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自1981年世界上发现首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以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逐年增多.其中神经系统受累者仅次于呼吸系统而高居第2位,10%~20%的AIDS患者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首发表现,30%~40%的患者有神经功能障碍,而尸检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者高达70%~90%,故目前HIV性神经病变已成为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神经病变 临床表现 磺胺嘧啶 乙嘧啶 类固醇激素
  • 简介:病毒性脑炎是一种以脑实质炎症出现症状和体征的严重疾病.常表现发热、头痛、行为改变,以及意识水平的变化,同时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和癫痫发作.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构建并产生肿瘤血管抑制肽alphastatin(Al)重组腺伴随病毒(rAAV)载体。方法将目的基因alphastatin插入载体质粒pSSHG-巨细胞病毒(CMV)的EcoRⅠ和BamHⅠ位点,构建重组质粒pSSHG—CMV/NT4-Al。用腺病毒辅助质粒pFG140代替野生犁腺病毒,包装质粒pAAV/Ad及已构建的重组腺伴随病毒载体质粒,使用三质粒共转染法转染293细胞,包装得到腺伴随病毒(AAV)-Al。采用氯仿抽提、聚乙二醇沉淀回收纯化,斑点杂交方法测定重组病毒滴度。结果重组病毒rAAV—Al滴度约为2×10^12颗粒/ml。结论成功制备了重组病毒rAAV—Al,提供了一种生产足量安全的rAAV—Al简单易行的方法,为肿瘤的基因治疗实验奠定了基础。

  • 标签: alphastatin 腺伴随病毒 斑点杂交
  • 简介:目的对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不具典型特征的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42例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脑脊液及血清病毒学、脑电图及神经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2例中38例(26.76%)为非急性起病,受损部位除常见的额、颞叶外,还可侵及脑干.50例(35.21%)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而非淋巴细胞占优势.69例行脑脊液特异性1型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者12例(17.39%),余57例(82.61%)均呈阴性.17例行双份血清和脑脊液标本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其中恢复期标本1型单纯疱疹病毒IgG抗体水平增高4倍以上者5例,无明显变化者9例,恢复期抗体水平降低4倍者3例.68例中65例(95.59%)脑电图未见典型的局灶性尖、棘波.52例患者接受影像学检查(MRI检查10例,CT检查42例),其中28例未见典型影像学改变,分别占受检者的30.00%(3/10)和59.52%(25/42).结论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起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呈不典型表现,明确诊断有赖于对各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于亚急性或慢性起病患者,建议检测双份血清和脑脊液标本中的特异性1型单纯疱疹病毒IgG抗体,以对病毒抗体水平进行连续和动态观察.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非典型临床表现 1型单纯疱疹病毒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中性粒细胞升高 IgM抗体检测
  • 简介: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或神经病毒病是病毒感染性疾病或病毒病中的一部分.病毒性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中一具有重要代表性的急性神经病毒病.本文拟初探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相关问题,谨供参考并祈指正.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治愈率 MRI检查 阿昔洛韦 更昔洛韦 膦甲酸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血清型对成熟肌纤维的转导效率.方法我们用不同的血清型AAV(rAAV-1,rAAV-2,rAAV-3和rAAV-5)表达LacZ和GDNF基因研究在小鼠骨骼肌转导效率,转基因表达用组化方法或ELISA来评定.结果在3周龄的小鼠中,LacZ组化染色显示rAAV5在慢和快的肌纤维中都有效的转导,而rAAV2和rAAV3优先在慢纤维中转导.在8周龄的小鼠(成年鼠)中,rAAV3和rAAV5在慢纤维和快纤维中都有效的转导.用rAAV3-LacZ或rAAV5-LacZ优先转导的慢纤维与rAAV2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用8周龄的小鼠肌肉注射不同血清型的rAAV-GDNF后,结果显示rAAVl-GDNF表达最高;rAAV2、rAAV3和rAAV5在骨骼肌的表达也有效.结论在肌肉基因转导中,rAAV3和rAAV5介导的载体都是有效的,能克服rAAV2所受到的限制.

  • 标签: 腺相关病毒 血清型 骨骼肌 硫酸类肝素蛋白多糖 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目的构建Wilson病基因ATP7B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分别以BamHⅠ+SalⅠ双酶切pcDNA3.0/ATP7B和pDC315,将ATP7BcDNA目的基因片段和线性化的pDC315连接,定向克隆构建pDC315/ATP7B,以PCR和酶切的方法鉴定.pDC315/ATP7B与腺病毒骨架共转染293细胞构建Ad-ATP7B,PCR进行鉴定.结果经PCR和酶切鉴定证实pDC315/ATP7B构建成功.pDC315/ATP7B与腺病毒骨架共转染293细胞后见明显的毒斑,说明二者在293细胞中同源重组并包装成功.经PCR证实重组腺病毒Ad-ATP7B构建已完成.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ATP7B外源目的基因序列完全正确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ATP7B,为下一步采用ATP7B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对Wilson病进行基因治疗打下了基础.

  • 标签: 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 ATP7B WILSON病基因 293细胞 pcDNA3 BamHⅠ
  • 简介: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的基因治疗研究中,基因转染载体的选择非常重要.在现有的病毒载体中,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edadeno-associatedvirus,rAAV)安全性好,无致突变性和免疫原性,可以重复多次使用;同腺病毒相比,rAAV的弥散性更强;同单纯疱疹病毒相比,rAAV无神经毒性;rAAV既可转染分裂期细胞,又可转染静止期细胞,可长期稳定表达目的基因.因此,被誉为"最可能成为第一个安全的基因药物载体".rAAV对CNS的特异高效转染受到rAAV的类型,转染基因的调控序列以及转染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 标签: 重组腺相关病毒 中枢神经系统 基因治疗 基因转染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