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北京市出院病例监测系统卒中的诊断质量,为利用数据库开展卒中发病流行病学监测提供数据质量评价证据。方法采用按病历号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出院病例数据库中抽取15家医院1433份急性卒中病例(2007年704份,2010年729份)。以专家组查阅原始病案资料重新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诊断的一致性。结果第一诊断与专家核查结果符合率为73.1%(95%可信区间:70.7%~75.4%)。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符合率总体低于出血性脑血管病。第一诊断与专家核查结果不符病例的正确诊断主要是诊断证据不足、头晕、既往脑梗死本次非急性发作等。结论出院病例数据库卒中诊断总体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在利用出院病例数据库数据进行人群卒中发病监测时应进行适当的纠正。

  • 标签: 出院登记 诊断质量 疾病监测 卒中
  • 简介:卒中监测对于长期、动态地了解卒中其发病率、病死率、死亡率和疾病负担水平,以及其发展趋势,了解医疗服务质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了解卒中患者的预后,为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对于卫生政策决策者制订有效的防治防控策略、评价和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疾病负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国际上,如加拿大和芬兰等国家已经建立了先进的卒中监测方法和模式[1-2],通过链接卫生行政数据库和临床数据库,开展以人群/医院为基础的卒中流行水平监测和医疗服务质量、卒中预后及其疾病负担等进行监测,对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卒中病死率、死亡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本文对加拿大的卒中监测系统进行介绍,并就其对北京卒中监测系统的建立和完善的启示进行探讨。

  • 标签: 卒中 监测 加拿大 北京
  • 简介:目的旨在比较中国北京和加拿大安大略省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住院患者的基线特征、卒中治疗和住院结局的差异。方法中国国家卒中登记于2007年9月~2008年8月在北京地区的11个研究中心连续收集了1775例急性卒中及TIA患者。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数据来源于2007年4月~2008年3月安大略省的11个卒中中心的3551例卒中及TIA患者。本研究对北京地区患者的基线特征、卒中治疗和住院结局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与加拿大卒中登记研究中安大略省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①基线信息:北京地区的患者较安大略省的患者年轻(64.5±12.9vs70.2±15.3,P<0.001),并且男性较多(64.8%vs51.6%,P<0.001);既往史有吸烟、饮酒、卒中、高血压的比例北京地区均高于安大略省(P均<0.001),而既往史有TIA、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的人数安大略省高于北京地区(P均<0.001)。②院前信息:与安大略省的患者相比,北京地区的患者使用救护车到达急诊的比率较低(33.5%vs78.4%,P<0.001),并且2.5h内到达急诊的比例较低(21.0%vs42.4%,P<0.001)。③治疗情况:北京地区的患者中,进行影像学检查的比例低于安大略省(93.9%vs99.2%,P<0.001),并且进入卒中单元治疗的比例较低(23%vs64.7%,P<0.001)。在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中,北京地区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比例较低(8.1%vs17.4%,P<0.001),然而伴有心房颤动的患者中,给与抗凝治疗的比例两者无明显的差异(75.9%vs75.5%,P=0.945)。北京地区和安大略省地区缺血性卒中患者出院给予抗栓治疗的比例相近(77.0%vs77.9%,P=0.544)。④结局事件:与安大略省地区相比,北京地区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卒中的比例较低(3.4%vs5.1%,P<0.001),然而住院期间肺炎的发生率较高(12.5%vs7.6%,P<0.001)。北�

  • 标签: 卒中 卒中治疗 结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