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为评价特乐定(MFP-ca)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有效和安全,北京协和医院和301医院分别进行了个前瞻,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每个医院分别收集腰椎骨密度降低病人40例,随机分为2组,组病人服用特乐定1片tid(15mgF^+-450mgCa^2+/天),另组病人服用钙剂(450mgCa^2+/天)作为对照,治疗期限为6个月,协和医院特乐定组病人骨密度(BMD)6个月后平均增加2.6%,对照组下降1.7%。301医院特乐定组病人BMD增加2.5%.对照组病人BMD下降0.5%。两个医院的结果都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9和0.0099)。两个医院的前瞻、双盲试验说明,特乐定6个月的治疗对有骨质琥橙的中国妇女腰椎骨密度已有明显增加。该研究同时说明特乐定的治疗是安全可靠的。

  • 标签: 治疗 病人 医院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对照组 谷酰胺
  • 简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有2种:即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于多阶段脊髓型颈椎病以往采用上述方法2次完成,对患者身心及经济影响较大.为此,我科室内从2000年开展了"颈椎前路椎板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及后路半椎板减压椎管扩大术"完成,并取得了良的的效果,作为该手术式相关重要的护理配合难度增加了,但经过护理人员的细致护理,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就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多阶段 一次性手术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前后路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 简介:目前对于直接比较椎间盘摘除术与非手术疗法的疗效结果的资料很少。OstermanH等将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20—50岁,临床上有神经根压迫症状持续6—12周而无绝对手术指征)随机分到微创组和非手术治疗组。50例患者(89%)有2年有效随访。结果:两组在腿痛或下腰痛程度、主观无力、或随访2年中的健康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没有明显的临床差异性,而椎间盘摘除术似乎有更高的复发率,但是在L4/L5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摘除术更优于非手术治疗。结论:腰椎间盘微创摘除术只在由于椎间盘脱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患者的治疗中有定的短期优势。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可能是手术治疗的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这个推测需要进步的论证。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摘除术 随机对照试验 治疗组 微创性 随访
  • 简介:周围神经损伤无论平时和战时都很常见,尤其是腓总神经由于其解剖位置表浅、固定,临床上多见于膝部损伤.也较多见于帽窝内肿物压迫和体位不当压迫所致。本文探讨的是由于体位不当所致的胙总神经损伤.又称自体压迫胙总神经损伤。我院近5年来共收治7例,报告如下。

  • 标签: 压迫 自体 体位不当 腓总神经损伤 常见 膝部损伤
  • 简介:椎间盘退行变是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其特征改变是髓核中蛋白多糖特别是聚合体含量下降、胶原类型的改变及伴随的水分的丢失.

  • 标签: 炎性因子 细胞因子 椎间盘 退变
  • 简介:狭窄腱鞘炎是多发生于屈指肌腱的常见病,患者痛苦大,手指伸屈活动受到限制,伴有疼痛,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狭窄腱鞘炎又称弹响拇、弹响指、板机指。近5年来,我们用自制的小刃刀切割治疗68例89指采用其他方法(如休息、理疗、局部外敷、封闭及口服药物等)无效的患者,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手指狭窄性腱鞘炎 微创治疗 屈指肌腱 切割治疗 局部外敷 口服药物
  • 简介:老年腰背痛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生活状态及质量,其病因多是由于老年骨质疏松造成的。根据中医“肾主骨,生髓”的理论及临床辨证,本组以中药治疗由骨质疏松引起的老年腰背痛72例,经临床观察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腰背痛 老年性骨质疏松 临床观察 中药治疗 常见 肾主骨
  • 简介:脑瘫四肢痉挛多采用四肢关节松解方法但收效甚微,尤其是远期效果较差,多数又回到原有状态.本院自2003年采用选择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方法对12例脑瘫四肢痉挛患者的手术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

  • 标签: 选择性神经根切断术 外科治疗 手术方法 脑瘫
  • 简介:患者,李某,男,39岁,农民,因“2米高处坠下,左手掌于上肢伸直内旋位时着地右肩部疼痛,活动受限3小时于1998年元月15日就诊我院。查:般情况好,心、肺、腹均(-),全身无伤痕。骨科所见:右上臂呈内收内旋位,右肩关节弹性固定,肩峰异常突起,肩前...

  • 标签: 单纯性 肩关节后脱位 封闭治疗 症状
  • 简介:检测了220例糖尿病患者的桡骨骨密度(BMD)、血钙(ca)、磷(P)、硷性磷酸酶(ALP)、空腹血糖(FBG)、C肽、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索(CT)、24小时尿Ca和羟脯氨酸(HOP)。结果显示骨量减少有94例.为42.7%,其中BMD1SD44例,占20%,-2SD50例,占22.7%。BMD减少组24小时尿Ca、HOP、ALP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P<0.01);年龄、病程、血糖控制水平及伴糖尿病肾病是BMD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NIDDM组中,BMD与C肽/FBC的比值呈正相关(r=0.546,P<0.01)。

