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脑室心房分流术(VAS)治疗多次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失败后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7例既往多次行VPS失败后改行VA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VAS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3年有效率分别为94%(44/47)、87%(41/47)、77%(36/47)、72%(34/47)、68%(32/47)、64%(30/47)。VAS后发生分流管堵塞14例,感染3例,引流过度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4%(19/47)。因分流失败需要再次手术的比例占36.2%(17/47)。结论多次VPS失败后改行VAS,术后短期效果明显,但因各种并发症导致再手术率无降低,长期效果不理想

  • 标签: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室-心房分流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2001年2月至2014年5月保守治疗16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结果14例脑脊液培养阳性,其中葡萄球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屎球菌、粪球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隐球菌,产气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不动杆菌各1例。14例未拔除分流管,行抗感染治疗后治愈。2例因为分流管堵塞,拔除分流管,抗感染治疗后痊愈。16例均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2.5年,均未出现感染,2例重新置管。结论分流术后感染病人通过积极系统抗感染治疗,也能在不拔除分流管的情况下得到治愈。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术 感染 保守治疗
  • 简介:男,60岁,脑积水术后10年,意识不清3日入院。入院行头部CT检查示侧脑室、第三脑室扩张,并可见脑室端分流管位于脑室内。查体:浅昏迷状态,颈项强直,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压迫分流泵数下,患者无明显好转,沿皮下未触及腹腔端分流管。行胸腹透视见腹腔端分流管完全位于腹腔内。急诊在全麻插管下行腹腔端分流管复位术,从腹腔取出分流管后见泵端不齐,为断裂所致,寻找并取出泵后,取下断端分流管后再接上新的腹腔分流管,沿皮下置入腹腔。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术 分流管断裂 脑积水
  • 简介: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的手术路径的改进方法。方法对56例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根据手术路径不同,分成两组。实验组22例,采用经侧脑室额角穿刺、经耳前路径的方法。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的侧脑室枕角穿刺、耳后路径。分析比较两组手术的治疗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早期CT检查,发现实验组脑室明显缩小者占86.4%,脑室内导管位置满意者占94.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内发现,实验组导管阻塞1例(4.5%),对照组导管阻塞9例(26.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侧脑室额角穿刺、经耳前路径的手术方法可能优于传统分流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 手术路径 脑积水 额角穿刺 耳前路径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5岁,2年前无诱因出现头痛、头晕、呕吐,伴走路不稳,诊断:脑积水,于1999年3月在我科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治愈出院,1年前脑积水复发,于2001年9月在当地医院再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半年前发现下腹部肿物,逐渐增大,伴便秘,2周前再次出现头晕、走路不稳症状.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术 继发腹腔巨大囊肿 手术后
  • 简介:脑积水是小儿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脑室一腹腔(ventriculo—peritonel,VP)分流术广泛应用于小儿脑积水的治疗。本文回顾分析了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VP分流术治疗的71例小儿脑积水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小儿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 简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因其反复发作,最终分流管梗阻而致手术失败;可导致颅内感染,形成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脑室炎;抗感染治疗以及治疗后再分流时机的选择较困难.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治疗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感染患者9例,现对其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

  • 标签: 感染 脑室-腹腔分流术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婴幼儿脑积水的临床经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植入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不同类型婴幼儿脑积水的临床资料。患儿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中根据侧脑室的测压结果设定分流阀的初始压力,术后根据患儿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影像学结果调整分流阀的压力。结果术后随访3—48个月,患儿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CT检查显示脑室均较术前缩小。术后感染2例,分流管梗阻3例。结论可调压式分流管具有个体化设定分流阀压力的优点,可有效避免术后分流过度和分流不足的出现,是治疗婴幼儿脑积水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婴幼儿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治疗
  • 简介: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diopathicnormalpressurehydrocephalus,INPH),又称Hakim—Adams综合征,是指脑室有扩大而脑脊液压力正常的交通性脑积水综合征。其主要特点为典型的三联征(痴呆、步态障碍和尿失禁)、腰穿压力正常、CT或MRI显示交通性脑积水。自1965年INPH被首次提出至今的40余年里,分流手术被广泛应用,判断患者是否能从分流手术中获益的价值尚不确定。本文对预测INPH患者分流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正常压力脑积水 分流手术 手术效果 特发性 术前评价 交通性脑积水
  • 简介: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出现迟发性颅内出血的类型,以及可能的防治措施。方法对72例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后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的规律和原因。结果本组患者中发生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8例,急性硬膜下血肿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2例及脑内血肿4例,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主要的三类迟发性颅内出血。结论选择合适的分流管、调整合适阀门压力以及熟练掌握脑室穿刺技巧可以减少及避免出现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

