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血小板交叉配型输注对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疗效.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测定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用SEPSA交叉配型的方法给既往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输注血型配合的血小板悬液.结果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及输注血型配合的血小板后,1hCCI、24hCCI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用SEPSA交叉配型方法选出血型配合的血小板输注,可逆转血小板输注无效状态.

  • 标签: 交叉配型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输注 酶联免疫吸附法 出血性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白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住院化疗病人血小板减少者8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白介素-11)和对照组40例(维血宁颗粒),血小板计数低于80×10^9/L时予升血小板治疗,治疗组给予白介素-111.5mg皮下注射qd;对照组予维血宁颗粒治疗;血小板升至100×10^9/L停药,血小板低于20×10^9/L时输注血小板及止血对症处理。2-3日检查血常规,每日观察用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小板恢复时间5-16天,中位时间为7.2250天,停药后部分患者血小板仍持续上升。治疗组中2例血小板低于20×10^9/L,给予输血小板10U支持治疗。对照组血小板恢复时间为14-55天,中位时间为23.90天。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介素-11具有明显的促进血小板生成的作用,可缩短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且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白介素-11 化疗 血小板减少
  • 简介:背景卵巢癌的副肿瘤性血小板增多机制和血小板在促进癌的生长方面发挥的作用尚不清楚。方法研究者分析了619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旨在探讨血小板计数和疾病转归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者试图通过上皮性卵巢癌的病理标本和小鼠模型未探索副肿瘤性血小板增多的基础机制,目前初步确定血小板对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产生影响。结果血小板增多与晚期疾病和生存期缩短显著相关。与无血小板增多的患者相比,有血小板增多的患者血浆血小板生成素和白介素-6水平显著升高。

  • 标签: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 血小板增多 副肿瘤性 血小板生成素 疾病转归 肿瘤生长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88岁,因"发现全身瘀斑3天"入院。患者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从头颈部开始出现散在紫癜、瘀斑,迅速发展至全身,伴有散在出血点,无发热、畏寒,无四肢关节疼痛、畏光,无盗汗。2010年5月19日入住我院皮肤科。入院查体:见全身皮肤散在瘀斑、紫癜、出血点,

  • 标签: 氨磷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高龄患者
  • 简介: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给予(rhIL-11)1.5mg/d皮下注射。结果患者化疗后使用rhIL-11,其血小板计数最低值较未用rhIL-11治疗的平均值显著升高。结论rhIL-11是治疗肿瘤病人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有效药物。

  • 标签: RHIL-11 血小板减少 化疗
  • 简介:手术后我们回家呆了一段时间,其间我又去过301医院拆第2次缝的线.胸口的胶布贴了好久。然后就选定肿瘤医院作第4次化疗了,化疗给药只有5天。回家在望.我们都期待着西医措施结束后的美好生活.妈妈还专门把厨房装修了.书房布置了,一派新生活景象。

  • 标签: 化疗给药 血小板 学业 血液 痛苦 301医院
  • 简介:目的蛋白质组学是继基因组学之后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已成为当前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在肝脏疾病研究中已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大进展,本文综述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肝病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肝癌 肝病
  • 简介:在骨折治疗过程中,并发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何预防并发以及在并发出现后如何进行合理的处理,是骨折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骨折的并发种类繁多,与患者的因素、骨折的部位等密切相关,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分类方法。有些并发与患者的年龄和身体健康情况密切相关,例如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容易出现认知能力甚至意识的障碍、心血管或肺部问题、泌尿系感染、电解质紊乱、褥疮等并发。有些并发和骨折的治疗方式及个体差异有关,如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有些并发则与手术密切相关,例如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创伤后关节炎和关节僵硬则是关节内骨折的常见并发

  • 标签: 骨折 创伤和损伤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胃癌前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干预作用。方法胃镜活检经病理证实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97例(男51例,女46例,男女比例1.11:1)。随机分为两组:塞来昔布组(接受塞来昔布0.2,1次/d,po)和空白对照组(不接受特异性治疗),疗程均为6mo。治疗前,治疗3mo及疗程结束各行胃镜检查1次。活检组织行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OX-2的表达。结果治疗3mo时,塞来昔布组cox-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胃粘膜萎缩程度无明显差异;疗程结束后,塞来昔布组cox-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且胃粘膜萎缩程度有所减轻,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塞来昔布可以明显抑制胃粘膜cox-2蛋白的表达,提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 标签: 癌前病变 萎缩性胃炎 塞来昔布 COX-2 慢性萎缩性胃炎
  • 简介:手术在胃癌的治疗中占主导地位,根治性手术是能够达到治愈目的的重要方法.胃癌根治性切除的手术原则为整块切除包括癌灶和可能受浸胃壁在内的胃的部分或全部,按临床分期标准清扫胃周围淋巴结,重建消化道.