  • 标签: BMD 骨量减少 糖尿病性 C肽 SD ALP
  • 简介:肩锁关节脱位是肩部常见损伤之.大部分为直接损伤所致.Allman把肩锁关节损伤分为3度,对于Ⅰ、Ⅱ度损伤,般采用非手术治疗.Ⅱ度的肩锁关节完全脱位是手术治疗的指征.完全肩锁关节脱位手术修复的方法很多,但因内固定困难,常导致治疗失败.致使疗效差异大。作者总结1992年6月~1997年6月14例病例,将张力带原理应用于完全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失败 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 张力带钢丝 疗效 手术修复 常见
  • 简介:腰椎管狭窄症既往多采用全椎板切除或半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虽可达到彻底减压的目的,但对脊柱稳定性影响较大,尤其是多节段狭窄者.2000~2003年,作者采用多节段开窗选择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3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标签: 治疗 减压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多节段 脊柱稳定性 半椎板切除
  • 简介:目的本研究通过定量CT进行骨密度的测定,分析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的变化,确定易发生骨折的骨密度标准值,即骨折阈值;并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深圳地区骨折患者男性60人,女性64人,通过X线平片确定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用定量CT(QCT)测量椎体横断面中部的松质骨结构,通过软件处理得到L1、L2、L3总的松质骨中骨矿(Ca—HA)密度数值(mg/cm^3)。结果①骨密度值与年龄呈负相关,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随之降低,按P〈0.05确定易发生骨折的BMD阈值,男性为109.26mg/cm^3,女性为100.19mg/cm^3;②男性和女性间椎体、髋骨骨质疏松性骨折均有显著差别(P〈0.01)桡骨及其他部位骨折男性和女性间无差别(P〉0.05)。结论①男性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密度阈值为109.26mg/cm^3,女性为100.19mg/cm^3;②随着年龄的增大,骨密度的丢失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病理性骨折的病理基础,外力作用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诱因。

  • 标签: 定量CT 骨密度 骨折阈值 骨质疏松 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病灶彻底清除后,自体髂骨块椎间植骨联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的效果.方法1999年6月~2004年4月期间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89例,其中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椎间植骨,前方或侧前方内固定73例;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椎间植骨,后路内固定16例.术后支具保护6个月,正规抗结核化疗12个月.根据术前、术后及最后次随访的X线平片分析融合情况和畸形矫正的进展.结果随访1~5年,平均28个月;除2例复发、1例内固定松动、2例出现药物性肝炎、2例出现供骨区严重疼痛外,无其他并发症;88例获骨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术前、术后、最后次Cobb角分别为35.3°、16.3°、19.5°.结论对合适的病例,该法可有效稳定脊柱、维持其畸形的矫正;达到牢固地融合,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脊柱结核 自体骨 内固定器 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期病灶清除、脊髓减压、前方畸形矫正、植骨融合内固定的疗效.方法本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43.3岁(15~66岁).病变部位:胸椎8例,胸、腰椎7例,腰椎4例.2个椎体13例,3个椎体5例,4个椎体1例,无跳跃型.椎旁脓肿15例,髂窝流注脓肿4例.本组患者皆伴有后凸畸形,平均Cobb角44.7°.术前血沉正常5例,其余为22~127mm/h.本组患者术前应用三联(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化疗2周,手术采用期病灶清除、脊髓减压、前方钛网支撑畸形矫正、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化疗持续10个月,定期进行脊柱影像学检查和血沉、肝功能检查.结果刀口皆为Ⅰ期愈合,无窦道.最先解除的症状是疼痛,随访8~29个月(平均17个月),畸形矫正、植骨融合满意,未见内固定失败;后凸角度平均矫正21.3°,脊髓功能皆有不同程度地恢复.3例胸、腰段结核术中出现胸膜破裂,1例术后气胸;4例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1例钛网位置欠佳.无脓胸发生和迟发性脊髓功能丧失.术后血沉恢复正常时间为2~8个月.结论胸、腰椎脊柱结核期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同时前方钛网支撑畸形矫正和脊柱稳定性重建,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未见使用在脊柱结核治疗过程中的支撑物和内固定物产生的不良反应.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结核外科手术
  • 简介:本实验给大鼠肌肉流向地塞米松(0.1mg/100g体重),分别喂食低钙饲料和高钙饲料,观察大鼠骨灰重,骨密度,骨组织学形态及体内雌二醇,PGE3、1,25-(OH)2-D2和cAMP的变化。结果表明,低钙组大鼠骨盐丢失明显,且血中雌二醇,1,25-(OH)2-D3下降,而PGE2和cAMP则升高,高钙组大鼠则无上述变化,接近正常大鼠水平,说明钙剂可对抗地塞米松对骨代谢的影响。

  • 标签: 正常大鼠 钙剂 骨质疏松 地塞米松 实验性 雌二醇
  • 简介: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选择切断术治疗成人脑瘫手部畸形的疗效,为临床治疗痉挛脑瘫提供种选择方法.方法:本组总结成人脑瘫6例,男3例,女3例.年龄19~29岁,平均24岁.采用电刺激测定,高选择周围神经切断术,降低上肢肌张力,同时应用肌腱转移术矫正手部畸形.结果:SPN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切口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点.结论:选择周围神经切断术治疗脑瘫,效果安全、可靠,可达到SPR术同样的效果.

  • 标签: 脑瘫 选择性神经切断 手部畸形 成人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在回顾手术治疗退行脊柱侧凸进展的基础上,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在退行脊柱侧凸矫治的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1999年7月~2002年7月,本院骨科连续治疗32例退行脊柱侧凸患者,其中7例先行期前路脊柱松解,二期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矫形,后外侧植骨融合;16例行后路椎管减压、PLIF椎体间支撑融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9例行后路椎管减压、椎板截骨短缩、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没有出现切口感染,2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症状,4例出现症状对侧的下肢痛,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本组全部病例随访18个月~3年,平均2.4年.全部病例无断钉、断棒,无交界后凸.术前、术后及18个月随访时进行Oswestry评分,统计结果表明术后和18个月随访时ODS评分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充分减压的前提下,椎弓根螺钉三维矫正技术对退行脊柱侧凸可达到满意的纠正,重建脊柱稳定性,适当的前路松解和椎体间支撑植骨有利于矢状面畸形的改善,减少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退行性 脊柱侧凸 椎弓根螺钉 矫形 随访 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