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4.2%。50%以上的肾癌患者早期并无特异性症状,发现时多已进入中晚期,而且约1/3的患者已有转移。转移后肾癌患者预后尤其不佳,5年生存率仅有10%。为了明确肾癌侵袭转移的相关分子机制,我们对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clearcellrenalcaicinoma,ccRCC)患者样本进行了基因芯片筛选,发现一种在人类很多肿瘤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肿瘤抑制因子——KLF6,其在原发性转移性CCRCC中表达下调。

  • 标签: 癌细胞转移 肾透明细胞癌 KLF6 肾癌 转录抑制 E2F1
  • 简介:肾脏纤维化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病的重要标志[1]。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积聚是肾脏纤维化的特征性改变。目前认为,肾脏纤维化程度能可靠地反映肾脏病的预后。近几十年来,肌成纤维细胞的来源颇具争议。传统观点认为肌成纤维细胞起源于固有的成纤维细胞,但是,循环中的纤维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tomyofibroblasttransformation,EMT)和内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的分化均被认为是其可能的来源。

  • 标签: 肾脏纤维化 TGF 肌成纤维细胞 信号通路 胞外基质积聚 Smad
  • 简介:慢性肾脏病一矿物质和骨异常(chronickidneydiseaserelated-mineralbonedisorder,CKD-MBD)是由于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导致的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chronickidneydisease,CKD)导致的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综合征,临床上出现以下一项或多项表现:①钙、磷、甲状旁腺素(parathyriodhormone,PTH)或维生素D代谢异常。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碱性磷酸酶 骨代谢异常 代谢异常综合征 甲状旁腺素 矿物质
  • 简介:腺瘤样瘤是来源于间皮细胞的良性肿瘤,临床中较为少见。附睾腺瘤样瘤多因发现阴囊内肿块而就诊,其经常被误诊为附睾结核或其他良性病变。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附睾腺瘤样瘤患者资料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38岁,因"发现右侧阴囊内肿块1年,伴间断性疼痛2月余"入院,既往无结核病史,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病史。查体:右侧阴囊内睾丸上方可触及1个约1.0cm×1.5cm实性占位病变,

  • 标签: 附睾 腺瘤样瘤 超声
  • 简介:2016年7月我院收治了1例术前诊断为左侧输尿管肿瘤、左肾缺如,术中发现实为先天性左侧精囊囊肿并左肾缺如、左侧输尿管异位开口于精囊的患者,此病罕见,因由Zinner首次报道故名Zinner综合征。现报告如下。患者,男,30岁,因"不育体检发现左侧输尿管下段占位2周"入院。门诊泌尿系彩超:膀胱左后方见一大小约3.8cm×2.6cm非均质性团块,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匀,

  • 标签: 精囊囊肿 肾缺如 左侧输尿管 异位开口 Zinner 非均质
  • 简介:患者,49岁,因“会阴部外伤后发现右侧睾丸肿大7周余”于2016年8月29日入院。既往体健。伤后在当地医院查阴囊彩超提示右侧睾丸体积增大并实质回声不均,考虑睾丸挫伤。7周后因肿块无变化,复查睾丸彩超和MRI均提示右侧睾丸明显肿大,内多发实质低回声灶,考虑睾丸挫伤可能,肿瘤待排。

  • 标签: 睾丸淋巴瘤 病例 睾丸肿大 睾丸挫伤 低回声灶 睾丸体积
  • 简介:尽管在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其依然是欧美男性中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癌症致死率高居第二。在我们早期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的RNA解旋酶基因——DDx3,并发现它的表达越高,癌细胞的侵袭越强。在侵袭性前列腺癌细胞系中,敲除DDX3可以明显减少集落生成。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可以特异性针对DDX3中ATP相关区域的小分子——RK-33。

  • 标签: RNA解旋酶 前列腺癌 细胞放射敏感性 癌细胞系 侵袭性 治疗方
  • 简介:原发性肾类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肾脏恶性肿瘤,目前国内外仅有百余例报道,关于这一类型肿瘤的发病机制及预后知之甚少。类癌主要发生在消化及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类癌不足1%,且主要发生于睾丸或卵巢[1]。我院收治了1例原发性肾类癌患者,现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这一疾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患者,男,66岁,因体检发现右侧"肾盂占位"2个月就诊我院。

