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致肾积水的诊疗方法,以提高本病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大第二医院泌尿外科10年来收治的52例腹膜后纤维化致肾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中7例行膀胱或输尿管下置入双J管并口服激素+他莫昔芬治疗;45例行输尿管置管+输尿管松解术,其中11例一期输尿管置管,待肾功能改善后二期输尿管松解术。行输尿管松解术患者中,输尿管移入腹腔35例,带蒂大网膜包裹10例。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均为纤维脂肪组织伴炎性细胞浸润。随访1月~10年,52例术后临床症状均减轻或完全消失,肾功能均明显改善。结论对于B超检查提示肾积水患者,在排除输尿管占位、结石、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等常见疾病后要考虑到腹膜后纤维化的可能,并进一步行IVU、CT、输尿管等检查,以在术前明确诊断。治疗以解除输尿管梗阻,尽可能保护肾功能,减少复发为主要目的。

  • 标签: 腹膜后纤维化 肾积水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尿纤维连接蛋白试纸(FN试纸)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探讨其与膀胱尿路上皮癌各项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无创性地诊断、随访膀胱尿路上皮癌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自主研制的FN试纸测定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良性泌尿系疾病患者、正常体检人群尿液纤维连接蛋白.结果FN试纸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94%和79.03%,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67%和68.06%;尿液细胞学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特异度较高(100%),但其敏感度仅为47.06%.结论FN试纸检测对不同分化及浸润深度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有着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诊断价值高于尿液液基细胞学检查,但不能对膀胱肿瘤的分级以及病灶数量进行检测.

  • 标签: 膀胱肿瘤 尿路上皮癌 纤维连接蛋白 试纸 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因膀胱病变行膀胱活检患者的病理类型构成,探讨膀胱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复习我院623例膀胱病变患者经膀胱活检组织病理资料。结果良性肿瘤76例,占12.2%,均为尿路上皮乳头状瘤。恶性肿瘤291例,占46.7%,其中尿路上皮癌254例,腺癌17例,鳞癌6例,转移癌13例,横纹肌肉瘤1例。膀胱黏膜慢性炎症140例,上皮增生50例,分别占22.5%、8.0%;而腺性膀胱炎55例,正常膀胱黏膜8例,前列腺组织3例。结论尿路上皮性肿瘤仍是最常见的膀胱疾病,其次是膀胱炎性病变。膀胱恶性肿瘤以尿路上皮癌最常见,膀胱腺癌、鳞癌或转移癌等比较少见。膀胱活检安全、简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膀胱镜 活组织检查 针吸 病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半硬联合钬激光碎石、套石蓝取石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治疗中的安全、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4~2011年间80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各类输尿管联合不同碎石、取石技术的治疗效果,其中气压弹道碎石340例,钬激光碎石460例。结果输尿管半硬下钬激光碎石联合套石蓝取石术放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34.2±10.3)min、结石移位率1.3%、管壁损伤率1.1%、中转开放术率0.4%、术后残石率0.9%,主要技术指标均优于传统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术。结论输尿管半硬联合钬激光碎石、套石蓝取石技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便捷、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窄带显像膀胱能否减少膀胱肿瘤手术前后病理核分级的差异.方法采用WHO/ISUP2004病理分级标准并结合临床情况,对205例膀胱肿瘤术前活检病理、术后病理分级等进行分析.对接受保留膀胱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并观察膀胱肿瘤复发情况.结果白光膀胱组109例,术前G023例,G160例,G222例,G34例;术后G015例,G141例,G231例,G322例;活检低估51例(46.8%),高估7例(6.4%),一致51例(46.8%).窄带显像膀胱组96例,术前G015例,G145例,G230例,G36例;术后G014例,G121例,G246例,G315例;活检低估45例(46.9%),高估14例(14.6%),一致37例(38.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单独观察G1亚组,窄带显像膀胱G1组低估率高于白光膀胱G1组(62.2%vs41.7%),窄带显像膀胱G1组一致率低于白光膀胱G1组(24.4%vs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7,P=0.029).行白光膀胱者平均随访33个月(4~62个月),复发38例;行窄带显像膀胱者平均随访15个月(3~32个月),复发9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P=0.02).结论窄带显像膀胱不能减少膀胱肿瘤术前活检分级低估现象.

