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1基本概念和由来俄底浦情结为弗洛伊德在治疗癔症病人时发现的一个现象:在通过精神分析呈现出来的儿童早期的冲突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最为强烈的、约产生于4~5岁,与欲望及客体关系有密切关系的俄底浦情结(Oedipuscomplex).弗洛伊德对之的主要描述为,男孩存在着想与其母亲性交,完全占有其母亲的欲望,并想以某种方式摆脱父亲,在不寻常情况下,少数儿童还有弑父的念头.在弗洛伊德看来这是一种男孩对父亲的爱,与害怕受其拒绝或身体受到其伤害特别是害怕因父亲的报复将其生殖器阉割的冲突,此称为'阉割性焦虑'(cas-trationanxiety).幼女也存在着类似的模式,只是将父母的角色进行了调换.据推测,上述两种相反的情结均在男孩或女孩身上同时存在,故我们也可发现男孩想占有父亲,摆脱母亲的欲望,此说明无论男女,每个人先天均具备双性倾向(San-dlerJ).

  • 标签: 俄底浦斯情结 中国 癔症 治疗 抑郁 哀伤
  • 简介:目的比较影像学判断标准以及栓塞体积指导下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效果,并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的方法。方法选取63例形态较规则的动脉瘤病人,共63个动脉瘤,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2)。对照组按影像学判断标准指导栓塞,观察组以体积指导栓塞。随访6~33个月,比较两组栓塞体积比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动脉瘤栓塞体积平均21.4%,复发率9.7%(3/31);观察组动脉瘤栓塞体积平均23.7%,复发率6.2%(2/32)。两组动脉瘤栓塞体积无统计学差异,复发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形态规则动脉瘤,在中短期效果上,动脉瘤栓塞达影像学100%栓塞后,仍需参考动脉瘤栓塞体积,动脉瘤栓塞体积应至少达到21%,才可能有效预防动脉瘤栓塞后中短期内复发。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栓塞体积比
  • 简介:目的:正确地评价氟西汀、万法拉和阿米替林三种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CCMD-2-R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102例病人,分别服用氟西汀、万法拉和阿米替林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采用HAMD、CGI-SI、TESS等量表评价抑郁症状,疗效和副反应。结果:氟西汀、万法拉组起效时间较阿米替林组早,前两者与后者在2周末HAMD分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2组均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3组间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氟西汀、万法拉和阿米替林比较疗效相当,安全性优于阿米替林。

  • 标签: 氟西汀 万拉法新 阿米替林 抑郁症
  • 简介:目的观察氟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72例未曾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中至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随机接受静脉注射50~100mg氟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或姑息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疼痛改善程度、生活质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氟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治疗中至重度癌性疼痛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2%(26/36).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氟洛芬酯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出现阿片类药物常见的便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以及非甾体类药物常见的腹痛、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氟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治疗晚期癌性疼痛患者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 标签: 氟比洛芬 微球体 镇痛药 疼痛 肿瘤
  • 简介:目的:观察并探究小金胶囊(0.35g/粒)对痤疮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祁山皮肤科医院收治的痤疮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64)。对照组采用异A酸胶丸治疗,观察组异A酸胶丸+小金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及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睾酮的白细胞雄激素受体,并评估临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痤疮治疗总有效率(93.75%,60/64)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22/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在治疗前后,血清中睾酮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白细胞AR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3/30)与观察组比较(12.5%,8/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金胶囊(0.35g/粒)治疗痤疮的疗效良好,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 标签: 小金胶囊 痤疮 治疗作用 观察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思通与氯氮平对血糖的影响。方法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204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思通与氯氮平治疗,疗程12周,并于疗前及疗后3、4、6、8、12周末分别进行血糖检查。结果思通组血糖发生改变7例(5.7%),氯氮平组16例(19.5%),二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思通对血糖的影响明显低于氯氮平。

  • 标签: 维思通 氯氮平 血糖 治疗 血常规
  • 简介:目的探讨思通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思通或氯丙嗪治疗6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思通组有效率为72.5%,氯丙嗪组有效率为47.50%.二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思通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优于氯丙嗪,且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酒精性精神障碍 维思通 氯丙嗪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检验睡眠状况量表(SRSS)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483名稳军人,对睡眠状况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量表各个条目与总分相关系数为0.392~0.773(P<0.01)。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所有因子载荷高于0.35,各条目因子归类与原量表不一致,归类为两个维度:睡眠效率、睡眠质量。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40。两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695、0.725。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拟合指标χ2/f=1.663,残差均方根、拟合优度指数、增值拟合指数、塔克-刘易斯指数、比较拟合指数、近似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40、0.940、0.956、0.931、0.954、0.064。结论睡眠状况自评量表信度和效度较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标准,能够作为测量应激条件下军人心理睡眠状况的有效工具。

