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1质量改进研究及其报告现状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应用最佳证据改进临床实践的实施科学(Implementationscience)广受关注。质量改进研究是指在真实情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并针对关键问题构建干预措施,在真实情境中应用干预措施,以改进卫生保健中的不足,并维持长期的改进效果,持续促进医疗保健质量

  • 标签: 质量改进 报告规范 解读 清单 医疗保健质量 干预措施
  • 作者: 甘玉婷
  • 学科: 医药卫生 > 儿科
  • 创建时间:2022-12-11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第12期
  • 机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就儿科急诊抢救中的风险管理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选取自2015年6月到2016年4月我院所收治的儿科急诊的100例患儿作为我们本次的研究观察组,与此同时选取在我院实施风险管理前2014年5月到2015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儿科急诊的100例患儿作为我们本次的研究的对照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以及医患纠纷、输液外渗、药物错发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家属对儿科急诊护理工作满意相较于对照组来说要更高一些,这中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医患纠纷、输液外渗、药物错发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的方面,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更低,这中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提高儿科急诊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风险管理;儿科急诊;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NICU中母乳喂养质量改进措施对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亲母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质量改进前组)以及实施母乳质量改进措施后的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质量改进后组)资料。对两组患儿住院期间亲母母乳喂养情况(喂养率、喂养量、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持续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质量改进后,亲母母乳喂养率和喂养量均明显增高,母乳强化剂添加时间、静脉营养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均较改进前提前,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较改进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亲母母乳喂养质量改进措施可提高NICU亲母母乳喂养率,改善早产儿消化系统相关并发症。

  • 标签: 质量改进 母乳 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 简介:剖宫产是在新手妈妈的小腹部切一条10厘米长的开口,打开腹腔,切开子宫,把胎宝宝取出,然后再层层缝合。剖宫手术伤口较大,创面广,是产科最大的手术,有很多后遗症和并发症,产科医生在特殊情况下才会采取这种方式取出宝宝。剖宫产常见的并发症有子宫出血、发热、肠粘连、尿潴留,最严重的并发症有羊水栓塞、肺栓塞,甚至会导致猝死,后遗症有宫外孕、慢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要想避免并发症除了依靠医生,还要新手妈妈自身的配合。因此术后加强自我护理与保健,才能促进身体很好的恢复,

  • 标签: 自我护理 剖宫产 子宫内膜异位症 产科医生 慢性输卵管炎 手术伤口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6-2010年采用改良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治疗的68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66例患儿顽固性便秘消失,营养改善,近期无吻合口漏,无腹腔及伤口感染,远期随访无便秘复发及直肠回缩,无吻合口狭窄、污裤及便失禁,2例再发便秘,病理检查确认为巨结肠类缘性疾病,3例有小肠结肠炎.结论改良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

  • 标签: 肛门 巨结肠 外科手术
  • 简介:1项目负责人曹云: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VibhutiShah、ShooKLee: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加拿大MountSinai医院;王卫平:复旦大学100,40,20,10]2资助者本研究方案获得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MedicalBoard,CMB)资助(项目编号:No.14-194)。3基于证据的质量改进(Evidence-basedPracticeforImprovingQuality,EPIQ)方法介绍20世纪60~90年代,随着产前激素、新生儿呼吸支持等围生医学的进展,发达国家早产儿死亡率明显降低[1~5]。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质量改进 感染发生率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试验方案 随机对照
  • 简介:申昆玲教授支气管哮喘是目前儿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病种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儿童哮喘患病率均呈逐年增高趋势。中国大陆在200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儿童哮喘累积患病率为0.25%~4.63%(平均1.97%),相比于1990年的累积患病率0.11%~2.03%(平均1.00%)而言,平均上升了64.8%。

  • 标签: 儿童哮喘 累积患病率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 治疗 管理
  • 简介:胎儿缓慢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AVB)、长QT综合征(LQTS)、其他离子通道病以及房性期前收缩(APB)伴传导阻滞等。部分胎儿缓慢性心律失常能在产前明确诊断,但仍有部分类型产前诊断存在困难;相对于胎儿快速性心律失常而言,胎儿缓慢性心律失常预后相对较差、产前干预手段有限且疗效不尽如意,导致这一领域研究进展较慢。但面对胎儿缓慢性心律失常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近5年学者们逐渐突破困境,取得该领

  • 标签: 缓慢性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 房性期前收缩 快速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 产前诊断
  • 简介:3脑瘫患儿运动障碍的常用治疗方法对脑瘫患儿运动障碍的治疗注重点从最早的改善功能障碍(痉挛与变形),到此后的提高活动能力(步行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近年来如何提高儿童的社会参与能力已经成为脑瘫治疗的新的焦点之一。

  • 标签: 运动障碍 脑性瘫痪患儿 康复管理 日常生活能力 系统 治疗方法
  • 简介:脑性瘫痪(脑瘫)是导致儿童残障的主要疾病,最近10年来脑瘫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要有:①发育神经学的重要研究成果,发现了0~3个月婴儿的自发性全身运动规律,实现了在超早期阶段诊断脑瘫;②以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为代表的脑瘫标准化评估量表的诞生,为脑瘫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功能研究工具;③影像学技术不断进步,功能性MRI可以提供更为直接的脑部功能性证据”。

