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从力学的角度探讨人类大脑神经细胞中复杂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与精神代谢中能量转换及传递的基本过程。结果发现了精神能量储存在神经胶质细胞中,提出了精神力学的计算公式和精神能量不守恒定律。结论精神力学中的生命力学就是能量在大脑与人体中最完美的自由运动组合。

  • 标签: 人类 精神力学 神经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
  • 简介:目的相位对比动力学MRI无损伤性探测中脑导水管脑脊液动力学.方法应用相位对比动力学MRI探测了170例中脑导水管脑脊液动力学,其中正常人群组79例,高血压人群组30例,颅内疾病人群组61例(本组分为交通性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和大脑半球占位性病变3组).所选择的参数为最大流速(Vmax),最大流量(Fmax),到头端峰值时间(TimetoVr)及脑脊液流动图.结果79例正常人群组中脑导水管脑脊液动力学为等动力学;高血压人群组为高动力学;交通性脑积水为超高动力学;梗阻性脑积水为不规则动力学;大脑半球占位性病变组为低动力学.结论相位对比动力学MRI对于多种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相位对比动力学MRI 中脑导水管 高血压 交通性脑积水 梗阻性脑积水 大脑半球占位性病变
  • 简介:经颅多普勒检测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具有无创、可重复、连续监测等特点,本文阐述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在临床颅内压监测、指导治疗、术中监测、评价疗效和评估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发挥脑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作用提供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血液动力学现象 颅内压 监测 手术中
  • 简介:目的分析脑肿瘤病人的威斯康星分类作业测试指标特点,寻找其规律性。方法对97例各类脑肿瘤病人进行威斯康星分类作业指标(WisconsinCardSortingTest,WCST)测试,并与79例相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脑肿瘤病人WCST测试中的错误应答数(Re,47.1±16.4).持续错误数(Rpe,25.7±12.3),持续错误百分数(Rpe%,18.9±8.0),持续性应答(Rp,35.6±14.5)。非持续性应答(Nrpe,24.8±8,6)和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Rlst,33.4±14.5)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但分类数(Cc,3.2±1.1)和概念化水平(CI,38.2±16.7)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t为2.291~3,345,P〈0.05)。不同半球的脑肿瘤病人WCST测试指标中.除左半球组Nrpe指标显著性高于右半球组外(t=2.504,P〈0.05),余各项WCST测试指标均无明显区别(t为0.97l~1.415.P〉0.05)。不同位置脑肿瘤病人WCST测试指标中,额叶组病人的Cc和CI测试值显著性低于非额叶组,而Re、Rpe、Rpe%和Rlst等指标明显高于非额叶组病(t=2.137~3.372,P〈0.05),两组间Nrpe测试指标分布接近,无显著性差别(P〉0.05)。按病灶体积大小.36例大病灶组(直径≥5cm)Cc和CI测试值明显低于61例小病灶组(直径〈5cm),而Re、Rpe和Rp以等指标显著性高于小病灶组(t为2.261~3.064,P〈0.05);且两组间Rp、Nrpe和Rlst等测试指标分布接近,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脑肿瘤病人有明显的WCST测试指标障碍特点,为研究脑损伤病人认知功能表现提供了新渠道:干预措施可能减少认知功能损伤的发生.

  • 标签: 脑肿瘤 认知障碍 WCST测试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找出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8例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治疗的症状性和非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评估支架置入手术前后对比剂在脑内的灌注变化,同时按照血流灌注积分表获得具体分值;经Logistic统计回归模型筛选、分析影响手术后脑血流循环灌注程度的相关因素,并对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行半定量分析,从而确定重要相关因素.结果手术后,78例患者中58例(74.36%)对比剂灌注流速明显改善,其中血流灌注1级者46.15%(36/78),2级者20.51%(16/78),3级者7.69%(6/78).经直线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后脑血流灌注改善程度与手术侧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1),在所构建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中,对比剂灌注流速的改善程度分别与手术侧颈动脉狭窄程度(OR=2.1×1010,P<0.01)、患者年龄(OR=0.8791,P=0.017)以及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OR=0.0149,P=0.014)呈显著相关;而与手术后颈动脉狭窄改善程度无关.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有效改善脑血流灌注;其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的作用机制是解除狭窄后多因素的相互作用结果.

  • 标签: 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关因素分析 颈动脉支架 置入术后 Logistic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 简介:目的:深入了解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生物学特性.以提高其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54例病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3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23例)的临床、病理、细胞动力学三方面资料作差异显著性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临床表现方面,两组病人在病程,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坏死、卒中、囊变发生率,手术全切除率,术后复发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病理学方面、两组在微血管定量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细胞动力学的研究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细胞增殖速率显著大于非侵袭性腺瘤(P<0.01).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临床进展快,多为大腺瘤,肿瘤组织坏死、囊变、卒中发生率高,手术全切除率低,术后易复发,肿瘤血供较为丰富,肿瘤细胞增殖较快。

  • 标签: 侵袭性垂体腺瘤 生物学特性 病理 细胞动力学
  • 简介:目的腔隙性脑梗死是临床较常见的脑血管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方法通过应用丹奥粉针剂治疗51例腔隙性脑梗死病人,并利用脑循环动力学检测仪测定其用药前后的脑循环动力学的各项指标.结果用药后较用药前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极显著.结论丹奥粉针剂对改善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脑循环动力学指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丹奥 腔隙性脑梗死 病人 脑循环 血液动力学 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开颅减压术后脑组织血流动力学、颅内压及氧分压的改变。方法17例合并脑肿胀及脑疝症状的颅脑损伤患者接受开颅减压术.选用TCD检测手术前、后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及颈内动脉(ICA)颅外段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并监测手术前后脑组织氧分压及颅内压的变化。结果术后手术侧及对侧的MCA、ICA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增加(P〈0.01),而其PI值则明显下降(P〈0.01)。术后颅内压明显下降(P〈0.01),P02则明显上升(P〈0.01)。结论开颅减压术能明显增加外伤性肿胀脑组织的血流速度,降低脑血管抵抗性,并能明显缓解颅内压增高及脑组织的缺氧。

  • 标签: 颅脑损伤 减压术 TCD 颅内压监测 PO2
  • 简介:目的对50例脑梗塞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行A型性格问卷测试、血液流变学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结果脑梗塞组TH+CH得分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TED检渺的血流速度较健康组减慢(P<0.01);血液流变学参数较健康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A型性格与脑梗塞的发病有关;与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关;血液粘度与血流速度呈反比,表明A型性格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 标签: A型性格 脑梗塞 血液流变学 血流动力学 经颅多普勒检查 血液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