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动脉栓塞术最主要的目的是减少术中出血,还可栓塞肿瘤组织的血管,使肿瘤坏死溶解。目前,术前动脉栓塞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高血运脊柱肿瘤的治疗。动脉栓塞术不但可以作为减少手术出血的一种术前辅助措施,增加手术操作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使手术获得更好的疗效[1-3],而且在某些情况下,

  • 标签: 止血技术 栓塞 治疗性 骨肿瘤 脊柱 出血
  • 简介:肝动脉栓塞是对肝癌的一种介入疗法,它是在影像引导下,采用经皮穿刺血管插管技术,将导管超选择性插入肝动脉,然后注入栓塞剂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在临床上已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正常肝脏接受双重血液供应,其中75%来自门静脉,25%来自肝动脉。肝癌组织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肝动脉,故对肝动脉血流中断很敏感。结扎肝动脉后,肝癌组织的血液供应可减少90%以

  • 标签: 肝动脉栓塞后综合症 肝癌 护理
  • 简介:在骨折治疗过程中,并发症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何预防并发症以及在并发症出现后如何进行合理的处理,是骨折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骨折的并发症种类繁多,与患者的因素、骨折的部位等密切相关,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分类方法。有些并发症与患者的年龄和身体健康情况密切相关,例如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容易出现认知能力甚至意识的障碍、心血管或肺部问题、泌尿系感染、电解质紊乱、褥疮等并发症。有些并发症和骨折的治疗方式及个体差异有关,如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有些并发症则与手术密切相关,例如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创伤后关节炎和关节僵硬则是关节内骨折的常见并发症。

  • 标签: 骨折 创伤和损伤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聚乙烯醇(PVA)与真丝线段栓塞子富动脉治疗子富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50例子富肌瘤患者分为A组(PVA栓塞组)和B组(真丝线段栓塞组)。采用Seldinger方法经导管注入PVA颗粒或真丝线段于肌瘤的子富动脉处,比较两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分别达98%和94%,术后12mo子富和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缩小28.21%和48.50%。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子富、子富肌瘤体积变化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栓塞后的主要不良反应是缺血性盆腔疼痛,发生率分别为92%和100%。术后发热症状,B组明显高于A组(P<0.0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PVA或真丝线段选择性子富动脉栓塞治疗子富肌瘤是一种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 治疗 子宫肌瘤 真丝线段 聚乙烯醇
  • 简介: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参加互助组会议时的情景。那时我36岁,在一家当地报社做记者。会后我写了一篇关于我们社区医院的新的互助组的报道并采访了主持人玛丽。而两个月后,在我出席另一个会议时,玛丽想当然地以为我是在对所发表的那篇文章做追踪报道。

  • 标签: 癌症 社交 社区医院 主持人 会议
  • 简介:通过同位素交换反应将^131I标记到碘化油分子上,其标记率在95%以上,室温下放置15天及高压灭菌后未见有脱碘现象,r-照相显示^131I-碘化油注入狗肝动脉后,仅选择性地蓄积于注入的肝叶内,甲状腺,肺等其它部位未见核素蓄积,^131I-碘化油在肝内的有效半衰期为4.92±0.66天,每毫毛血液放射性为注入量的0.09±0.04%,提示^131I碘化油性能稳定,适宜临床应用。

  • 标签: 碘化油 ^131I 肝动脉栓塞 临床应用 实验研究 肝内
  • 简介: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胃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收集31例同时性胃癌伴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行TACE治疗。结果全组患者完全缓解(CR)4例,占12.9%;部分缓解(PR)17例,占54.8%;病变稳定(SD)6例,占19.4%;病变进展(PD)4例,占12.9%,总有效率(CR+PR)为67.7%。结论针对胃癌肝转移患者,TACE治疗是有效的。

  • 标签: 胃癌 肝转移 肝动脉化疗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吐温80温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转移性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转移性肝癌32例中,男17例,女15例;分为吐温80温热灌注化疗栓塞组(15例)和常规化疗栓塞组(17例)。治疗组采用加温至62℃的吐温80、化疗药液和碘油行化疗栓塞。对照组在室温下用常规化疗栓塞治疗。结果治疗组的肿瘤生长率(-0.4l±0.25)小于对照组(-0.12±0.45),有显著性差异(P<0.05)。近期有效率于治疗组为60%,对照组为41.2%,无统计学上差异(P>0.05)。治疗组中,毒副反应轻度3例(20%),中度8例(53-3%),重度4例(26.7%);对照组中轻度4例(23.5%),中度10例(58.8%),重度3例(17.7%),两者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动脉内吐温80温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转移性肝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吐温80温热灌注化疗 栓塞治疗 转移性肝癌 肿瘤 肝动脉
  • 简介:目的分析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晚期肺癌化疗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53例患者(栓塞组)和晚期肺癌化疗未伴有静脉血栓栓塞症的60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伴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患者的性别、病理分型、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及血小板计数上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吸烟史、D-二聚体上升及血黏稠度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筛选出的影响因素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吸烟史、临床分期为Ⅳ期、D-二聚体上升及血黏稠度升高属于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伴有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吸烟史、临床分期为Ⅳ期、D-二聚体上升及血黏稠度升高作为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伴有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应加以重视。

