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临床资料例1,女,4岁。主因头皮异物2d,于2012年6月23日就诊。患者于就诊前2d在草地上玩耍后发现头皮有一小米粒大小的异物,褐黑色,无自觉症状。异物逐渐增大,于外院诊断蜱叮咬,建议外科局部切除治疗,患儿家属拒绝。自行用艾草烟熏治疗无效,异物增大至绿豆大小,伴轻微瘙痒及疼痛。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 标签: 蜱叮咬 治疗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主因右侧鼻腔外侧缘赘生物15d,于2010年8月就诊。患者15d前右侧鼻腔外侧缘出现赘生物,逐渐增大,无明显自觉症状。1个月前双足跖曾出现红斑、脱屑,自行外用抗真菌制剂治疗无明显好转。随后双手出现类似皮损,未消退。患者既往体健,否认输血史、介入治疗史等,有数次冶游史。其配偶未来我科就诊。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鼻腔外侧边缘见一蚕豆大小扁平丘疹(图1a),双手掌、双足跖可见铜红色圆形、弧形斑疹,边缘附黏着性鳞屑,似领圈样(图1b,1c)。肛周可见2枚黄豆大小粉红色扁平丘疹,边界清晰,基底无明显红晕,表面湿润呈细颗粒状,无糜烂、渗液,质地较柔软(图1d)。鼻部及肛周皮损行醋酸白试验颜色改变不明显。实验室检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1∶32;血清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阴性;钳取右侧鼻翼及肛周皮损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阴性。患者拒行组织病理检查。诊断:期梅毒。治疗:长效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3次。3个月后复诊,RPR滴度1∶4,临床症状基本消退。随访至2012年9月,复查RPR阴性,TPPA阳性。

  • 标签: 梅毒 扁平湿疣
  • 简介:报告1例以环状皮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期梅毒。患者,男,阴茎、阴囊多个环状红色斑疹。梅毒血清学检查: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RPR)阳性,滴度1∶32;TPPA阳性。诊断为梅毒。4周规范治疗后皮损消退。

  • 标签: 梅毒 二期 环状皮损
  • 简介:目的探讨氧化碳(CO2)激光联合艾拉光动力疗法(ALA-PDT)与CO2激光单用治疗肛管内尖锐湿疣(CA)优化疗效.方法将138例肛管多发性CA患者分为2组:CO2激光联合光动力疗法组72例,CO2激光66例,先采用CO2激光祛除疣体,CO2激光联合光动力疗法组再用20%5-ALA湿敷封包4h,用633nm的红光以100J/cm2能量照射,1次/周,共做3次ALA-PDT,对照组只进行CO2激光治疗.结果在首次CO2激光治疗后4周、8周、12周及24周时分别判定其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CO2激光联合光动力疗法组的复发率与对照组在各时间点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在24周时观察组均治愈,对照组有9例复发.结论CO2激光联合ALA-PDT能快速去除疣体,复发率低,患者耐受性好,可作为治疗肛管内尖锐湿疣的首选方案。

  • 标签: 尖锐湿疣 光动力疗法 二氧化碳激光 5-氨基酮戊酸
  • 简介:目的:比较子宫肌瘤不同手术方式对绝经过渡期女性患者卵巢功能、性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确诊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资料,其中30例患者行子宫全切除术(I组),另外30例行子宫肌瘤剜除术(Ⅱ组),术后随访24个月。对患者两种手术术后卵巢功能、性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均未出现死亡及严重并发症,Ⅱ组患者FSH、LH显著低于I组患者(t=4.376和4.112;P=0.018和0.001),E2显著高于后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t=34.981,P=0.021);Ⅱ组患者性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I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785和4.714;P=0.017和0.021)。结论:与子宫全切除术相比,子宫肌瘤剜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性功能影响较小,患者生活质量更高,值得临床合理运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全切除术 肌瘤剜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