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发病率逐年增高的重型颅脑损伤,病情急重,常伴有胸、腹、四肢等复合伤,病程中又常有并发症出现,治疗环节多而复杂,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详细动态了解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十分重要。监控中心静脉压了解血液动力学状况,有助于科学的合理的达到最大限度脱水降颅压效果,并指导输液、纠正低血容量及预防心衰、休克等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改善患者愈后,收集我科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93例重型颅脑患者病例资料,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中心静脉压 循环血量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体质与睡眠障碍性疾病有密切的相关性,本文从体病相关论与中医体质学应用于睡眠障碍性疾病展望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 标签: 中医体质学 睡眠障碍
  • 简介:中医"心主藏神",为人体的自觉意识、睡眠-觉醒活动的主导。人体昼夜阴阳气血营卫变化,是形成睡眠-觉醒节律"生物钟"的生理学机制。为更好理解"心主藏神"理论的内涵与形成,本文从"心"藏象的发生学—古代解剖、意向思维、临床观察、古代哲学思想的引入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剖析。

  • 标签: 心神 发生学
  • 简介:不寐(非器质性失眠症)诊疗方案是针对不寐患者的全部诊治过程,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并具有较好的依从性,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不寐 中医 诊疗方案
  • 简介: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儿童肠造口护理模式的临床实践。方法:通过对护理人员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教育培训,实施医护分组同管患儿,建立肠造口家庭照护目标、整体护理实践流程以及工作制度,对52例肠造口患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让家庭参与到医疗护理全过程。结果:52例患儿家庭照顾能力评价均合格,家庭护理期间未出现因造口并发症而返院治疗的情况,造口闭合术前各项化验及检查指标正常,符合手术要求。结论:"以家庭为中心"儿童肠造口护理模式可提升肠造口患儿的生活质量与家庭幸福感,符合家庭对促进儿童健康的需求和当前医疗体制改革的要求。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 儿童 肠造口 护理
  • 简介: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分为5个层次进行消毒供应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培训形式以岗位培训为主、多样化方式相结合。经过两年培训实践,各层级护士专科理论成绩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专科技能培训后考试成绩合格率为100%。因此,建立分层次、分级别的培训,可优化培训资源、节约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果,符合消毒供应专业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工作人员 分层培训
  • 简介:目的:了解全国中医护理学科发展现状,分析影响中医护理学科发展的瓶颈问题。方法:对全国137家中医医疗机构2014年1-12月护理学科发展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随着中医护理临床专科的发展,中医护理技术不断普及,专科专病护理逐步规范,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服务能力及科研水平明显提升,中医护理特色优势逐步凸显,但中医护理学科理论体系有待健全,护理人员中医知识及职称结构欠合理。结论:应在明确学科定位的基础上,继续发挥专科优势,探索多途径培养中医护理队伍,不断延伸护理服务领域,全面促进中医护理学科发展。

  • 标签: 中医护理学 学科 发展
  • 简介:目的探讨以临床问题为中心的三结合教学法(典型病例、文献复习、临床运用)对临床神经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处理脑血管病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2011级、2012级神经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26名,分为试验组(14名)和对照组(12名),分别在神经科临床轮转阶段接受以三结合教学法与传统授课式教学培养,比较两组研究生出科考核时的临床运用技能。结果两组学生的基线成绩及受教育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接受三结合教学法培养的研究生较传统授课式教学培养的研究生在病例总结分析、信息整合、诊疗思路、临床思维及表达、英文文献的提炼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三结合教学法(典型病例、文献复习、临床运用)可提高临床神经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研究生教学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典型病例 脑血管病 临床能力
  • 简介:目的:调查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涉外护理专业教育现状,研究该专业方向教育办学模式,为其发展提供参考策略。方法:基于哈蒙德教育评价模式,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小组会议,确立调查问卷;采用横断面调查及专家咨询法,对来自全国23所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护理教育专家开展调查与咨询。结果:以《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补充文件形式确立该专业培养目标、及涉外课程设置建议。结论:构建该专业方向办学模式须规范教育办学宗旨、明确毕业生基本要求、增设专业核心课程、巩固语言学习和运用、增强涉外实践能力,本研究为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涉外护理专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较为全面清晰的参考意见。

