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血小板交叉配型输注对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疗效.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测定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用SEPSA交叉配型的方法给既往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输注血型配合的血小板悬液.结果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及输注血型配合的血小板后,1hCCI、24hCCI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用SEPSA交叉配型方法选出血型配合的血小板输注,可逆转血小板输注无效状态.

  • 标签: 交叉配型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输注 酶联免疫吸附法 出血性疾病
  • 简介:背景卵巢癌的副肿瘤性血小板增多机制和血小板在促进癌的生长方面发挥的作用尚不清楚。方法研究者分析了619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旨在探讨血小板计数和疾病转归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者试图通过上皮性卵巢癌的病理标本和小鼠模型未探索副肿瘤性血小板增多的基础机制,目前初步确定血小板对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产生影响。结果血小板增多与晚期疾病和生存期缩短显著相关。与无血小板增多的患者相比,有血小板增多的患者血浆血小板生成素和白介素-6水平显著升高。

  • 标签: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 血小板增多 副肿瘤性 血小板生成素 疾病转归 肿瘤生长
  • 简介:目的:观察白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住院化疗病人血小板减少者8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白介素-11)和对照组40例(维血宁颗粒),血小板计数低于80×10^9/L时予升血小板治疗,治疗组给予白介素-111.5mg皮下注射qd;对照组予维血宁颗粒治疗;血小板升至100×10^9/L停药,血小板低于20×10^9/L时输注血小板及止血对症处理。2-3日检查血常规,每日观察用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小板恢复时间5-16天,中位时间为7.2250天,停药后部分患者血小板仍持续上升。治疗组中2例血小板低于20×10^9/L,给予输血小板10U支持治疗。对照组血小板恢复时间为14-55天,中位时间为23.90天。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介素-11具有明显的促进血小板生成的作用,可缩短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且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白介素-11 化疗 血小板减少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88岁,因"发现全身瘀斑3天"入院。患者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从头颈部开始出现散在紫癜、瘀斑,迅速发展至全身,伴有散在出血点,无发热、畏寒,无四肢关节疼痛、畏光,无盗汗。2010年5月19日入住我院皮肤科。入院查体:见全身皮肤散在瘀斑、紫癜、出血点,

  • 标签: 氨磷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高龄患者
  • 简介: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给予(rhIL-11)1.5mg/d皮下注射。结果患者化疗后使用rhIL-11,其血小板计数最低值较未用rhIL-11治疗的平均值显著升高。结论rhIL-11是治疗肿瘤病人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有效药物。

  • 标签: RHIL-11 血小板减少 化疗
  • 简介:手术后我们回家呆了一段时间,其间我又去过301医院拆第2次缝的线.胸口的胶布贴了好久。然后就选定肿瘤医院作第4次化疗了,化疗给药只有5天。回家在望.我们都期待着西医措施结束后的美好生活.妈妈还专门把厨房装修了.书房布置了,一派新生活景象。

  • 标签: 化疗给药 血小板 学业 血液 痛苦 301医院
  • 简介:背景与目的:垂体腺瘤多数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有部分患者不接受手术,是否可行伽玛刀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96例垂体腺瘤的伽玛刀放射外科临床资料,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1997年到2003年,本院行伽玛刀治疗的垂体瘤302例,其中96例为垂体腺瘤.50%等剂量曲线包绕肿瘤体积1/2或2/3,肿瘤基底部周边剂量14~27Gy,中心剂量30~40GY,视通路控制在8-10GY以下。结果: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后随访平均34个月,临床症状、MRI检查肿瘤大小及形态的改变、内分泌检查相关激素的变化、视力视野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伽玛刀放射外科采用剂量-体积分割治疗垂体腺瘤是一个可以选择的治疗手段。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伽玛刀放射外科 脑肿瘤/ 垂体巨腺瘤
  • 简介:目的探讨肝癌外科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755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大、小肝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肝功能变化.结果、小肝癌组的术前肝功能状态相似,P>0.05.术后第3天两组肝功能均出现明显损害,但至术后第7天除肝癌组胆红素仍稍高外,两组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肝癌组术中出血量为(923.81±416.09)mL,明显多于小肝癌组的(301.53±118.90)mL,P<0.05.结论肝癌手术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大肝癌 肝切除术 小肝癌 手术安全性 术中出血量
  • 简介:肝癌是指肿瘤直径〉5cm的肝癌,而巨大肝癌则是指肿瘤直径〉10cm的肝癌,两者约占临床确诊肝癌患者的75%。以往认为肝癌和巨大肝癌因病情相对较晚,大多放弃手术治疗,通过长期的临床研究,我们在国内外首先发现并定义了一类具有相对独特的临床病理与分子病理特征的肝癌亚型,

  • 标签: 肝肿瘤 大肝癌 肝切除术 技术
  • 简介:在前面九期中我们谈了病理学的概念及其分支,让大家了解了病理学的概况,本期开始我们从“面”转向“点”,谈谈大家比较感兴趣的病理学问题。

