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西黄丸为抗肿瘤治疗的经典中药方剂。近十年,该药的抗肿瘤机制及临床应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就西黄丸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并且对此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便为该药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西黄丸 抗肿瘤 机制
  • 简介:腺样囊性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特点为嗜神经性及远处转移,手术和放化疗效果及预后较差,为了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而p53基因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近年来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可作腺样囊性癌治疗的重要途径来探讨。

  • 标签: 腺样囊性癌 上皮间充质转变 P53 BECLIN1 WIP1 P-GP
  • 简介:2016年国际著名杂志柳叶刀肿瘤学(Lancetoncology)于第17卷第3期发表了日本学者FujitaniK和韩国学者YangHK等联合发起的一项Ⅲ期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EGATTA研究)结果。这项研究的关键是探讨存在一个单一不可治愈因素的进展期胃癌在姑息性胃切除术加化疗对比单纯化疗能否取得更大的生存获益。

  • 标签: 姑息性胃切除术 胃癌综合治疗 REGATTA 柳叶刀 单纯化疗组 肿瘤学
  • 简介:利多卡因是应用较为广泛的酰胺类局麻药物,近年来对利多卡因体外抗肿瘤作用的报道较多,研究证实该药可通过去甲基化途径、内质网应激途径、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途径、类肝素结合样表皮生长因子(HB-EGF)途径以及其他非死亡受体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且相比于正常细胞对肿瘤细胞表现出靶向趋势,本文就利多卡因体外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综述如下。

  • 标签: 利多卡因 肿瘤细胞 凋亡 抗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膜联蛋白Ⅱ(Annexin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nnexinⅡ在51例胃癌组织和24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统计AnnexinⅡ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用AnnexinⅡ特异性siRNA在胃癌HGC-27细胞抑制AnnexinⅡ的表达,应用黏附实验、侵袭实验检测抑制AnnexinⅡ表达后对胃癌细胞的黏附、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AnnexinⅡ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82.4%,在癌旁组织中阳性率为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AnnexinⅡ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与年龄无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临床特征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癌HGC-27细胞转染AnnexinⅡsiRNA后,细胞中AnnexinⅡ的蛋白和mRNA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抑制AnnexinⅡ表达后,胃癌HGC-27细胞的黏附、侵袭能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nexinⅡ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AnnexinⅡ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临床特征有关,并且AnnexinⅡ高表达可促进胃癌转移。因此,AnnexinⅡ可以作为抑制胃癌转移的潜在靶点,开发靶向AnnexinⅡ的药物可能成为治疗胃癌转移的新方法。

  • 标签: 胃癌 AnnexinⅡ 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即时阴道超声检查对降低肌瘤残留率的作用。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敦煌市医院收治并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97例,其中50例于肌瘤剔除后行即时阴道超声检查(实验组),另47例未行即时阴道超声检查(对照组),观察肌瘤残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1年子宫肌瘤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术中发现11例有肌瘤残留,均为肌壁间肌瘤。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子宫肌瘤复发率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剔除术中使用阴道超声探查能及时发现残留肌瘤,减少术后肌瘤复发率。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阴道超声 术后残留
  • 简介:目的:探讨过表达凋亡抑制基因c-FLIPS重组腺病毒对人肺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构建过表达凋亡抑制c-FLIPs的重组腺病毒Ad5c-FLIPs,感染人肺腺癌细胞Calu-3。Real-timePCR检测感染前后c-FLIPs、CaSpaSe-8,CaSpase-1。和Bcl-2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Ad5c-FLIPs后人肺腺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成功构建过表达c-FLIPs重组腺病毒Ad5c-FLIPs,real-timePCR检测凋亡抑制基因c-FLIPs在Calu-3细胞株高表达,过表达c-FLIPs基因,凋亡相关基因Capae-8、CaSpae-1。和Bcl-2的表达明显降低。MTT法检测感染前后细胞增殖情况发现,过表达c-FLIPs基因可诱导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经PI染色后的Calu-3细胞株,对照组和腺病毒感染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55.17±9.68)%和(10.97±1.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凋亡抑制基因c-FLIPS可明显诱导人肺腺癌细胞增殖并抑制凋亡。

  • 标签: 凋亡抑制基因c-FLIPs 人肺腺癌细胞 细胞增殖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Tet)对人肺腺癌SPC-A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Tet对SPC-A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比较单纯照射组(4Gy)、照射(4Gy)+Tet(1μmol/L)组、单用Tet组(1μmol/L)及空白对照组间SPC-A1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差异。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来计算受照射后的细胞存活率,拟合细胞存活曲线,计算D0、Dq、SF2。流式细胞术检测照射前后SPC-A1细胞周期的分布情况。结果Tet对SPC-A1细胞的24、48和72h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0.77、5.78、和3.89μmol/L。照射+Tet组24、48、72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单纯照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隆形成实验显示照射+Tet组的D0、Dq和SF2值分别为(1.551±0.045)Gy、(0.522±0.023)Gy和0.503±0.008,均低于单纯照射组。放射增敏比(SER)为1.48。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照射导致了SPC-A1细胞G2期阻滞(P<0.05)。联合Tet后可以降低G2期阻滞细胞比例(P<0.05)。结论Tet可以有效增加人肺腺癌SPC-A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放射导致的G2期阻滞细胞比例,从而使DNA的损伤固定,发生增殖性死亡。

  • 标签: 汉防己甲素 肺腺癌 放射增敏 G2 期阻滞
  • 简介:目的比较癌性内脏痛患者采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与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的止痛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144例癌性内脏痛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72)和对照组(n=72)。给予研究组患者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比较两组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解救药物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便秘、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2.2%(16/72)、31.9%(23/7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36/72)、59.7%(4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19,P〉0.05)。结论癌性内脏痛患者采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与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的止痛作用均较显著,但前者比后者不良反应少。

  • 标签: 癌性内脏痛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 硫酸吗啡控释片 止痛作用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