  • 标签: 高等中医药院校 涉外护理 专业规范 办学模式
  • 简介:目的:了解新疆二级以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的建筑布局、设备设施、清洗、消毒灭菌及管理现状。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104家新疆二级以上各医疗机构的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04家医院CSSD中,实行集中管理模式医院有50家,手术器械和口腔科器械交供应室管理的医院分别有47家和19家,建筑位置为独立平房的医院有51家,分区明确,各区域之间设缓冲区的医院分别有65家和62家,有82家医院的CSSD洁污不交叉不逆流,有56家医院CSSD配全自动清洗机,有34家医院CSSD使用绷带或线绳打包。结论:新疆二级以上部分医院存在分散式管理,建筑布局不合理,设备简陋,清洗、消毒灭菌不合要求,存在安全隐患。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管理 新疆
  • 简介: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和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台湾抗老化学会承办,《世界睡眠医学杂志》编辑部和《世界中医药》杂志编辑部协办的世界中联中医心理学第七届学术年会暨世界中联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医心理学·睡眠医学论坛拟于2015年8月20-23日(周四一周日)在中国北京举行。

  • 标签: 中医心理学 睡眠医学 世界中联 论坛征文 世界中医药 海峡两岸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冠切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及早期颅骨修补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切双额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56例重型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伴难治性高颅内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COS)评分判定患者的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恢复良好33例,轻残12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恢复良好的患者中早期行自体或塑形钛网颅骨修补术28例。结论双额冠状切口大骨瓣减压术能有效解除或减轻双额颞叶脑挫裂伤患者的颅内高压,在重型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的抢救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冠状切口 双额大骨瓣减压术 额颞叶脑挫裂伤 早期颅骨修补
  • 简介: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早期预警评分的概念、使用流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进行综述,旨在为早期预警评分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从而使护理人员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护理
  • 简介:脊索瘤的基础研究提示络氨酸激酶信号通道等分子参与肿瘤细胞增殖及恶性转归,其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R)、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皮生长因子(EGFR)、brachyury等分子的靶向治疗研究也在不断取得新的研究进展。本文主要针对脊索瘤潜在的靶向治疗靶点、细胞系和动物模型进行文献综述。

  • 标签: 脊索瘤 靶向治疗 细胞系 模型 动物
  • 简介:《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为国内外发行的神经外科专业学术期刊,主要面向神经外科领域的基础和临床工作者,也兼顾神经内科、头颈外科、颌面外科、耳鼻咽喉科、骨科、普通外科及医学教育等领域的工作者,以及大学生、研究生、进修生等多层次的医学科技人员,旨在为他(她)们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提供总结与交流的园地。

  • 标签: 神经外科疾病 杂志 中华 临床工作者 稿约 神经外科专业
  • 简介:《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是由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征稿和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本刊创刊于2001年,双月刊,主要面向神经科学工作者,也兼顾神经内科、头颈外科.颌面外科、耳鼻咽喉科、骨科、普通外科.内科医生,以及大学生、研究生、进修生等多层次的医学科技工作人员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的需要。刊物设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论著摘要、医学教育、经验交流,技术改进、短篇与个案报道、会议纪要、专题笔谈、讲座、综述及学术动态等栏目。

  • 标签: 神经外科疾病 杂志 中华 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 第四军医大学 科学工作者
  • 简介:既往新生儿疼痛反应往往未被重视,本文阐述新生儿疼痛的定义、来源、发生机制以及疼痛对新生儿的影响,以此指出新生儿疼痛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继而,分析国内外多种新生儿疼痛的评估工具和非药物的干预措施,为新生儿疼痛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新生儿 疼痛 非药物性干预
  • 简介:精神疾病自我污名是精神疾病患者内化公众消极态度形成的自我偏见和歧视的现象,目前成为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对国内外自我污名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回顾,论述了精神疾病自我污名的理论模型、测量工具、相关因素以及干预策略,提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自我污名问题本土化及跨文化研究

  • 标签: 精神疾病 自我污名 歧视 偏见
  • 简介:脊膜瘤是椎管内最为常见的肿瘤之一,大部分为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WHOI级)。CT、MRI的广泛应用,在明确脊膜瘤诊断和治疗的同时,也增加了脊膜瘤的检出率。目前在髓外硬膜下肿瘤中,脊膜瘤的发病率接近于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发病率(40%)。脊膜瘤绝大多数为完全硬膜下生长,约10%侵袭硬脊膜全层或生长于硬膜外。

  • 标签: 脊膜瘤 侵袭性 分子标记物 硬脊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