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microRNA199a3p对膀胱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膀胱肿瘤新鲜组织中miR199a3p及CDK7的表达水平,并对二者的表达进行相关分析。逆转录实时定量PCR验证转染体系的有效性;增殖实验明确miR-199a-3P对膀胱肿瘤细胞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证实miR-199a-3p对CDK73’UTR的靶向作用;免疫印迹实验验证miR199a3P对CDK7蛋白水平的影响;最后行功能回复实验。结果膀胱肿瘤新鲜组织中miR-199a-3p的表达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CDK7的表达则明显增加,两者呈负相关关系;miR-199a-3P类似物和抑制剂转染成功后能明显上调或下调miR-199a-3P的表达;miR-199a-3P可以明显抑制膀胱肿瘤细胞的增殖,而miR-199a-3p抑制剂可以促进其增殖;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证实miR-199a-3P与CDK7的3’UTR靶向结合,同时miR-199a-3P可以明显抑制膀胱肿瘤细胞CDK7的表达;CDK7可以回复或者部分回复miR-199a-3P对膀胱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microRNA-199a-3p可通过靶标基因CDK7实现其对膀胱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 标签: MiR-199a-3p |
  • 简介:目的评估表柔比星(EPI)+诱导灌注+维持灌注、EPI+即刻灌注+诱导灌注+维持灌注、铜绿假单胞菌甘露糖敏感血凝菌毛株(PAMSHA)+即刻灌注+诱导灌注+维持灌注3种方案对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咣癌(NMIBC)电切术后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确诊为NMIBC患者的资料,依据术后灌注药物和灌注方法分为A组(EPI+诱导灌注+维持灌注)、B组(EPI+即刻灌注+诱导灌注+维持灌注)、C组(PAMSHA+即刻灌注+诱导灌注+维持灌注),各组按照肿瘤复发风险进一步分为高危组和中危组。随访2年,定期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泌尿系超声及膀胱镜检查,并记录膀胱癌复发情况以及膀胱灌注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H、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86%(2d/56)、38.24%(26/768)、18.97%(11/58);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18)。A组高危患者与中危患者2年内肿瘤复发率分别为50.00%(10/20)、27.78%(10/36),B组高危患者与中危患者2年内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5.83%(11/24)、25.00%(11/41),C组高危患者与中危患者2年内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7.62%(10/21)、8.11%(3/37)。A、B两组高危患者2年内肿瘤复发率分别与C组高危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79、P=0.905);A、B两组中危患者2年内肿瘤复发率分别与C组中危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8、P=0.045)。结论PAMSHA+即刻灌注+诱导灌注+维持灌注辅助治疗NMIBC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对于高危NMIBC,3种灌注方式的疗效无差别;对于中危NMIBC,PA-MSHA+即刻灌注+诱导灌注+维持灌注效果最佳。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甘露糖敏感血凝菌毛株 表柔比星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膀胱灌注
  • 简介:目的观察腺病毒载体Ad-pre-microRNA-494抑制Survivin表达对人膀胱尿路上皮癌UM-UC-3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已构建的腺病毒载体Ad-pre-microRNA-494感染人膀胱尿路上皮癌UM-UC-3细胞,采用RT-PCR法、Westernblot法、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感染前后Survivin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差异和细胞生长周期及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细胞与空病毒载体组细胞相比较,Survivin基因表达下调,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Ad-pre-microRNA-494能有效抑制UM-UC-3细胞中Survivin基因表达,从而诱导UM-UC-3细胞凋亡,这为下一步的动物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膀胱癌 SURVIVIN microRNA-494 基因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憩室癌的临床特点及3D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憩室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分析1例于我院接受3D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膀胱憩室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男,51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2个月”入院。CT增强提示膀胱左侧壁憩室并占位;尿动力学及尿流率检查提示下尿路梗阻;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颈梗阻,膀胱左侧壁近输尿管开口处见一4.0cm×3.0cm憩室,其内可见一约1.0cm×1.5cm菜花样新生物,活检提示为尿路上皮癌(T1G1)。行3D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左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患者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无复发再行二期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结果术后病理为膀胱尿路上皮癌(T1G3),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双肾及输尿管也未见明显扩张积水。结论影像学、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是确诊膀胱憩室癌的重要方法,3D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膀胱憩室癌(≤T2期)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膀胱憩室癌 膀胱部分切除术 3D腹腔镜
  • 简介:手术是治疗隐匿阴茎的最佳途径,其主要关键技术点包括“松解”“固定”“覆盖”,即彻底松解阴茎Buck筋膜表面的异常纤维条索,在阴茎基底部固定白膜与皮下组织,通过多种途径或皮瓣覆盖脱套后的阴茎体。基于此的隐匿阴茎矫形术式繁多,效果不尽相同。阴茎皮肤整形重新覆盖阴茎体是隐匿阴茎矫形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使临床类型不同的隐匿阴茎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我们构建了阴茎皮肤整形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形成隐匿阴茎矫形的总体策略,本文就此给予重点阐述并详细解析。

  • 标签: 隐匿阴茎 阴茎皮肤整形 阴茎矫形术 整形手术
  • 简介:目的评估膀胱超声弹性振动成像技术(UBV)和尿动力学检查(UDS)测量膀胱顺应性的相关性。方珐本研究共入组4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对所有患者同时进行UDS和UBV检查,分别记录不同膀胱灌注体积下的逼尿肌压力(Pdet)和膀胱壁力学参数,并比较二者的相关性。结果群速度平方和弹性模量作为UBV测量得到的膀胱壁力学参数分别与UDS测量的Pdet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中位相关系数分别为0.86(95%CI:0.74~0.94)和0.84(95%CI:0.66~0.92),群速度平方和弹性模量与Pdet的相关指数显著高于0.5。结论UBV可密切监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UDS检查过程中不同膀胱容量下的膀胱壁力学参数改变,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评估技术用于膀胱顺应性的检测。

  • 标签: 膀胱顺应性 膀胱超声弹性振动成像 尿动力学检查 神经源性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