,亚急性疱疹神经痛和慢性神经痛(又称为PHN).关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现比较公认的为皮疹愈合后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是带状疱疹最常见并且棘手的并发.在老年人群,PHN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介绍PHN的药物治疗与预防.

  • 标签: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防治
  • 简介:收治11例偏离性手淫异物患者,采取去除异物治疗,并进行性健康教育。结果显示11例患者均取出异物,无明显并发发生,成功戒掉了偏离性手淫习惯,说明长期科学的性健康教育,对防治偏离性手淫异物是必要的。

  • 标签: 手淫 异物症 性健康教育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于2004年11月因“停经15周,全身水疱,糜烂1月”入院,入院时皮肤科情况:全身皮肤多发性水疱、大疱,皮肤广泛糜烂,嘴唇、口腔黏膜糜烂。尼氏征阳性。产科情况:子宫耻骨上可及,未及子宫收缩。入院后行病理检查.示表皮内水疱,在基底层上方棘层松解,符合“寻常型天疱疮”诊断。

  • 标签: 妊娠 寻常型天疱疮 近平滑念珠菌
  • 简介:水源性呜管性肢端角化是一种罕见的获得性疾病,特征性表现为短暂接触水后出现手掌和手指侧面对称性痛性肿胀和色素减退。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可能由于外泌汗腺结构异常而致病。“水桶手征”,即患者就诊时为了更容易表述其皮损而将手放入一桶水中,是此病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到目前为止已经报道的12例患者均为年轻女性。作者报道1例具有独特组织特征的男性水源性鸣管性肢端角化患者.

  • 标签: 组织学特征 水源性 角化症 病例报道 肢端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简介:简要介绍脉管畸形的分类,以动静脉畸形、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治疗为重点,在破坏内皮细胞为目的的治疗理念下,介绍主流介入栓塞技术发展和无水乙醇、平阳霉素/博莱霉素、泡沫硬化剂、沙培林等常用硬化剂,并提出了笔者的观点与思考。结合经验和文献,总结了具体分型治疗操作要点、硬化剂用法及并发预防。

  • 标签: 脉管畸形 介入栓塞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术对子宫内膜异位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子宫内膜异位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病灶清除术,观察组联合骶前神经切断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术后72h及术后1周疼痛变化情况,统计存在性功能相关障碍比例,及两组恢复性生活时间、性唤起时间、每月性生活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72h及术后1周其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存在阴道干涩、性交痛、性欲低下及性高潮缺失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性生活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性唤起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每月性生活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清除联合骶前神经切断,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减少发生性功能障碍比例,缩短性唤起时间,促进患者早日恢复规律性生活。

  • 标签: 腹腔镜 骶前神经切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 性生活质量
  • 简介:瘢痕疙瘩(keloid)是皮肤美容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均不甚满意。研究认为,目前术后联合放射治疗是难治性瘢痕疙瘩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其复发率。但对于术后射线种类、放射时机、总剂量及分割剂量、疗程等尚无统一标准,现就瘢痕疙瘩术后联合放射治疗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瘢痕疙瘩 手术切除 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贝优芬与溃疡糊联合修复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对28例Ⅱ级以上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患者使用贝优芬与溃疡糊联合治疗,皮肤破溃的部分涂抹溃疡糊,未破溃及近期修复的皮肤涂抹贝优芬,直至完全修复后2~4周,以保护修复的皮肤免于再次损伤,同时恢复皮肤的弹性和减轻色素沉着。结果.28例患者经治疗3~9天皮肤损伤处完全愈合,1~2周后皮肤恢复弹性,色素沉着减轻或消失。本治疗出于人道考虑,无法设置对照组。结论:贝优芬与溃疡糊联合修复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效果确切。

  • 标签: 贝优芬 溃疡糊 修复 乳腺癌 放射性皮肤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