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阳痿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据国外资料报导,约有5%~10%的成年男性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阳痿。阳痿不仅给患者本人造成身心痛苦,而且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多少幸福的家庭因此而不幸解体,多少恩爱的夫妻因此而感情破裂,多少年青的患者因此而绝望轻生,古今中外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此病多以补阳为主。

  • 标签: 亢痿振阳胶囊 阳痿 中医药疗法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水化途径补充生理盐水防治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的效果,为临床寻找最佳水化治疗途径,提高水化治疗CIN的效果。方法150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外周血管造影术患者,随机分为经口、外周静脉、中心静脉途径3组,各组50例,术前、术后均补充生理盐水2000ml,观察3组患者术前、术后1~5d尿量、肾功能、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β2-微球蛋白浓度变化,同时行床边心脏超声评价充分水化治疗对心功能影响。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血肌酐水平、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和尿胆-微球蛋白较术前均有轻度升高。随时间推移,所有患者尿量增加,血肌酐水平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及血、尿β2-微球蛋白浓度降低至手术前水平。经中心静脉途径水化治疗,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及血、尿β2-微球蛋白3d恢复,外周静脉途径5d。肾功能恢复,经口途径肾功能恢复最晚。3组充分水化治疗不影响左室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差异,不影响血流动力学。结论3种不同水化途径补充生理盐水均可有效预防和治疗CIN,且不影响心功能,但中心静脉途径患者尿量、肾功能恢复更快,方法简单,创伤小,效果最好,疗效可靠。

  • 标签: 对比剂 水化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原、继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PGN)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全部MPGN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理表现(包括病理半定量检查)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MPGN仅占全部肾活检病例的0.27%。继发性MPGN主要为膜增殖性狼疮性肾炎(MPGN—LN)、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膜增殖性肾炎(HBV-MPGN)、膜增殖性IgA肾病(MPGN-IgAN)及原因不明MPGN。与原发性MPGN比较,MPGN—LN、HBV-MPGN及原因不明MPGN患者的肾病综合征患病率高,MPGN-IgAN患者肾功能损伤重。前三者光镜下均可见“白金耳”,免疫荧光“满堂亮”,电镜检查电子致密物多部位沉积;而MPGN—IgAN患者的肾小球损伤指数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最高。结论继发性MPGN与原发性MPGN在临床及病理方面有所不同。

  • 标签: 肾小球肾炎 膜增生性 病理学 狼疮肾炎
  • 简介:目的比较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等渗对比剂与低渗对比剂的肾毒性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EMbase、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维普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查找比较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等渗与低渗对比剂肾毒性差异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检索时间均由建库至2014年1月,同时对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手检纳入。按照制定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采用ReviewManger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合计2677名受试者。①诊断标准:以血清肌酐增高超过基线水平的25%为诊断标准,等渗对比剂肾毒性比低渗对比剂低ERR=0.57,95%CI(0.38~0.84),P=0.005];以血清肌酐升高大于44μmol/L(0.5mg/d1)为诊断标准,等渗对比剂肾毒性小于低渗对比剂[RR=0.65,95%CI(0.43~0.98);P=0.04]。②年龄:患者平均年龄≥65岁,2种对比剂的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R=0.66,95%CI(0.40~1.09),P=0.103;患者平均年龄60~65岁,2种对比剂肾毒性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ERR=0.64,95%CI(0.19~2.11),P=0.46]。③血肌酐基线值:血肌酐基线值偏高,等渗对比剂肾毒性小于低渗对比剂ERR=0.40,95%CI(0.21~0.76);P=0.006];血肌酐基线值正常,2种对比剂肾毒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R:1.14,95%CI(0.39~3.37),P=0.81]。④对比剂剂量:对比剂的使用剂量小于200ml的患者,等渗对比剂与低渗对比剂CIN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R=0.85,95%CI(0.51~1.43),P=0.55],而对比剂使用剂量不低于200ml的患者,等渗对比剂CIN的发病率较低渗对比剂低ERR=0.38,95%CI(0.18~0.80),P=0.013。结论对于接�

  • 标签: 介入治疗 对比剂 肾毒性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全露包皮内板组织中触觉小体分布规律。方法收集全露包皮标本9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其内板组织中的皱褶区与光整区触觉小体进行染色,在放大100倍的视野下观察和统计两处组织中触觉小体总数以及视野的总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露包皮皱褶区和光整区中触觉小体的密度分别为3.28%和1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年龄接近的一组包皮过长比较,全露包皮皱褶区触觉小体密度明显降低,而光整区却明显增多(P〈0.05)。结论全露包皮的光整区触觉小体密度较皱褶区明显升高。全露包皮内板中触觉小体分布规律较包皮过长具有明显的不同。

