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项目简介】本项目是加拿大枫叶呼吸集团(MapleRespiratoryGroup,MRG)根据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及美国多导睡眠撞娅委虽会(BRPT)教育大纲和教学要求开发睡眠技术教育课程,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睡眠科学分会(CAGSS)指导并组织实施,是国内目前唯一拥有BRPT认证系统课程,是中国注册多导睡眠技师(ChineseRegisteredPolysomnographicTechnologist,CRPT)教育一部分。

  • 标签: 医学学会 老年学 睡眠 培训项目 中国 技师
  • 简介:本文参照国际法医护士协会发展现状及相关文献报告,介绍法医护理定义及起源,对美国、英国、加拿大等法医护理发展早且较为成熟国家法医护理发展现状进行详细介绍,提出法医护理在我国实施可行性,为开展适合我国国情法医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法医护理 法医护士 专科护士
  • 简介:本文首先引用了各种公开数据,说明了睡眠质量对于健康意义,以及改善睡眠环境对于改善睡眠质量重要性。然后介绍了一种可以用于改善睡眠睡眠监测系统以及与之组成闭环反馈系统环境家电。文中从睡眠监测系统构成、实现与验证方法、干预手段以及联动策略等角度多方位介绍了该系统原理和应用。在陈述原理同时也陈列了系统设计大量理论依据。最后,本文展望了这种睡眠监测及干预系统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睡眠监测 睡眠干预 心率变异性 心冲击图
  • 简介:目的:观察和探究对伴过敏性鼻炎鼾症病患儿采用手术联合舌下含服免疫治疗总体效果以及对患儿睡眠质量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70例伴过敏性鼻炎鼾症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手术联合舌下含服免疫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鼻部症状评分、打鼾症状评分、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ASHQ睡眠因子。结果:2组患儿治疗前鼻部症状评分、打鼾症状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鼻部症状评分、打鼾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各项ASHQ睡眠因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伴过敏性鼻炎鼾症病患儿采用手术联合舌下含服免疫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儿鼻部不适和打鼾症状和提高患儿睡眠质量,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其是一组安全、高效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方案。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鼾症病 手术联合舌下含服免疫治疗 睡眠质量
  • 简介:在中国,午睡是种十分普遍现象,是我们生活重要一部分。午睡可以让人缓解困倦,提高下午工作效率。但不适当午睡也会让我们头脑昏沉,情绪低迷。而越来越多研究发现,长时间午睡会增加中老年人患慢性疾病风险。因此,研究午睡习惯对人类健康影响,从而提供科学午睡指导,对于中国居民健康有着重大意义。本文根据午睡在我国现状,结合国内外研究,对午睡利弊进行综述。

  • 标签: 午睡习惯 健康 中老年人
  • 简介:从性别的角度讲,女性有特殊生理心理特点。因而,女性对于睡眠感觉敏感度不同于男性。研究女性不同时期睡眠障碍,对于促进女性睡眠健康有更重要意义。

  • 标签: 女性 睡眠障碍
  • 简介:目的构建arhgap39基因真核过表达载体并初步研究arhgap39蛋白表达相关问题。方法提取小鼠海马组织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根据GeneBank中基因信息设计引物,高保真PCR扩增arhgap39基因编码区,随后将其转移到真核载体上,转染NG-108细胞并观察其在细胞内表达情况。结果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表明成功构建arhgap39基因相关真核过表达载体;将其转染NG-108细胞,免疫印迹试验证实arhgap39成功过表达,arhgap39分子量约为140kD。结论我们实验结果确认了arhgap39蛋白分子量,并对其可能存在存在形式做了验证性研究,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工具。

  • 标签: arhgap39基因 过表达载体 剪切体 分子量 小鼠
  • 简介:目的通过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探讨血胱抑素C水平在SHR大鼠脑微出血(cerebralmicrobleeds,CMBs)发生后变化。方法3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CMB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只。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在脑实质内注入10μl自体股动脉血制作CMBs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予相同干预,但不进行注血。在造模前、后行SWI扫描检查。在造模前、造模后3h、6h取自体股动脉血检测胱抑素C水平;取血后用断髓法处死大鼠取脑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造模后CMBs组大鼠SWI检查清晰地显示脑部点状血肿,与病理检查结果吻合。造模前两组血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3h、6h,CMBs组血胱抑素C水平为(0.31±0.03)mg/dl、(0.36±0.05)mg/dl,明显高于对照组(0.10±0.03)mg/dl、(0.10±0.03)mg/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在大鼠发生CMBs后血胱抑素C水平逐步升高,与SWI及病理检查结果相符合,可以作为CMBs敏感生物学检测指标。