  • 标签: 晚期肺癌 静脉血栓栓塞症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栓塞化疗后二期切除晚期直肠癌临床疗效。方法:对不能根治性切除的晚期直肠癌行一侧髂由动脉、直肠上动脉双置管栓塞化疗。经1~4疗程(1~6个月)后,对其中无明显远处转移的晚期直肠癌,且部分缓解的20例行二期切除。结果:获随访18例,5例死亡,13例健在,随访时间8月~66月。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2.5%、77%和70.8%。结论:对晚期直肠癌动脉栓塞化疗后二期切除能提高3年和5年生存率。

  • 标签: 直肠癌 栓塞化疗 手术 治疗 肿瘤
  • 简介:对34例肝动脉栓塞化疗的肝癌患者在栓塞化疗前后分别采用RA-X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肝功十项检查。ALT,AST,TBili,DBili术后第一周内均有显著升高,TProt,ALB于栓塞后降低,结果提示;碘化油阿霉素肝动脉栓塞化疗对肝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栓塞的部位应尽可能接近肿瘤,且应在栓塞前后加强支持治疗。

  • 标签: 肝动脉栓塞化疗 碘化油 肝功能 阿霉素 肿瘤 支持治疗
  • 简介:目的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是肝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本研究拟通过分析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明确TACE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肝胆外科确诊为中晚期肝细胞癌并接受TACE治疗的患者共71例,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1个月,抽取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3-CD56+(NKcell)以及CD4+CD25+细胞的比例,分析TACE前后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相关指标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TACE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而CD3+、CD3+CD8+细胞比例升高(P<0.01);肿瘤最大径总和大于10cm的患者术后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P<0.05),CD3+、CD3+CD4+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而肿瘤直径和小于10cm的患者术后淋巴细胞绝对值无明显减少,CD3+CD4+细胞比例有所下降(P<0.05),CD3+CD8+比例升高明显(P<0.01),致使CD4+/CD8+比值下降明显(P<0.01).多药联合化疗组术后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明显,CD3+、CD3+CD8+细胞比例升高,尤以后者升高显著(P<0.01).CD3+及CD3+CD4+比例治疗后下降与临床获益相关.结论TACE对机体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有一定程度抑制,肿瘤负荷较大、多药联合化疗时,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外周血CD3+及CD3+CD4+比例术后的变化与TACE治疗效果相联系,两者比例下降预示效果较好.

  • 标签: 肝细胞癌 肝动脉栓塞化疗 细胞免疫 疗效
  • 简介:1987年由法国外科医师PhillipeMouret首次在人体施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自那以后,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很快被欧美国家的患者所接受,手术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胆囊切除术,而发展至急腹症腹腔镜检查、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甚至用于一些消化道肿瘤手术,成为外科治疗的一支新秀.

  • 标签: 微创手术 治疗 肿瘤患者
  • 简介: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预防肝细胞性肝癌(HCC)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ENTREN等数据库,截止日期到2011年1月。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HCC切除术后TACE治疗与单纯手术治疗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740例患者。HCC切除术后使用抗肿瘤抗生素或者铂类联合其他化疗药的TACE治疗,能降低术后1年复发率,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CI)为0.52(0.35~0.77)和0.76(0.61~0.93);同时提高术后1年生存率,RR及95%CI分别为0.36(0.13~0.97)和0.44(0.27~0.71)。发热、恶心/呕吐及肝功能异常是术后TACE最多见的不良反应。结论HCC切除术后行TACE治疗,能降低存在高危复发因素(肿瘤直径大于5cm、多发结节、肿瘤侵犯门脉或肝静脉)HCC患者术后复发率,同时提高短期生存率,且不良反应少。但是由于纳入的文献存在一定的缺陷,对此结论的解释应保持谨慎,尚需更多设计严格、随访时间足够长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 标签: 肝细胞性肝癌 碘油 栓塞化疗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治疗(PMCT)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83例资料完整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分期为Ⅱa~Ⅲa期,实验组(TACE联合PMCT治疗)28例,对照组55例(单纯TACE治疗)。两组均先行TACE治疗,常规每次治疗后3~4周行CT复查或肝动脉造影,根据碘油缺失、瘘口再通、癌灶残留及病灶进展等情况综合评定,再选择性行TACE或PMCT治疗,连续治疗3次为一个治疗周期。观察比较两组有效率、毒副反应、复发转移率和生存期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7.86%和40.00%;实验组和对照组的0.5、1、1.5、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93%、79%、61%和95%、84%、65%、38%;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0个月和24个月;0.5、1、2年累积复发转移率分别为7.14%、14.29%、32.14%和9.09%、34.55%、65.45%。两组毒副反应相似,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对照组8例合并有肝动-门脉瘘(HAPS)者经TACE术反复封堵后仍有3例发生瘘口再通,实验组5例经TACE+PMCT治疗后未出现瘘口再通。结论TACE联合PMCT治疗中晚期肝癌是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TACE术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降低复发转移率,不增加毒副反应。

