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鹿角形肾结石是目前泌尿外科结石治疗的难题。本文探讨局麻下二期F26标准通道经肾镜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通过局部麻醉下二期F26通道经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89例患者,均为鹿角形肾结石行微通道经肾镜(mPCNL)后残留结石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32例;右侧61例,

  • 标签: 泌尿系统结石 微创治疗 鹿角形肾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 残留结石 局部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标准经肾镜(PCNL)联合膀胱软镜在复杂性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2011年6月至2013年4月间,选取单侧或双侧复杂性肾结石患者79例,建立F22标准经肾镜手术通道,标准肾镜下四代超声气压弹道(EMS)碎石,联合电子膀胱软镜将各盏残余结石以钬激光碎石后冲出。同期对照组80例患者,单独使用标准经肾镜,以超声或(和)气压弹道碎石后吸出,术后均留置肾造瘘管4-5d,导尿管5-6d,双J管4-6周,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79例患者手术时间50-140min,平均手术时间(87.68±15.4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6.25±14.46)mL,平均住院天数(8.32±1.42)d,一期手术手术清石率为94.9%,术后迟发性出血3例。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术式手术时间延长(P〈0.05),术后住院天数缩短(P〈0.05),一期清石率显著提高(P〈0.05),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出血输血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明显改善(P〈0.05)。术后分别随访12个月手术致肾功能损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肾镜联合膀胱软镜在复杂性肾结石的治疗是安全、有效、可选择的。

  • 标签: 经皮肾镜 电子膀胱软镜 复杂性肾结石
  • 简介:目的总结经肾造瘘术中肾静脉损伤的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4年间经肾造瘘及经肾镜取石术发生的3例肾静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例,女性2例;均在建立经肾通道过程中发生导丝穿入肾静脉,肾造瘘管沿导丝误入肾静脉及腔静脉,术后经CT检查明确。3例患者术后均在彩超监测下分次逐步拔除肾造瘘管。结果3例患者拔除肾造瘘管后,未发生肾静脉瘘口出血,未行外科手术干预,未出现肾功能损害。结论经肾造瘘术中发生肾造瘘管误入肾静脉后,采用留置并夹闭肾造瘘管、分次逐步拔除肾造瘘管是安全可靠的,可以避免外科手术干预。

  • 标签: 经皮肾造瘘 肾静脉 损伤 肾造瘘管 超声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