  • 标签: 类癌 肾脏恶性肿瘤 泌尿生殖系统 腹部疼痛 肾盂肿瘤 根治性肾切除
  • 简介:目的提高膀胱副神经节瘤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经过。患者,男,51岁,排尿后头晕同时血压升高,血儿茶酚胺和尿香草苦杏仁酸明显升高,MRI见膀胱前壁33mm×27mm肿块,膀胱镜检未发现肿瘤。术前考虑膀胱前壁副神经节瘤,完善扩容降压3周以上,行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手术顺利,切除范围包括瘤体及部分膀胱壁,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10d拔除导尿管,未见排尿时血压升高及头晕。术后病理证实为膀胱副神经节瘤。术后3个月复查,血压正常,盆腔CT未见复发。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术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术中预防血压波动导致的高血压危象,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术后需定期随访。

  • 标签: 膀胱 副神经节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切开内引流术治疗肾盂旁肾囊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肾盂旁肾囊肿患者8例,合并同侧肾结石3例,平均最大径(5.15±0.40)cm,预置双J管2周后均行B超引导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切开内引流术治疗,合并肾结石者同时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拔除输尿管支架管7d后行影像学随访。结果平均住院天数(8.5±2.6)d,随访4~12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脓毒血症、肾功能不全、大出血等重大并发症。6例囊肿消失,2例明显缩小。3例结石均完全清除。结论B超引导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切开内引流术治疗肾盂旁肾囊肿创伤小、疗效确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作为推荐治疗方案之一。

  • 标签: 输尿管软镜 肾盂旁肾囊肿 钬激光
  • 简介:目的提高对后肾腺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CT检查诊断为左肾嫌色细胞癌,行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后肾腺瘤。结果CT提示左肾下极实性肿物,平扫期肿物边界不清,内部密度不均,稍低于邻近肾实质密度,伴有坏死灶和点状钙化,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匀轻度强化,双期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强化程度始终明显低于邻近正常肾实质。术后病理确诊为后肾腺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后肾腺瘤是罕见的肾上皮源性肿瘤,其CT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异性,但与其他乏血供肾肿瘤难以鉴别,特别是肾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术前的准确诊断对选择合适的临床治疗策略十分重要,可行术前或术中的病理检查鉴别。

  • 标签: 肾肿瘤 后肾腺瘤 诊断
  • 简介:两性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性索间质肿瘤,国内外仅有少量的病例报道且绝大多数发生于卵巢,仅见1例发生于婴儿睾丸的两性母细胞瘤的国外报道。我科2016年1月收治1例成年睾丸两性母细胞瘤患者,报告如下。患者,男,23岁,未婚。因发现左侧阴囊内无痛性肿块人院。既往无睾丸附睾炎及阴囊外伤病史。体格检查:体毛分布正常,无男性乳房女性化表现。