  • 标签: 睡眠量表 信度 效度 军人
  • 简介:目的在尸头解剖基础上构建颈静脉孔区计算机三解剖模型。方法先对5例尸头标本行头颅CT和MR/扫描,动脉和静脉依次灌注混合造影剂乳胶后再次行头颅CT扫描,解剖显露脑干和脑神经后再次行头颅MRI扫描。影像数据输入Vitrea虚拟现实系统,进行三重建和图像融合,构建颈静脉孔区三解剖模型。对照尸头解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Vitrea虚拟现实系统模拟颈静脉孔区三解剖可视化效果良好,相关解剖结构显示清晰,与尸头观察结果一致。结论计算机颈静脉孔区三解剖模型有助于无创直观地观察和理解相关解剖结构的整体空间关系,节约时间和标本,为指导相关手术提供解剖依据。

  • 标签: 颈静脉孔区域 颅窝 虚拟现实 解剖 三维
  • 简介:目的通过CT灌注成像(CTP)观察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格拉哥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变化与CTP的相关性。方法动态评定20例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行CT检查明确重型颅脑损伤诊断;并分别在外伤后或术后第2d、7d及14d行CTP检查。分析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GCS评分与脑局部脑血流量(regioncerebralbloodflow,rCBF)、局部脑血容量(regioncerebralbloodvolume,rCBV)及血液通过组织的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time,MTT)之间的关系。结果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GCS评分与CBF、CBV呈正相关,与MTT呈负相关。表明患者伤后GCS评分越高,脑组织缺血的程度越低。结论CTP技术有助于了解颅脑损伤后局部脑组织血流灌注状况,rCBF、rCBV和MTT与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GCS评分存在相关性。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 CT灌注成像 血流动力学
  • 简介:为探讨氯氮平换用思通治疗分裂症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找出能在临床中推广的规律,选择符合CCMD-Ⅲ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既往采用氯氮平治疗的患者共188例,系统换用思通治疗16周进行观察,在治疗中及治疗前后以BPRS和TESS量表评定疗效和副作用。结果有效率86%、显效率66%、恶化4%,BPRS总分及因子分治疗前后均有极显着性差异(P〈0.001)。常见的副作用为EPS(23%)及失眠(15%),以安坦及苯二氮(艹卓)革类药处理有效,其它副作用不多见,副作用与思通剂量有关,提示,氯氮平换用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可行、有效且较安全。

  • 标签: 维思通 氯氮平 换用 精神分裂症 维思通治疗 氯氮平治疗
  • 简介:目的建立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计算机辅助三立体脊柱虚拟模型,构建出适用于虚拟手术中实时复杂交互的脊柱三仿真模型。方法对高分辨率的人体64排CT切片数据进行感兴趣区域图像分割和边缘提取,采用面绘制技术对提取的轮廓序列进行三数据生成,对重建的模型根据实时交互的需要进行优化。结果重建出的脊柱模型保持了较高的几何分辨率和光滑性,读入虚拟手术系统后.在实时交互下能表现出较好的解剖精确性和实时绘制的真实感。结论基于人体切片数据重建出的三模型可较好地适用于虚拟手术中的复杂交互操作。

  • 标签: 虚拟现实 三维重建 模型 脊柱
  • 简介:目的比较自体骨瓣、普通钛网和预塑二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1年3月行颅骨修补术3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自体骨瓣修补168例、普通钛网122例和预塑二钛网45例。结果普通钛网组单侧颅骨缺损修补时间(92.5min)和预塑二钛网组(85min)较自体骨瓣组(65min)明显延长(P〈0.05)。三组之间术后并发症如头皮下感染、材料外露、再手术取出材料、癫痫、颅内血肿和皮下积液等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自体骨瓣组术后外观缺陷率最高,普通钛网组次之,预塑二钛网组最低,三组之间差异均明显(P〈0.05)。结论自体骨瓣、普通钛网和预塑二钛网等材料与颅骨成形术后感染、癫痫、颅内出血等无明显相关性;额颞颅骨缺损首选预塑二钛网,非额颞颅骨缺损修补应首选自体骨瓣;普通钛网逐渐淘汰,但可使用于颅骨缺损急诊一期修补。