  • 标签: 中晚期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经皮微波固化消融 肝动-门脉瘘
  • 简介: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经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放疗后复发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毒性。方法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紫杉醇135mg/m2,顺铂60~100mg/m2)经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放疗后复发宫颈癌患者33例,4周重复,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有效者继续原方案治疗1~3个周期。结果33例复发宫颈癌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7.6%,其中CR5例(15.2%),PR14例(42.4%);经治疗后可手术切除为11例(33.3%);临床症状缓解率为100.0%。治疗相关的常见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紫杉醇与顺铂联合经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放疗后复发宫颈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癌 紫杉醇 顺铂 化疗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在胃肠外科快速康复病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对病区快速康复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统计改进措施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以患者饮食情况知晓率、饮食执行正确率、活动情况知晓率、活动情况执行正确率、管道固定合格率、疼痛评分知晓率为评价指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在改进措施实施后所有评估项目都得到显著改善(P〈0.05),其中患者饮食知晓率、活动情况知晓率、管道固定合格率、疼痛评分知晓率在改善后均提高到100%。结论品管可持续提高我区外科快速康复病人护理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快速康复 护理质量 持续改进
  • 简介:目的比较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125I粒子与单独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WebofScience、CBM、VIP、WanFangData、CNKI等数据库,纳入TACE联合125I治疗HCC的临床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入选标准,纳入5个研究共431例.结果显示,TACE联合125I组在0.5年生存率(OR=11.19,95%CI:4.48~27.95,P<0.01)、1年生存率(OR=4.55,95%CI:2.63~7.88,P<0.01)、总有效率(OR=2.07,95%CI:1.91~3.08,P<0.01)、AFP下降(OR=-57.98,95%CI:-74.01~-30.22,P<0.01)均优于单纯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独TACE治疗相比,TACE联合125I治疗无法手术切除肝细胞癌能提高局部疗效及患者生存率.

  • 标签: 肝细胞癌 TACE 125I粒子 META分析
  • 简介:传统的大肠癌手术创伤大,出血多,肠道功能恢复慢,应用创技术可以克服这些不足。创技术已成为当前外科的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对大肠癌的创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方法。1大肠癌内窥镜切除术主要用于治疗早期大肠癌,也可用于晚期大肠癌的姑息性治疗,以前者为主,内镜包括直肠镜和纤维结肠镜。传统的经内镜切除术包括圈套器热凝切除、热活检钳切除及电凝器凝除等,但易造成出血、穿孔及肿瘤残留,特别是对于较大、基底宽广、扁平无蒂及凹陷型的大肠癌,更易发生。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创了一些新的经内镜切除大肠癌的技术。1.1内镜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主要针对基底宽广的无蒂息肉,及扁平或凹陷的病灶。在内镜下先在病灶部位的粘膜下注射生理盐水,使原来低平的病灶隆起,明显高于粘膜平面,同时肌层与病灶间距离也增大,这样便于圈套器完整地套住肿块根部,减少了肿瘤残留的可能性,同时热凝时圈套器离肌层较远而减少了肌层的损伤,因而减少了肠壁穿孔的发生。对于直径较大的肿块,Kanamori等发明了一种特殊的六边形圈套器,这种圈套器顶端有一针头,当粘膜下注射完成后,针头可刺入肿块远端的粘膜,使圈套器顶端固定,然后将圈套丝从操作通道向前推入即可扩大圈?

  • 标签: 大肠癌 微创治疗 内窥镜切除术
  • 简介:肾癌的创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与开放性手术相比具有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美观性好等优势。肾癌腹腔镜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与开放性手术相当,是目前肾癌创治疗的主要选择。初步研究显示射频和冷冻治疗有一定的短期疗效,但应进一步验证,可作为有外科手术禁忌证患者的治疗选择。其他创治疗方法如高强度超声聚焦、放射外科、化学消融、激光热消融及微波热疗等仍处于实验阶段,疗效不确定、需更多探索。肾癌的创治疗代表着肾痛外科治疗的掐向.

  • 标签: 肾癌 微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