  • 标签: 全露型包皮 触觉小体
  • 简介:IgA肾病(IgAN)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2],也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慢性肾脏病,研究发现10~25年约有20%~30%的IgAN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3,4],目前是我国导致ESRD的最主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业已证实,早期诊断、准确的预后评估、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延缓IgAN进展的重要措施[5]。IgAN的诊断需依靠肾组织的免疫病理学检查,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沉积,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积聚为主要特征,但其表现复杂多样,从肾组织大致正常到弥漫系膜增殖伴新月体形成均可出现,因此临床工作中期望从肾脏病理变化获取更多与疾病预后相关的信息,这一领域已有不少研究[6,7],已发现多个组织学病变具有预后预测价值,但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为了增加病理指标对评估预后的价值,许多研究者在综合考虑IgAN的多种组织病理学病变后,制定了多个IgAN病理评价方法。以下回顾性分析以往应用较为广泛的IgAN病理评价方法,包括综合性评价系统的Lee氏分级和Haas分,半定量评价系统的Katafuchi积分和牛津分

  • 标签: 原发性IGA肾病 病理分型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IGAN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CO2介导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与传统水介导TURBT对膀胱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52例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8例):以CO2气体为介质行TURBT;B组(24例):行传统TURBT,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用水量、[JP3]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肿瘤复发率等。结果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7(8~35)min、术中微量出血(未精确计算)、[JP]术中平均用水量807.7(500~1000)ml、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4~7)d。术后病理:尿路上皮细胞癌26例,乳头状肿瘤2例。随访12~36个月,肿瘤复发3例。B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0(15~40)min、术中少量出血(未精确计算)、术中平均用水量13500(6000~18000)ml、术中1例因闭孔神经反射发生膀胱穿孔(轻微,未更改手术方案)、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2(4~10)d。术后病理:尿路上皮细胞癌22例,乳头状肿瘤1例,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1例。随访12~36个月,肿瘤复发2例。结论与传统TURBT相比,CO2为介质的TURBT在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天数等方面无明显优势,但视野清晰,用水量少,可作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进行推广。

  • 标签: 膀胱肿瘤 二氧化碳 气膀胱
  • 简介:随着造影和介入技术的发展,对比剂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而由此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临床问题,临床上曾把这种由于接受对比剂引起的肾脏损害称为“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而近年来更倾向于采用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ontras-inducedacutekidneyinjury,CI-AKI)代替CIN。有研究报道在接受对比剂注射的患者中发生cI-AKI的概率为2%~25%],而对于存在危险因素(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心力衰竭、肝硬化、低血压、肾毒性药物、高龄等)的患者,CI-AKI的发生率则大大提高。

  • 标签: 对比剂肾病 急性肾损伤 N-乙酰半胱氨酸 损伤防治 应用 临床问题
  • 简介:目的比较口服与静脉注射途径给药对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预防轻度肾功能异常患者接受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omputedtomography,CT)后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增强CT检查且肾功能轻度受损的97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口服NAC组(48例)及静脉注射NAC组(49例);其中口服NAC组患者于增强CT检查前1d开始口服NAC泡腾片(600mg/片)1200mg,2次/d,共2d,并于CT检查前1h静脉注射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注射NAC组患者增强CT检查前1h及检查后第2天各静脉注射NAC4g+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2组患者均于CT检查后均立即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并自由饮水。观察2组患者使用对比剂(碘帕醇)前与使用后48h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glomerularfiltrationrate,eGFR)的变化,并统计2组患者CIN发生率。结果口服NAC组患者SCr及CysC水平较增强CT检查前升高(P〈0.05),eGFR水平较CT检查前降低(P〈0.05);静脉注射NAC组患者增强CT检查前后SCr、CysC及eGF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NAC组患者增强CT检查后SCr及CysC水平较静脉注射NAC组升高(P〈0.05),eGFR水平较静脉注射NAC组降低(P〈0.05);口服NAC组有8例患者接受增强CT检查后48h的SCr明显升高。静脉注射NAC组有1例CIN发生,经校正的四格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47,P=0.033)。结论静脉注射NAC预防CIN的效果较口服给药效果好,临床上对于轻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增强CT检查前、后应静脉途径给予NAC治疗以预防CIN的发生。

  • 标签: N-乙酰半胱胺酸 对比剂肾病 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3种手术体位对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患者的影响,选择最佳手术体位标准。方法将60例经皮肾镜碎石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俯卧位、仰卧位、45°斜仰卧位3组,每组各20例。观察改变不同体位后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对3种体位下建立通道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清石率进行对比。结果3种体位均能顺利完成手术,45°斜仰卧位和仰卧位安置后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较俯卧位更稳定,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清石率等指标优于俯卧位及仰卧位。结论45°斜仰卧位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安全、高效、微创的特点,患者体位舒适,便于术中麻醉检测,术中碎石易排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上尿路结石 经皮肾碎石术 体位
  • 简介:目的比较蔗糖铁注射液与琥珀酸亚铁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讨补铁的途径和方法。方法选择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试验前检测每例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将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补铁组(20例)和口服补铁组(20例),4、8、12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均升高,但静脉组比口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上升速度快于口服组。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C反应蛋白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同时,静脉补铁较口服补铁能更快、更好地改善肾性贫血。