  • 标签: 胱抑素C 脑微出血 SHR大鼠 磁敏感加权成像
  • 简介:目的评估DynaCT术中辅助应用在颈椎损伤手术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3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应用DynaCT辅助颈椎损伤手术患者共52例,其中上颈椎损伤(C1-2)15例。下颈椎损伤(C3-7)37例。全麻成功后,固定体位和头架(颈椎后路),先行基准DynaCT扫描。颈椎前路手术中,椎间盘摘除和骨减压操作后行第二次DynaCT扫描。Cage或钛笼置入并再次DynaCT扫描。颈椎后路手术中,常规侧块或椎弓根螺钉置入和脊髓减压后行二次DynaCT扫描。前路或后路手术中,对于合并有骨折脱位者,复位矫正后需再次DynaCT扫描,对于骨减压范围不充分,植入物位置不良或复位矫正不满意者均需进一步操作直到DynaCT确定满意为止。结果颈前入路10例,颈后入路39例,前后联合入路3例。颈前入路根据术中DynaCT对减压不充分者进行再次或多次骨减压5例;调整Cage位置1例;合并脱位者6例,其中对复位不满意再次或多次矫正3例。颈椎后路植入椎弓根螺钉14枚,根据DynaCT调整螺钉2枚;植入侧块螺钉254枚,根据DynaCT调整螺钉12枚;合并脱位者15例,根据DynaCT对脱位矫正不满意者进行再次或多次复位纠正8例。术中平均使用DynaCT3.76次。术后随访1~3个月,行MRI及三维CT检查,术后影像学均证实减压充分、固定及骨折脱位复位满意。术后1w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平均恢复率为63.42%。本组无因减压不充分或固定复位不满意而二次翻修手术病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脑脊液漏1例,神经损伤1例。无与DynaCT相关并发症。结论术中DynaCT应用可减少颈椎损伤手术中因减压不充分、固定和骨折脱位复位不满意而造成手术效果差,降低需要二次手术机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颈椎外伤手术安全性及精确性,有效改善颈椎损伤患者预后。

  • 标签: Dyna CT 颈椎损伤 减压术 复位 螺钉固定
  • 简介:脑白质病变是脑小血管病在磁共振成像T_2加权像中检测到影像学表现,表现为白质高信号(whitematterhyperintensity,WMH),是增加急性缺血性卒中风险和严重程度重要因素。研究表明WMH负荷不仅与缺血性卒中风险和功能结局有关,在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风险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阐述目前关于WMH神经病理学及其负荷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功能恢复影响最新研究。

  • 标签: 脑白质高信号负荷 神经病理学 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黛力新辅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及对患者睡眠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月于我院消化科治疗1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氢氧化铝凝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质量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高于后者;观察组焦虑量表评分(HAMA)和抑郁量表评分(HAMD)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睡眠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辅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较好,且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状况,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 标签: 黛力新 胃食管反流病 疗效观察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MarshallCT分级和RotterdamCT评分对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TBI)早期病死率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手术治疗169例急性中、重型TBI临床资料,伤后24h内入院并行CT检查,计算MarshallCT分级和RotterdamCT评分。以伤后14d观察周期,判断早期死亡。结果149例中,早期死亡20例,早期病死率为13.4%。与存活病人相比,早期死亡病人入院时GCS评分、运动评分更低(P〈0.05),瞳孔变化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Marshall和Rotterdam评分更高(P〈0.05)。随着Marshall分级或Rotterdam评分增高,病死率也随之明显升高(P〈0.05)。Marshall分级和Rotterdam评分对TBI早期病死率预测都具有很好辨别能力,但是Rotterdam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852;95%CI:0.764~0.941]优于Marshall分级[AUC=0.800;95%CI:0.719~0.881]。结论MarshallCT分级和RotterdamCT评分都可以很好地预测急性中、重型TBI早期病死率;由于RotterdamCT评分包含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或许更适用于弥漫性轴索损伤。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Marshall CT分级 ROTTERDAM CT评分 早期病死率
  • 简介:目的探讨对冲性额叶挫裂伤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对冲性额叶挫裂伤临床资料,其中急诊手术治疗32例,保守治疗63例(因病情变化,在保守治疗过程中改行手术治疗25例)。结果按GOS评分评估预后:保守治疗38例中,恢复良好29例,中残6例,重残1例,死亡2例;手术治疗57例中,恢复良好43例,中残8例,重残3例,死亡3例。结论综合考虑对冲性额叶挫裂伤和中央型脑疝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性特点,掌握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叮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率。

