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的可行性、手术技巧及短期治疗效果.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1年6月我科施行的14例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短期随访结果.结果全组14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中位时间130min(90~180min);术中出血量50~150ml,平均(102.3±26.5)ml;术后排气时间2~4d,平均(3.2±1.3)d;术后开始进食时间(4.5±1.4)d;患者住院天数7~12d,平均住院天数(9.0±2.5)d;手术清扫淋巴结数目18~27枚,平均(22.2±5.3)枚.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病例.随访2~20个月,1例ⅢC期患者死亡.结论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具有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同样的微创效果,但操作相对容易,更适合有丰富开腹手术经验,而腹腔镜技术薄弱的高年资医生.

  • 标签: 胃癌 手辅助腹腔镜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经腹壁和阴道两种不同引流方式的护理方法。方法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共施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60例,术后经腹壁和阴道引流各30例,针对两种引流方式的不同特点进行护理。结果在注意妥善固定,保持通畅,严格无菌操作,准确记录引流量,加强基础护理,及时对症处理等相关护理问题后,两种引流方式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患者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方式,常常由医生根据术中情况而定,虽然两种引流方式各有千秋,护理方法各有侧重,但只要重视并有针对性地护理,两种方式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都可预防,保证患者术后的顺利康复。

  • 标签: 妇科肿瘤 引流方式 引流管护理
  • 简介:背景和目的:目前海绵状血管瘤以手术切除为主,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由于位于生命的中枢,手术治疗风险和难度较高。本文探讨显微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性及预后。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11年6期间收治的12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肿瘤位于中脑2例,中脑脑桥交界8例,延髓2例。结果:10例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病理结果均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随访6~24个月,未见肿瘤再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改善6例,4例同手术前,加重2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对有手术指征的脑于海绵状血管瘤,积极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海绵状血管瘤 脑干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评价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采用集中式术前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186例拟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102)和对照组(n=84),试验组采用集中式术前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对一口头术前健康教育,利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参加术前健康教育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6.1%,明显优于对照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55.6±15.7)、(57.4±17.5)和(50.2±10.7)、(52.6±9.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进行健康教育后,再次评定结果显示,术前1d、术后1d和7d,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下降,但试验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集中式术前教育,有助于患者掌握手术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轻患者术前、术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结直肠癌 护理 术前教育 集中式 效果
  • 简介:目的构建耐5-FU的胃癌耐药细胞株,初步探讨细胞发生5-FU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药物耐药间歇冲击并浓度梯度递增法诱导建立胃癌耐药细胞株SGC-7901/5-FU.应用MTT法检测亲代细胞对4种化疗药物的IC50并计算耐药指数(RI).通过MTT法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计算细胞倍增时间.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RT-PCR检测抑癌基因P53、癌基因Bcl-2、促凋亡基因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proteinkinase,DAPK)家族成员(DAPK-1、DAPK-2、DAPK-3)、多药耐药蛋白(multidrugresistanceproteins,MRP)亚家族中的MRP-6、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resistance1,MDR1)、切除交叉互补修复基因(excisionrepaircross-complementing1,ERCC-1)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MDR1编码的P糖蛋白(P-gp)的表达水平.结果SGC-7901/5-FU对5-FU、顺铂、环磷酰胺的耐药指数分别为6.26、3.71、5.25.SGC-7901与SGC-7901/5-FU细胞倍增时间分别为(30.82±1.46)h和(46.01±4.15)h,SGC-7901/5-FU细胞增殖速率显著变缓(P<0.05).与亲代细胞比较,耐药子株S期细胞显著减少,G0/G1期细胞则显著增高(P<0.01),而G2/M期细胞无显著差异(P>0.05).耐药子株SGC-7901/5-FU细胞MDR-1、MRP-6、DAPK-3和P-gp表达显著上调(P<0.01),而ERCC-1、caspase-3、P53、DAPK-1、DAPK-2、Bcl-2的表达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成功构建胃癌耐5-FU细胞株SGC-7901/5-FU,其对顺铂、环磷酰胺具有交叉耐药,耐药机制与细胞周期S期细胞比例减少、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有关,可能与MDR-1、MRP-6、DAPK-3基因及P-gp蛋白表达上调有关.

  • 标签: 多药耐药 氟尿嘧啶 胃癌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