  • 标签: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迟发性颅内出血
  • 简介:重型颅脑创伤(severetraumaticbraini.jury,sTBI)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是神经外科经常遇到的问题,其致死率、致残率较高。如何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提高临床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对15例sTBI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患者同期行塑形钛网颅骨修补和脑室一腹腔(V—P)分流术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术 颅骨修补 钛网 塑形 开颅血肿清除 去骨瓣减压
  • 简介:  卒中是发达国家引起死亡的第三位原因[1].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卒中在一些大城市及北方地区是第1~3位死因[2].……

  • 标签: 右向左分流 经颅多普勒 超声心动图
  • 简介: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重度结核性脑积水(TBH)的时机和效果。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4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重度TBH患者17例,其中Vellore分级Ⅱ级1例,Ⅲ级13例,Ⅳ级3例;VPS前均进行脑室外引流术(EVD)。结果EVD后,所有患者脑脊液糖含量、白细胞数等指标明显降低(P〈0.05),而蛋白质浓度变化不明显(P〉0.05)。VPS后患者意识状态较术前明显改善。VPS后1月按GOS评分评估预后,5分4例(术前均为VelloreⅢ级者),4分8例(术前velloreⅡ级1例,Ⅲ级5例,Ⅳ级2例),3分4例(术前均为VelloreⅡ级者1例),死亡1例(术前均为VelloreIV级者)。死亡病例是因为VPS后分流阀堵塞致病情加重而死亡,其他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EVD可为重度TBH患者实施VPS创造有利的脑脊液条件。脑室一腹腔分流系统可改善TBH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结核性脑积水 脑室外引流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的16例交通性脑积水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该术式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其中10例患者的手术效果为明显有效,4例患者为有效,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7.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老年患者的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 交通性脑积水 老年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儿童颅内大型蛛网膜囊肿的长期疗效。方法对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囊肿一腹腔分流术治疗的142例颅内大型蛛网膜囊肿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临床症状、囊肿体积和并发症情况的3个月至6年的随访,分析影响术后疗效的因素,评估该术式的长期疗效。结果随访期内,术后囊肿体积较术前明显减小,而且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囊肿逐渐缩小(P〈0.05)。术后临床症状总缓解率为93.4%,囊肿总缩小率为98.5%。不同年龄段组、不同部位组之间的囊肿缩小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组与女性组、左侧组与右侧组、不同直径组之间的囊肿缩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4%,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儿童颅内大型蛛网膜囊肿,囊肿一腹腔分流术的临床疗效肯定,并发症率低,术后效果与患儿年龄和囊肿部位显著相关。

  • 标签: 囊肿-腹腔分流术 蛛网膜囊肿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一次性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对颅脑损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同期进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的颅脑损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本组手术时机均在伤后96d以内。结果术后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不同程度改善30例(88.2%);无明显变化4例。术后并发分流管梗阻1例,颅内感染2例。恢复良好18例(52.9%,18,34),中残8例(23.5%,8/34),重残或植物生存8例(23.5%,8,34),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脑膨出、脑积水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早期或同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少,且可明显减少患者的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

  • 标签: 颅脑损伤 脑积水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晚期感染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例脑积水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出现腹腔源性感染及多发感染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4例术后晚期感染者均为交通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其中2例患者表现为粘连性肠梗阻、1例患者为多发腹腔内脓肿,1例患者为肺部及泌尿系感染,均合并颅内感染。经拔除脑室-腹腔分流管、抗生素治疗后感染均得到控制,后期行二次分流手术,疗效满意出院。随访6个月以上,4例患者均无感染复发。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晚期感染,尤其腹腔源性感染临床相对少见,并常合并颅内感染。其治疗过程复杂,持续引流及系统性抗生素治疗是关键。

  • 标签: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腹腔感染 颅内感染 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DH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68例经开颅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治疗的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SDHC151例。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40岁(OR=2.40;95%可信区间为1.25-4.61;P〈0.01)、术前Hunt-Hess分级较高(Ⅲ-Ⅴ级;OR=3.19;95%可信区间为2.21-4.60;P〈0.01)、术前Fisher分级较高(Ⅲ-Ⅳ级;OR=3.02;95%可信区间为1.79-5.09;P〈0.01)、合并脑室内出血(OR=3.94;95%可信区间为2.70-5.74;P〈0.01)、急性脑积水(OR=16.85;95%可信区间为10.87-26.12;P〈0.01)、脑室外引流术(OR=2.95;95%可信区间为1.46-4.61;P〈0.01)是aSAH后发生SDH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DHC的高发生率与患者的高龄、较差的起始神经系统状态、急性脑积水、脑室内出血、脑室外引流术有关。

  • 标签: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分流依赖性脑积水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