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I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type1,NF1)伴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分的特点。方法2005年7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NF1伴脊柱侧凸者采用螺旋CT行胸椎连续扫描。在Lenke分基础上对其进一步细化,将椎弓根形态分为:A(正常);B(狭窄);C(峡部硬化);D(完全硬化);E(椎弓根缺如)。A、B、C、D、E胸椎椎弓根分别为911个、561个、334个、422个和172个,共2400个。按照上述分标准,在图像编档和通信系统(PACS)上逐层阅片,选择胸椎椎弓根显示最清楚的层面对椎弓根横径进行测量并分,分别统计不同组别的NF1伴脊柱侧凸(scoliosissecondarytoneurofibromatosistype1,NF1-S)患者胸椎椎弓根类型发生率,并对其畸形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NF1-S中,畸形率(B~E)为62%;其中非萎缩性脊柱侧凸15例,胸椎椎弓根畸形率为41.1%;萎缩性脊柱侧凸85例,胸椎椎弓根畸形率为65.7%,萎缩性脊柱侧凸的胸椎椎弓根畸形率明显高于非萎缩性脊柱侧凸(χ2=78.8,P<0.001)。凹侧、中立椎和凸侧椎体的胸椎椎弓根畸形率依次下降(80.8%>66.8%>47.9%,P<0.001)。(40°~59°)组、(60°~79°)组与≥80°组间胸椎椎弓根畸形率依次上升(50.7%<59.6%<69.2%,P<0.001)。≥18岁组的胸椎椎弓根畸形率(55.3%)明显低于<18岁组(63.5%,P=0.001);此外,不同性别间胸椎椎弓根畸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63.4%,女60.4%,P=0.13)。结论在NF1-S患者中,胸椎椎弓根畸形率为62%。其中萎缩性脊柱侧凸中胸椎椎弓根畸形率明显高于非萎缩性脊柱侧凸;凸侧胸椎椎弓根畸形率明显低于凹侧;随着Cobb’s角的增大,胸椎椎弓根畸形率明显增加;在成人NF1-S患者中胸椎椎弓根畸形率明显低于未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1型 脊柱侧凸 胸椎 分型 Neuroifbromatosis 1
  • 简介:目的:探讨解剖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3年5月,以Acumed解剖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9~52岁,平均32.5岁。左侧8例,右侧13例。桡骨头骨折均为新鲜闭合粉碎性骨折,其中MasonIII8例,MasonIV6例,肘部损伤“三联征”3例,Essex-Lopresti损伤2例,IIMonteggia骨折脱位2例。受伤至手术的时间平均为6.8(3~14)天。结果21例均获6~38个月,平均18.75个月的随访。未见切口感染、桡神经损伤、假体松动、肘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肘关节功能满意。其中2例遗留肘关节轻度疼痛;5例出现异位骨化,未对肘和前臂的运动造成明显影响。按照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10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结论Acumed解剖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有利于恢复肘关节的稳定、伸屈活动及前臂的旋转活动,可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 标签: 桡骨骨折 骨折 粉碎性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肘关节
  • 简介:肿瘤人工关节假体的首例应用是1940年Moore等[1]为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植入的股骨上端金属假体。直到植入后2年患者因心力衰竭死亡,该假体一直未发生无菌性松动。由于术后复发率高,原发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在当时并未被广泛接受[2],肿瘤人工关节假体也较少。20世纪下半叶,放化疗的进步为原发骨肉瘤及转移瘤的保肢治疗创造了条件[3-5]。肿瘤人工关节假体的应用才逐渐广泛。

  • 标签: 假体无菌性松动 人工关节假体 肿瘤型 相关因素 原发恶性骨肿瘤 保肢治疗
  • 简介:指深屈肌腱撕脱性损伤俗称"运动衣,Jersey"损伤,常伴有肌腱止点处的撕脱骨折,是一种少见的损伤。国外报道较多,国内也偶见报道[1-2]。Leddy等[3]早在1977年就根据损伤后肌腱所在的位置,将此种损伤分为3种类型,I:撕脱的肌腱回缩到手掌部,肌腱长短腱纽均断裂。II:肌腱回缩到近端指间关节,短腱纽断裂,长腱纽完整,肌腱断端常带有小片撕脱骨折。III:指屈肌腱止点处撕脱骨折,骨折片较大,常累及关节面,短腱纽完整,骨折片移位到远端指间关节。1981年,Smith[4]对此分做了新的补充,也就是IV,即:肌腱止点处撕脱骨折,同时肌腱又从骨折片上撕脱,并向近端回缩。2001年,Al-Qattan[5]报道了4例不同于前几的损伤,即:屈指深肌腱止点撕脱骨折同时合并末节基底的骨折,他称之为V损伤,并根据撕脱骨折是否涉及关节面,分为Va和Vb不同类型。2002年,潘勇卫等[1]报道的14例屈指深肌腱撕脱性损伤中有4例是此种类型的损伤。2012年10月29日,我们收治2例非运动性损伤的V屈指深肌腱撕脱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

  • 标签: 指深屈肌腱撕脱性损伤 近端指间关节 撕脱骨折 运动性损伤 骨折片 指屈肌腱
  • 简介:目的:筛选LuminalB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基因。方法收集10例LuminalB乳腺癌患者,均行DA方案新辅助化疗(多西他赛75mg/m2静滴,d1;表阿霉素80mg/m2静滴d1,21天为1周期,共4个周期),根据化疗疗效分为完全病理缓解(pCR)组(n=3)和非完全病理缓解(npCR)组(n=7)。采用人基因表达谱cDNA芯片从10例乳腺癌患者中筛选新辅助化疗疗效相关基因,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结果pCR组与npCR组癌组织相比,上调基因231个,下调基因195个;pCR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相比,上调的基因357个,下调的基因544个;npCR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相比,上调基因143个,下调基因101个;pCR组与npCR组癌旁组织比较,上调基因98个,下调基因67个。pCR组与npCR组癌组织比较,筛选出6个与肿瘤有关的基因,其中上调基因为CYP4Z1、FGFL6、BCAR4,下调基因为FABP4、S100B、ALPH1L1。荧光定量PCR进一步验证显示,两组mRNA表达差异的基因为CYP4Z1和BCAR4,pCR组两种基因表达均显著低于npCR组(P<0.05)。结论对局部晚期LuminalB乳腺癌低表达BCAR4和CYP4Z1的患者新辅助治疗选择采用DA方案化疗更有可能获得pCR。

  • 标签: LUMINAL B 局部晚期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基因芯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