  • 标签: 膀胱肿瘤 窄带显像 膀胱镜 病理分级
  • 简介:目的探讨3种手术体位对经皮肾碎石术(PCNL)患者的影响,选择最佳手术体位标准。方法将60例经皮肾碎石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俯卧位、仰卧位、45°斜仰卧位3组,每组各20例。观察改变不同体位后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对3种体位下建立通道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清石率进行对比。结果3种体位均能顺利完成手术,45°斜仰卧位和仰卧位安置后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较俯卧位更稳定,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清石率等指标优于俯卧位及仰卧位。结论45°斜仰卧位经皮肾输尿管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安全、高效、微创的特点,患者体位舒适,便于术中麻醉检测,术中碎石易排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上尿路结石 经皮肾碎石术 体位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引导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阴茎癌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阴茎癌提供新的方法。方法2013年8月至2013年10月,对3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后确诊为阴茎鳞状细胞癌的患者行腹腔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清扫范围包括腹股沟浅组和深组淋巴结。结果病理证实3例均为鳞状细胞癌,阴茎癌原发灶TNM分期/Broders分级:病例1与病例2均为T2/G1,病例3为T2/G2。3例患者6侧腹股沟区共检出77枚淋巴结,平均每侧切除淋巴结12.8枚,其中检出5枚(6.5%)阳性淋巴结。术后无伤口感染、皮肤坏死、伤口裂开、淋巴囊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保证了清扫的高效,明显减少了并发症。

  • 标签: 阴茎肿瘤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腹腔镜
  • 简介:前列腺癌是西方国家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也是男性患者致死率第二位的肿瘤。在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年上升。腹腔前列腺癌根治术已经成为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该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包括:血管损伤、直肠损伤、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性功能障碍等。本文分享我们在经腹腔途径腹腔前列腺癌根治术的经验,探讨该术式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 标签: 前列腺癌 腹腔镜 前列腺癌根治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行后腹腔下输尿管离断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经过,男性4例,女性2例。所有患者均经B超、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CTU或MRU检查诊断为右侧腔静脉后输尿管,均伴有右肾积水和上段输尿管扩张。所有患者均行后腹腔下输尿管离断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术后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出现。术后1月拔除双J管,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平均随访18月,显示右肾积水显著减少。结论本组6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行腹膜后腹腔下输尿管离断成形术均获成功,该手术安全性高、疗效肯定、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腔静脉后输尿管 后腹腔镜 输尿管离断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特发性肾包膜下积液患者行后腹腔下肾包膜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特发性肾包膜下积液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经过。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均无明显诱因出现患侧腰部胀痛不适,无外伤或医源性损伤病史。经B超及增强CT显像检查明确诊断为肾包膜下积液。所有患者均行后腹腔下肾包膜切除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出现,平均随访12月(6~18月),无1例肾包膜下积液复发。结论特发性肾包膜下积液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尚不明确,治疗上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后腹腔下肾包膜切除术疗效确切,长期随访未见复发。

  • 标签: 特发性肾包膜下积液 后腹腔镜 肾包膜切除术.
  • 简介:目的观察低流量麻醉在泌尿外科腹腔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评价低流量麻醉在此类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应用安全.方法选择60例ASAI-Ⅱ级择期行腹腔肾癌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新鲜气体流量为2.5L/min,B组新鲜气体流量为0.5L/min.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插管后、充气后及拔管前的生命体征,抽取各时段的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测定各时段血中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同时观察患者的苏醒时间,测量围麻醉期单位时间内消耗的吸入七氟烷的容量.结果A、B两组患者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单位时间内七氟烷用量明显低于A组,两组患者围麻醉期的生命体征均平稳.结论七氟烷低流量麻醉可以安全用于泌尿外科腹腔患者.

  • 标签: 七氟烷 低流量麻醉 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