  • 标签: 脑性瘫痪患儿 康复管理 运动障碍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功能性MRI 系统
  • 简介:在整个儿童期,脑发育处于一种连续不断的重塑造过程,如何在生后早期识别脑性瘫痪(脑瘫)发育障碍的儿童非常重要。虽然有多种方法与技术用来评估生后早期婴儿的脑功能,但对小婴儿进行发育结局预测是较困难的。这些技术包括不需要设备的临床床旁检查,如各种形式的神经学评估;比较复杂的技术性评估,如超声,MRI和CT等脑影像技术;神经生理学评估,包括EEG和视觉或体感诱发电位。以上这些评估技术用于预测发育结局时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差异较大,这种在预测效度上的异质性提示有必要发展更为先进和准确的评估方法。

  • 标签: 质量评估 全身运动 结局预测 体感诱发电位 早期识别 神经生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哮喘儿童家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患儿家庭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旨在为患儿提供针对性的医疗护理服务并为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质性研究中的访谈法,对15位哮喘儿童家长进行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出主题。结果哮喘儿童的照护现状及家庭需求主要包括5个方面,即患儿家长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依从性较差,忽视哮喘对患儿心理的影响,家庭应对失败,家庭承受着心理和经济压力。结论医护人员应经常对患儿照顾者进行哮喘知识宣传教育,鼓励他们参与患儿的治疗、护理方案的制定,并有针对性地对患儿照顾者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指导。

  • 标签: 哮喘 家庭管理 家庭需求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 质性研究 儿童
  • 简介:国家结核病规划指南——儿童结核病管理(第2版)为WHO制定的循证指南,共分为9个部分,本文主要翻译了其中的5个部分(方法学,儿童结核病的诊断,儿童结核病的预防,儿童结核病的治疗和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实施),方法学部分做了归纳性的翻译,在完全体现指南建议的基础上,对其他4个部分根据中国大陆的实际情况做了部分节译。该指南不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循证指南,而是对结核病管理的系统论述,其中穿插了指南制定小组认为非常重要的28条推荐意见。由于文章篇幅较长,读者重点阅读时可选择用另色标注的建议。

  • 标签: 儿童结核病 耐多药结核病 耐药结核病 活动性结核病 结核性脑膜炎 肺外结核病
  • 简介:婴幼儿,特别是体重在10kg以下先心病患儿因其本身的特殊性,外科治疗死亡率较高,术中体外循环管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一个关键部分.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1年12月共施行体重在10kg以下的小儿心内直视手术34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现将术中体外循环管理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低体重婴幼儿 先心病 术中管理 体外循环管理
  • 简介:日间手术是一种先进的手术管理模式,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群众“住院难”和“手术难”的问题。湖南省儿童医院于2009年开始探索实施日问手术,采用分散与集中管理并行制模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一站式日间手术流程和职责,对过程的安全与质量进行把控。截止2017年5月底,共计实施日间手术11256例,涉及小儿普外、泌尿外科和骨科三个专科共计15个病种,在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提高医院服务效率、减少医疗费用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 标签: 日间手术 管理模式 儿童医院
  • 简介:隐睾治疗的基本目的是将睾丸下降入阴囊并固定。本院采用下腹部腹横纹处横切口,术中保留睾丸引带,行阴囊肉膜囊固定术治疗124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睾丸 下降固定术 外科学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假性胰腺囊肿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5年来收治的18例假性胰腺囊肿患儿临床资料,男10例,女8例,年龄4~14岁,平均年龄9岁,10例有急性胰腺炎病史,8例有外伤史,15例有上腹痛,8例扪及上腹部包块。11例行保守治疗,6例作内引流,1例作囊肿切除术。结果18例均治愈,无一例死亡,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8个月至2年无复发。结论儿童假性胰腺囊肿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以囊肿Roux—Y吻合术为最佳。

  • 标签: 胰腺假性囊肿
  • 简介: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腹腔镜以及开腹手术3种方法治疗发育不良肾的临床利弊。方法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作者共收治31例发育不良肾患儿,采用后腹腔镜、腹腔镜以及开腹手术3种方式治疗,比较3种术式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的差别。结果3组手术均获成功,经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49±14)min,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45±13)min,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03±1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7±1.1)mL、(16.2±1.6)mL、(21.1±1.4)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0.8)d、(6±0.9)d、(10±1.2)d。3组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小儿肾发育不良在腹腔镜和后腹腔镜下手术,其术后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但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长。

  • 标签: 肾疾病 肾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女婴无肛并前庭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5—2011年作者收治年龄4个月至1岁的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前庭瘘患儿21例,均通过保留瘘管肛门成形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排便功能。结果一期愈合19例,2例出现术后切口感染,经应用抗生素及局部理疗后痊愈。21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全部患儿排便功能良好,会阴外观正常,无一例复发。结论保留瘘管肛门成形术治疗女婴无肛前庭瘘简便易行,是一种合理、可靠的手术方法。

  • 标签: 直肠瘘 结直肠外科手术 婴儿
  • 简介:目的探讨〈34周早产儿出生后黄金小时体温集束化管理策略对入院体温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及2017年1-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房出生后1h内转入该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5月收治的早产儿为干预组(173例),采用黄金小时体温集束化管理措施;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早产儿为对照组(164例),采用常规的体温管理方法。结果干预组患儿入院平均体温高于对照组(36.4±0.4℃vs35.3±0.6℃,P〈0.001)。干预组入院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6.6%vs97.6%,P〈0.001)。干预组患儿入院1周内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0%vs31.7%,P〈0.05)。结论对早产儿出生后1h内实施黄金小时体温集束化管理,可降低其入院低体温的发生,改善临床结局。

  • 标签: 低体温 黄金小时 集束化管理 临床结局 早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