  • 标签: 癌前病变 世界 病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脐血来源的CIK细胞容量培养方法,研究一种运用于临床治疗的细胞制剂,以期用于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的免疫治疗.方法:脐血取自妊娠足月正常分娩的产妇.两步离心法加Ficoll分离出脐血单个核样细胞,在含5%正常人AB血清的液体培养体系中加入γ-INF、CD3单克隆抗体、IL-2诱导CIK细胞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对K562、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每份脐血分离后可获得(0.8~1.2)×108单个核样细胞,加细胞因子扩散10天后,CIK细胞增殖最高,达60~100倍以上,30天后趋缓.CD3+CD56+细胞双表达由培养前1.0%~1.2%到30.0%~80.1%.对K562、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在效、靶比为5∶1时达50.0%~71.7%,培养14天时最高,30天后逐渐降低.结论:采用药用细胞因子及正常人血清培养脐血来源的CIK细胞,具有增殖旺盛、对K562、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强的特点,可以安全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 标签: 脐血 细胞因子 CIK细胞 制备
  • 简介:病理医生的成长用“炼”字一点也不过分,从医学院校毕业进入医院病理科工作开始就要非常刻苦,一步步的潜心修“炼”,努力提高自己的病理诊断水平、对各种知识的认知水平、医患沟通的水平以及自身的修养水平。

  • 标签: 病理医生 医院病理科工作 诊断水平 世界 医学院校 医患沟通
  • 简介:胰腺癌因其症状隐匿难以发现、扩散快、预后差而被称为“癌中之王”,常常令人闻之色变。我们所熟知的香港艺人沈殿霞就是因此病而辞世。本期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胰腺癌病理。

  • 标签: 胰腺癌 癌病理 世界 解读 症状隐匿 预后差
  • 简介:上周一朋友打电话说他同事家孩子刚7岁,确诊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现在怀疑脑转移,问该怎么办;不久前一同学的学生快博士毕业了,突然发现得了淋巴瘤…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那么年轻、本该盛放的生命因淋巴瘤而枯萎。我们也是一样的痛心,恨不得通过努力让他们马上得到有效的治疗,尽可能获得治愈。一部分淋巴瘤患者确实可以治愈或带瘤生存,但事与愿违,有一部分患者无论你怎么努力,结果也是不尽人意。

  • 标签: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世界 解读 病理 带瘤生存 脑转移
  • 简介:2013年5月,当安吉丽娜·朱莉爆出因检测出自存在BRCAI基因突变,为预防乳腺癌做了双侧乳腺切除术时,全世界一片哗然。我们知道,乳腺癌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是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在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长趋势,而且发病年龄年轻化,比欧美提前10~15年。

  • 标签: 乳腺癌 世界 解读 病理 女性恶性肿瘤 癌发病率
  • 简介: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70例肝癌患者分别在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3个月进行自身调查,采用肝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和Piper疲乏修正量表。结果:手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与手术前相比,患者生存质量的四个维度、QOL评分总分以及自评总分均较前提高,Piper疲乏修正量表评分四个维度均较前降低,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和术后1个月比较,生存质量的四个维度以及QOL评分总分均有所提高,Piper疲乏修正量表评分四个维度均有所降低,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评总分无明显差异。患者手术后1个月生存质量维度等级分类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8~10分的比例明显提高,0~3分的比例减少,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以后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护理中,有必要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定,通过评价的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大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原发性大肝癌 生存质量 调查研究
  • 简介:九十年代中期,纯天然植物抗癌产品握得素在加拿大研制成功,由于其具有多途径抑杀癌细胞且科技含量高等众多优势,该产品一经上市便引起癌症患者的强烈反响。握得素(WDS)所含的三种抗癌成分不仅单独起效,更能协同抗癌,因而被众多肿瘤专家推荐为癌症康复治疗的首选产品。

  • 标签: 握得素 抗癌活性物质 纯天然植物抗癌产品 癌症 康复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由吉西他滨(GEM)联合顺铂(DDP)、地塞米松(DXM)组成的GDP方案治疗难治性弥漫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25例难治性DLBCL患者,给予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25mg/m^2,第1—3天,静脉滴注;地塞米松40mg/d,第1—4天,口服。21天为1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并随访疾病进展情况。结果25例患者中,18例获缓解(72%),其中完全缓解8例(32%),部分缓解10例(40%)。25例患者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7.5个月(95%CI:7.17~7.82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轻中度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3—4级白细胞减少7例,3级血小板减少5例。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地塞米松的GDP方案治疗难治性DLBCL的近期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化学治疗 吉西他滨 顺铂 地塞米松
  • 简介:目的检测弥漫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血浆中0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探讨MGMT基因甲基化与含烷化剂方案治疗DLBCL疗效的关系。方法利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CHOP方案治疗前后DLBCL患者外周血血浆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30例DLBCL患者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率为63.3%(19/30),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者化疗有效率为100.O%(19/19),非甲基化者化疗有效率为72.7%(8/11),两组化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者化疗后耐药发生率为10.5%(2/19),非甲基化者耐药发生率为54.5%(6/11),两组化疗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外周血血浆中MGMT基因甲基化可能是预示DLBCL使用含烷化剂方案化疗疗效和耐药的指标。

  • 标签: 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MGMT基因 DNA甲基化 化学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对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分期的价值。方法:对44例累及骨髓的病例回顾性分析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切片,分别比较细胞学形态、组织形态、增生程度、纤维组织增生程度、检出率和敏感性。结果:骨髓涂片中可见中到大型的异型细胞骨髓,切片中瘤细胞以灶型最常见。按Manoharm改良法评估,骨髓切片中网状纤维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多。骨髓涂片与骨髓切片增生程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片组增生程度高于涂片组。骨髓涂片与骨髓切片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片组检出率高于涂片组。骨髓涂片与骨髓切片敏感性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切片组敏感性明显高于涂片组。结论:骨髓涂片简单易行,骨髓切片在骨髓组织状况、优势增生细胞等方面有优势,同时开展涂片和切片的检测,提高检出率,可以修正临床分期,如能同时进行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则更能提高检出率。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骨髓涂片 骨髓切片 骨髓联合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