  • 标签: 颅骨缺损 修补术 自体骨瓣 钛网
  • 简介:目的探讨头部CT三血管成像检查对颅底脑膜瘤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8例颅底脑膜瘤患者的资料。患者术前均进行头部CT三血管成像检查,了解肿瘤与血管的关系;术中采取适当的手术策略切除肿瘤,同时保护血管。结果术前头部CT三血管成像检查能显示肿瘤的大小、基底、供血来源,以及颅内动脉3级结构;并能清楚地显示肿瘤、血管、颅骨的三影像关系,能分辨肿瘤与附近血管的直接关系。手术结果:SimponⅡ级切除者8例,Ⅲ级切除者16例,Ⅳ级切除者4例;术后无发生脑梗死和血管损伤的患者。术后,Karnofsky评分较术前平均提高17.5分;随访6~36个月,25例患者无复发,3例患者残留肿瘤复发,再次手术。结论术前CT三血管成像能分辨颅底肿瘤与附近血管的关系,利于血管保护;为颅底脑膜瘤手术提供直观的信息。

  • 标签: CT三维血管成像 颅底脑膜瘤 术前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赛乐特合并小剂量思通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方法用赛乐特合并小剂量思通联用与赛乐特单用对照,治疗4周再治疗前、治疗后2、4周末分别用HAMD17项评定,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赛乐特合并小剂量思通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见效较快.

  • 标签: 赛乐特 小剂量 维思通 联合用药 药物治疗 难治性抑郁症
  • 简介:目的探讨三可视化模型指导显微手术切除中央区镰旁脑膜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三可视化模型指导下,显微手术切除的20例中央区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三可视化模型下,所有患者的肿瘤与颅内重要静脉的关系均能清晰显示;术中所见与术前检查结果相符合,术中对重要静脉的保护完全。20例患者的中央区镰旁脑膜瘤均SimpsonⅠ级切除。术后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肢体肌力下降,后恢复;无死亡病例。随访6~4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三可视化模型可清晰显示大脑镰旁脑膜瘤与周围静脉的关系。采用三可视化模型制订个体化手术入路,有利于肿瘤的全切,避免或减少重要引流静脉的损伤,减少并发症及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三维可视化模型 容积重建技术 中央区镰旁脑膜瘤
  • 简介:目的探索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HICH)做创手术术前精确可靠的手术定位方法。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通过CT扫描及图像三重建的方法定位脑内血肿、选择最佳内镜微创手术入路行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HICH患者18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根据CT三重建结果,术者可以准确设计最佳内镜微创手术入路并实现颅骨钻孔部位的精确定位.减少手术前准备、麻醉及操作时间。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仅1.5h左右,手术失血量仅30~40mL,血肿清除率约为89.2%,且血肿清除后脑组织松弛,无需行玄骨瓣减压。结论HICH患者采用CT扫描、三重建进行术前手术定位是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神经内镜微创脑出血手术定位方法.

  • 标签: 脑出血 高血压性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内镜
  • 简介:本书由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国家重点学科神经外科、中部地区医疗服务中心国家级重点学科神经外科、湖北省脑血管病微创治疗临床研究中心马廉亭教授主编,是他们在DSA造影机上,利用所带软件开发的影像融合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总结,并创造性地将机器给出的静态三融合影像发展并命名为"动态三立体觧剖融合影像",

  • 标签: 三维影像 临床应用 神经系统疾病 融合技术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双源CT三血管成像技术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颅底或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双源CT三血管成像检查明确肿瘤与颅底血管或矢状窦之间的关系,根据肿瘤与血管关系切除肿瘤。结果所有病例均能清晰显示脑膜瘤与周围血管、静脉窦之间的关系(包裹或推挤),术中所见与术前检查所见符合。术中对血管保护完全,无大出血,术后无脑梗死、脑出血。根据Simpson切除标准:2级切除16例,3级切除5例,4级切除4例。术后Karnofsky评分较术前平均提高20分。术后随访6-24个月,22例患者无复发;4例患者残留肿瘤复发,再次手术。结论双源CT三血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脑膜瘤与周围血管、静脉窦的关系,有利于术中血管的保护,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脑膜瘤 双源CT三维血管成像 术前评估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三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3D-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D-GDC作为第1个弹簧圈栓塞治疗的39例40个动脉瘤;动脉瘤大小4~16.7mm;瘤颈宽度2.1~9.5mm,≤4mm18个,>4mm22个;栓塞后所有病人复查造影并随访2~33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动脉瘤完全栓塞31个(77.5%),次全栓塞9个(22.5%);22个瘤颈>4mm者完全栓塞18个(81.8%).5例出现栓塞相关并发症,2例轻残,其余病人恢复良好.结论3D-GDC栓塞治疗动脉瘤,特别是较复杂的颅内宽颈动脉瘤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 标签: 三维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 颅内动脉瘤 临床研究 血管内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