  • 标签: 贫血 肾透析 治疗
  • 简介:湿热是功能性阳痿的病因之一,为了探讨湿热与阳痿的关系,对112例阴囊潮湿,臊臭,下肢酸困乏,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滑的功能性阳痿患者进行血液流变、血脂检查。并自拟五仁凤威汤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兹分析如下。

  • 标签: 治疗 湿热型 功能性阳痿 阴囊潮湿 血液流变 阳痿患者
  • 简介:弱精子症即精子活力低下症,是指射精后1小时内精液检查:精子密度≥20×10^5/ml.而快速直线前向运动精子〈25%。我们门诊自2003年1月-2004年12月的弱精子症病例中属肾阳虚者88例,均以天津曹开镛教授所授河车八味丸加味进行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弱精子症 肾阳虚型 中医治疗 精子活力低下症 前向运动 精子密度
  • 简介:在肿瘤的分子致病机制研究中,TGF-β信号通路(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pathway)是受到全世界科研工作者广泛关注的通路之一。在该通路中活化的TGF-β配体通过与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Ⅰ(TβR1)、Ⅱ(TβR2)和Ⅲ(TβR3)结合而发挥细胞生物学效应,该作用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 标签: TGF-Β 泌尿系肿瘤 Ⅲ型 Β受体 细胞生物学效应 信号通路
  • 简介:目前,对于进展性表浅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治疗仍然存在争议。例如,T1G3的膀胱肿瘤虽然被分类为“表浅性”肿瘤,但其生物学特性与肌层浸润性肿瘤(T2及以上)相同。甚至即使予以密切的监测及密集的膀胱内治疗,仍有53%的患者出现肌层浸润,三分之一的患者最终死于此病。

  • 标签: 肿瘤疗效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浅表性 膀胱尿路上皮癌 膀胱内治疗 早期
  • 简介:在育龄夫妇中约有11%患有不育,其中男性不育占50%。本文收集本院2004年度男性不育症2054例,对其基本病因及中医辨证分进行了归纳分析,以期找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并希望有益于男性不育症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男性不育症 中医辨证分型 病因分析 育龄夫妇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球囊导管阻断在合并Ⅱ、Ⅲ下腔静脉瘤栓的肾癌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自2006年7月至2011年3月治疗的11例合并Ⅱ、Ⅲ下腔静脉瘤栓的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1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4岁(36~66岁),所有患者均经术前CT、MRI或彩超明确肿瘤及瘤栓情况。所有患者术前在DSA下经颈内静脉预置球囊导管在瘤栓附近,术中充盈球囊阻断下腔静脉后再切除肾脏及瘤栓。手术时间为(67.3±12.3)min,手术出血量为(762.3±125.5)ml,术后住院时间为(12.6±1.8)d,无手术或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年生存率为81%,3年生存率为54%。结论经皮球囊导管阻断法在肾癌合并Ⅱ、Ⅲ下腔静脉瘤栓手术中是安全有效的预防瘤栓脱落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肾肿瘤 瘤栓 下腔静脉 经皮球囊导管阻断技术
  • 简介:目的观察间歇性内分泌治疗与持续性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采用间歇内分泌治疗和29例采用持续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发生激素非依赖或疾病进展为观察终点,比较两组患者进展至终点时间,生活质量评价以量表EORTCQLQC30及子量表QLQPR25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持续内分泌治疗组平均治疗期20.4个月,最低PSA平均值为0.025ng/ml;间歇内分泌治疗组第一周期,平均治疗9.7个月,间歇8.7个月,最低PSA平均值为0.026ng/ml。间歇内分泌治疗组平均进展时间为26.6个月,持续内分泌治疗组为22.4个月,两组生存曲线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体生活质量、治疗相关症状等方面评分均无差异。结论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对比持续治疗在延迟疾病进展至激素非依赖时间上没有益处,但能缓解患者经济压力。在不良反应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上两组比较无差异。

  • 标签: 前列腺癌 间歇性内分泌治疗 生活质量
  • 简介:欧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协会指南推荐对于中低危患者应在膀胱电切术(TURBT)后进行即刻灌注,但对此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检索并收集,共纳入13个符合条件的研究,获取到11个随机对照试验中共2278例患者的资料,其中1161例只进行TURBT治疗,1117例TURBT术后分别采取了吡柔比星(THP)、

  • 标签: TURBT pT1 PTA 尿路上皮癌 吡柔比星 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