  • 标签: 颅内损伤 对冲伤 额叶挫裂伤 中央型脑疝 手术时机 手术方式
  • 简介:目的:构建居家环境适老化程度评价体系,为居家养老护理服务内容评估和服务计划编制提供测评依据。方法:采用德尔菲法,通过37名相关专家两轮咨询确定居家环境适老化程度评价体系内容。结果:两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7.4%、97.3%;第二轮专家咨询权威系数为0.803,判断系数为0.806,熟悉程度为0.801;专家意见协调性较好;最终确定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76项。结论:居家环境适老化程度评价体系经检验,结果科学可靠,可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提供一套系统收集和整理居家环境信息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居家养老护理服务奠定基础。

  • 标签: 居家养老 居家环境适老化 德尔菲技术
  • 简介:卒中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最高重大疾病之一,其病理机制以及预防治疗措施仍然是目前研究热点。卒中动物模型对于卒中病理机制及其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传统和改良卒中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综述。

  • 标签: 卒中 动物模型 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非典型脑膜瘤患者预后因素。方法收集31例手术并经病理诊断非典型脑膜瘤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对其性别、年龄、肿瘤部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肿瘤切除程度,手术后放疗等临床特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男15例,女16例,平均存活时间为123个月,3年生存率为89%,5年生存率84%,8年生存率为72%。29例大体全切患者中平均复发时间为个71个月,中位复发时间为52个月,3年复发率30%,5年复发率为51%,8年复发率为62%。单因素分析发现手术切除程度(P=0.03)对非典型脑膜瘤生存时间有影响,手术次数(P:0.01)和手术切除程度(P=0.001)对复发时间有影响。Cox多因素预后分析发手术切除程度(P=0.006)对生存时间有影响,肿瘤位置、手术次数、手术切除程度、术前KPS分级影响复发时间。结论手术全切是延长非典型脑膜瘤患者生存期重要手段。

  • 标签: 非典型脑膜瘤 生存分析 手术切除 放疗
  • 简介:儿童睡眠呼吸障碍涉及到多种疾病,这些对于儿童睡眠呼吸障碍有着重要影响。古代中医虽没有涉及睡眠呼吸障碍相关病名,但在有关文献中对此类疾病有所描述,尤其是其中外治阻塞方法仍然值得我们借鉴。本文就中医古文献中对于呼吸类疾病描述进行报道,以飨读者。

  • 标签: 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中医学
  • 简介:全国首部由孙书臣睡眠医疗团队及国内睡眠专家编写揭秘离奇睡眠现象科普故事书,通俗解读"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医学奥秘健康宣传册。本书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专项资助。图书内容简介:睡眠医学是一个新兴学科,随着它发展,逐渐揭示出许多疾患深层次病因。

  • 标签: 孙书 睡眠医学 医疗团队 专家编写 科学技术委员会 临床医生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ICU患者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ICU病房接收98例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显示,98例ICU患者中睡眠质量好、一般及差分别占据9.18%、71.43%、19.39%,其睡眠质量平均总分为(47.76±22.84)分;睡眠质量不佳影响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环境因素、疾病因素、心理因素、药物因素及护理因素,分别占据23.60%、21.35%、20.22%、17.98%及16.85%。结论:ICU患者睡眠质量不容乐观,大多患者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睡眠问题,了解ICU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并及时给予预防干预至关重要。

  • 标签: ICU患者 睡眠情况 调查 影响因素
  • 简介:在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积极组织及倡导下,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及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于2013年共同制定《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2013版)》(以下简称指南2013版)。但目前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对肢端肥大症病人合并症关注程度参差不齐,对肢端肥大症及其合并症筛查评估、治疗方式选择及随诊要求仍有很大差距。

  • 标签: 肢端肥大症 合并症 心肌病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