  • 标签: 两性母细胞瘤 人睾丸 文献复习 性索间质肿瘤 无痛性肿块 睾丸附睾炎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脂肪因子网膜素-1(omentin-1)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我科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44例作为肿瘤组,同期前列腺增生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相匹配,均空腹经肘静脉采集血液,ELISA法测定血清omentin-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组患者omentin-1、PS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参数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omentin-1与HDL-C、PSA水平呈正相关(分别r=0.363,P=0.0006;r=0.356,P=0.0008),与空腹血糖水平呈负相关(r=-0.230,P=0.033)。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mentin-1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是肿瘤分组,即罹患前列腺癌是使患者血清omentin-1水平升高的一个独立影响因素(P=0.0004)。结论血清脂肪因子omentin-1水平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患者间有显著差异,提示其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 标签: 前列腺癌 脂肪因子 网膜素-1 肿瘤标志物
  • 简介: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临床上十分罕见,其发病率不到前列腺上皮癌的10%[1-3]。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与前列腺腺癌的临床特征区别极大,早期即易出现远处转移,常常不伴有PSA的升高,并且对传统的抗雄激素治疗无效,目前暂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我院于2016年3月收治1例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现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例的诊治情况做一总结,以期对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癌 前列腺腺癌 文献回顾 抗雄激素治疗 临床特征 腺上皮癌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期肾积水并发肾盂自发破裂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诊疗认知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胎儿期肾积水并发肾盂自发破裂的临床资料,总结归纳其临床特征,并分析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成功施行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术后患儿随访3个月,恢复良好。结论胎儿期肾积水并发肾盂自发破裂为临床十分罕见病例,随着病例的增多,对这一现象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 标签: 胎儿 肾积水 肾盂 梗阻 肾盂成形术
  • 简介: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carcinoma,NEC)是指广泛分布于机体内许多器官和内分泌腺中神经内分泌细胞所发生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发病率低,最常见部位为消化道(75%)和肺部(10%),发生于泌尿系者较为少见[1],发生于肾脏更是罕见。2010年11月23日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肾脏原发性NEC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45岁,因"左侧腰部不适20d,血尿2d"入院,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癌 左侧腰 神经内分泌细胞 NEUROENDOCRINE 上皮性 肾细胞癌
  • 简介:目的探讨精索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精索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讨论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预后。结果患者右腹股沟区肿物2年,泌尿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右腹股沟区有一3.3cm×1.7cm中低混合回声结构,CT检查见右侧腹股沟区类圆形异常密度影,病变内部密度欠均匀,呈高低混杂密度,行精索肿物切除术,病理检查结果为精索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结论精索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为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易误诊、误治;病史、B超、CT及MRI检查等是诊断精索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重要手段,确诊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推荐广泛性或根治性切除术联合术后辅助放疗。

  • 标签: 精索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阴茎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报告1例阴茎神经鞘瘤病例,患者以阴茎根部肿块收治,术前细胞学穿刺报告为神经纤维瘤,行肿瘤切除术。结果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阴茎神经鞘瘤;术后恢复较好。结论阴茎神经鞘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较为困难,穿刺活检有助于诊断及鉴别。确诊需依靠病理学证据,必要时可加做免疫组化,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 标签: 阴茎肿瘤 神经鞘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精囊囊肿伴同侧肾缺如的诊断及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先天性精囊囊肿伴同侧肾缺如,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先天性精囊囊肿伴同侧肾缺如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本例经超声、CT、MRI等证实为先天性左肾缺如,合并左侧精囊囊肿,行腹腔镜左侧精囊切除术,完整切除左侧精囊及输尿管,术后病理回报:精囊囊肿及输尿管畸形。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对于精囊囊肿,需同时完善上尿路检查,明确是否合并其他泌尿系畸形。对于先天性精囊囊肿合并同侧肾缺如患者,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精囊囊肿 肾缺如 Zinner综合征
  • 简介:MiR-200a被显示在我们的以前的学习是在有老化相关的可勃起的机能障碍(A-ED)的老鼠的阴茎海绵体(CC)的upregulated。在它的目标基因之中,SIRT1被我们的组也在可勃起的功能作为一个保护的因素报导以前。因此,miR-200a可能经由SIRT1抑制在A-ED稀释可勃起的功能。在现在的学习,三个动物组被包括:有编辑的年老的老鼠(组AE,n=8),有正常可勃起的功能的年老的老鼠(组一,n=8),并且正常控制的小老鼠(组YN,n=8)。从每个组的CC被收集让组织学、分子的大小验证miR-200a和SIRT1的dysregulation。在那以后,从有正常可勃起的功能的年老的老鼠的CC的多孔的endothelial房间(CEC)是有在vitro的miR-200a的transfected。然后,在eNOS/NO/PKG小径以内的SIRT1和分子的表达式被测量调查transfection是否能模仿可勃起的功能的稀释进程在年老。作为结果,当时,miR-200a是upregulatedSIRT1,eNOS和cGMP的层次都是在从AE的CC的downregulated组。在在vitro的transfection以后,当eNOS和cGMP的SIRT1和层次显然是downregulated时,miR-200a是upregulated。基于我们的以前的学习的结果,最后,我们进一步证实miR-200a的起来规定能经由SIRT1抑制参予A-ED的机制,并且主要经由影响eNOS/NO/PKGpathway稀释endothelial功能。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 内皮功能 中老年 大鼠 ENOS 体外转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