  • 标签: 少见并发症 并发症防治 根治术少见
  • 简介:目的探讨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B1双暴露相关肝细胞性肝癌(HCC)中PTEN基因的突变特点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108例HCC来自广西不同地区样本,按照乙肝病毒与黄曲霉毒素的暴露情况,分为4个亚组:A组:HBV(+)/AFB1-DNA(+),共48例;B组:HBV(+)/AFB1-DNA(-),共27例;C组:HBV(-)/AFB1-DNA(+),共19例;D组:HBV(-)/AFB1-DNA(-),共14例。采用PCR联合基因直接测序法,检测108例肝癌组织中PTEN基因第4、5、8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同时采用RT—PCR法检测其基因mRNA的表达状况。结果(1)PTEN基因第4、5、8外显子测序结果未发现发生在外显子上的突变。但在第4外显子与第4内含子交界处有61例发生大片段的缺失,缺失率为56.4%。②PTEN缺失率在A、B、C、D组中分别为60.4%、62.9%、47.3%和46.6%,其差异在4个亚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mRNA在4个亚组中的表达半定量灰度值分别为:A组:0.54±0.13;B组:0.59±0.16;C组:0.97±0.16;D组:0.92±0.13。其中,A、B组分别与C、D组相比,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AC=0.002,PAD=0.032,PBC=0.000,PBC=0.011)。结论在广西乙型肝炎病毒/黄曲霉毒素B1的双暴露肝细胞癌中,PTENmRNA的表达下调是一个常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PTENmRNA表达下调可能主要与HBV感染有关。AFB1对PTENmRNA的表达下调可能有协同作用。

  • 标签: 肝肿瘤 乙肝病毒 黄曲霉毒素B1PTEN
  • 简介:目的: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活检进行分析.以便全面了解慢性粒细胞自血病的骨髓情况,有助于诊断及治疗。方法:用塑料包埋法制片,然后进行HGF,Gomori染色,观察各项指标。结果:80例病人中78倒(97%)骨髓增长明显活跃;49例(61%)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19例(23%)可见3~10个原幼细胞簇。结论:骨髓活检可以全面了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增生情况、骨髓纤维化程度及原幼细胞簇数量,对判断分期及预后,指导治疗有较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骨髓活检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治疗 诊断 骨髓纤维化 人中
  • 简介:目的探讨p53与p21蛋白在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双暴露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肝癌组织及11例正常肝组织p53蛋白与p2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67例肝癌组织中p53和p2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9.1%(53/67)和44.8%(30/67)。p53蛋白表达在实验组和对照组A组与B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5.2%(40/42)、20.0%(2/10)、73.3%(11/15);p21蛋白表达在实验组和对照组A组与B组的阳性率分别为45.2%(19/42)、60.0%(6/10)、33.3%(5/15)。p53蛋白表达在实验组与对照组A组、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21蛋白表达在实验组与对照组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和p2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低度负相关,其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53与p21蛋白表达率在实验组及对照组A组和B组中,其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11例正常肝组织p53及p21蛋白表达均为阴性。结论在双暴露因素下的肝癌发生过程中,p53有更高的阳性表达率,且p53的表达对p21具有着促进或抑制的多重作用,提示可能为乙肝病毒和黄曲霉毒素双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P53蛋白 P21蛋白 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 肝细胞癌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hyperparathyroidism,PHPT)导致骨病的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本中心诊治的26例PHPT骨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20例,年龄13-83岁,平均50岁。26例症状均有骨痛,其中6例合并活动障碍,5例合并乏力。结果术前,本组26例中23例血钙均高于正常,为2.65-l4.28mmol/L,平均3.00mmol/L。26例中,16例血磷正常,10例均低于正常(0.53-0.77mmol/L,平均0.61mmol/L)。26例甲状旁腺素(PTH)均高于正常(105-2361ng/L,平均651.88ng/L),15例行X线平片检查,3例无明显异常;12例呈骨密度减低,5例出现骨皮质吸收。所有患者均转入普外科行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1例术后行刮除植骨内固定术,1例术后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随访半年至2年,1例术后发生骨折,其余25例均无骨折发生,25例骨痛明显改善,VAS评分均〈3分,骨痛明显改善所需时间为3天至1年半。结论对骨痛、病理性骨折的患者,应加以怀疑PHPT的可能,完善并密切关注血钙及PTH检查结果,结合甲状旁腺超声及骨骼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可确诊此病。经普外科切除甲状旁腺腺瘤后,长期随访此病预后较好,并发少。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骨密度 骨病医学 高钙血症
  • 简介:目的探讨75岁以上老年胃癌患者术前合并疾病、临床病理情况以及术后并发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我院施行胃癌根治手术的337例患者,其中年龄≥75岁的患者40例,占11.87%,其余小于75岁的患者297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合并等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并发情况.结果老年组患者术前合并心脏、肺部疾病及低蛋白血的比例分别为37.5%、12.5%、30.0%,显著高于非老年组的15.5%、5.8%、12.8%(P<0.05).老年组患者分化型胃癌、ASAⅢ级、UICC分期Ⅲ+Ⅳ期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5).术后并发肺部感染37例、心率失常6例.老年组术后肺部感染、心率失常发生率分别为22.5%(9/40)、7.5%(3/40),显著高于非老年组的9.4%(28/297)、1.0%(3/2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合并心肺疾病患者术后心肺并发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前未合并心肺疾病患者(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肿瘤分化较好、临床分期较早,但合并基础疾病较多,易导致术后并发心肺并发,应在围手术期积极处理,减少并发,尽量根治肿瘤,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标签: 胃癌 根治手术 老年 并发症
  • 简介:肝动脉栓塞是对肝癌的一种介入疗法,它是在影像引导下,采用经皮穿刺血管插管技术,将导管超选择性插入肝动脉,然后注入栓塞剂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在临床上已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正常肝脏接受双重血液供应,其中75%来自门静脉,25%来自肝动脉。肝癌组织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肝动脉,故对肝动脉血流中断很敏感。结扎肝动脉后,肝癌组织的血液供应可减少90%以

  • 标签: 肝动脉栓塞后综合症 肝癌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