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多学科疼前治疗是近年来正在兴起的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的新方法.它是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理念,以改善患者功能状况和减轻痛苦为目标。以生物疗法.心理学疗法、物理疗法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等为内容的综合性治疗方式。其效果可靠。经济效益显著。本文对多学科疼痛治疗方式的发展、临床应用.原则以及功效进行了简要介绍,旨在为临床医师治疗慢性疼痛患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多学科疼痛治疗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成本-效益
  • 简介:一直以来,慢性疼痛困扰着许多人,并且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最近,研究人员通过对动物的研究弄清了神经细胞上的受体是如何调控慢性炎性痛的。这些发现将有助于研制出用于治疗这种慢性疼痛的新药。

  • 标签: 炎性痛 受体 慢性疼痛 治疗 神经元 新药
  • 简介:目的:研究异丙酚(propofol,Pro)对急性分离大鼠海马CAl区锥体神经γ-氨基丁酸A型(GABAA)受体的作用。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结果:(1-300)μmol/LPro可以直接激发内向电流(Ipro),Ipro可被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阻断;(0.01-30)μmol/LPro能增强GABA诱发的内向电流(IGABA),洗脱后,电流恢复。结论:Pro既能直接激活GABAA受体,又能通过增强GABA的作用变构调控受体;海马区GABAA受体可能是Pro的重要药靶。

  • 标签: 异丙酚 Γ-氨基丁酸受体 海马神经元 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 简介:麻醉师比其他医师更易对一些药物上瘾,研究者调查这一现象时发现,手术室的空气里含有静脉注射麻醉药的成份。可能正是由于长期暴露在这些化合中,使人脑对它们变得更加敏感。“手麻醉药”吸多了以后,麻醉师就更易滥用药物了。

  • 标签: 麻醉药 成瘾 医师 手术室 静脉注射 滥用药物
  • 简介:1病历报告病例1:患儿8岁,男性,体重23kg,营养状况一般,既往无惊厥史。因右肱骨髁上骨折拟在病房治疗室施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选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前药鲁米那钠50mg、阿托品0.3mg肌注。患儿意识清楚,稍显紧张。麻醉前EKG示实性心律,HR109bpm,SpO298%。

  • 标签: 利多卡因中毒 惊厥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肱骨髁上骨折 石膏外固定术 病历报告
  • 简介:目的:制作缺氧鼠脑神经缺氧反应的模型,采用丙泊酚进行预处理或后处理,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脑保护效应,从细胞水乎阐明丙泊酚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取培养12天的胎鼠大脑神经,随机分为四组:①正常对照组;②缺氧组:置于37℃95%N2+5%CO2的环境中30min;③丙泊酚预处理组:于缺氧前60min换入含有14μmol/L和56μmol/L丙泊酚的培养液。随后缺氧30min④丙泊酚后处理组:于缺氧后即刻加入含有14μmol/L和56μmol/L丙泊酚的培养液,作用60min。三组在缺氧后1h、2h、4h、6h和24h分别采用MTT(改良四甲基偶氮唑盐)细胞酶学分析法、硝酸还原酶法和分光光度法,分组比较各组神经神经细胞活力(OD值)、NO(一氧化氮)产量和NOS活性。结果:①缺氧30min可使神经细胞活力下降,NO产量增高,NOS活性增强;②用14μmol/L和56μmol/L丙泊酚预处理和后处理的缺氧鼠脑神经,其神经细胞活力在复氧后各时段均增加,两浓度之间无显着性差异;③用14μmol/L和56μmol/L丙泊酚预处理缺氧鼠脑神经,在复氧后的前4h细胞NO产量和NOS活性降低,两浓度之间无显着性差异,而用14μM和56μM丙泊酚后处理的缺氧鼠脑神经,在复氧后的前4h,只有56μM丙泊酚组细胞NO产量和NOS活性降低,而14μM组与单纯缺氧组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在缺氧条件下,用较低浓度丙泊酚预处理神经,就可阻断缺氧造成的神经细胞损伤,保护时间窗延长至缺氧后4h,故可产生早期的神经保护作用。如果采用丙泊酚后处理的方法,则必须提高丙泊酚的浓度。丙泊酚早期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NOS活性和抑制NOS合成而实现的。

  • 标签: 丙泊酚 脑神经元 神经细胞活力 NO 缺氧反应 胎鼠
  • 简介: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沙土鼠海马CAI区延迟性神经死亡与海焉羟自由基产生和ATP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建立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0min时,于同一时间应用病理检查判断脑缺血后延迟性神经死亡情况,高效液相结合电化学检测器方法测定海马羟自由基含量,以及高效液相紫外检测器测定海马ATP含量。再分别再灌注6h、48h和96h后处死。结果:脑缺血再灌注48h时,海马CAI出现少数延迟性死亡神经;再灌注96h时,海马CAI区出现明显的延迟性神经死亡。脑缺血再灌注6h时,海马羟自由基含量明显增加(P<0.01),但在再灌注48h和96h时,海马羟自由基含量与假手术组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脑缺血再灌注后沙土鼠海属ATP、ADP和AMP含量呈进行性下降(P<0.001)。结论:延迟性神经死亡主要与脑缺血后细胞持续的能量代谢障碍有关,而与脑缺血后羟自由基产生的关系较小。

  • 标签: 脑缺血 延迟性神经元死亡 海马 羟自由基 ATP 电化学检测器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成人桡动脉测压第穿刺法的临床应用情况,同时重温一下桡动脉解剖情况。方法:选择40例需行桡动脉穿刺测压的成人患者,按要求使患者前臂取中立位,略向尺侧偏10°-15°桡侧向上,固定前臂,用22G动脉留置针穿刺重管。结果:33例一次穿刺成功,5例第针穿刺成功,2例因穿刺不成功改其它部位行有创动脉压监测。结论:桡动脉IBP广泛用于复杂病情手术及危重病人的动脉血压监测,当桡动脉第一穿刺点因故不能进行时,成人桡动脉则压第穿刺法为IBP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结合解剖学基础与临床操作,证实了成人桡动脉测压第穿刺法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此法在患者俯卧位或改变体位时穿刺尤现方便可行。

  • 标签: 成年 桡动脉有创测压 第二穿刺法 临床应用 体位
  • 简介:次中日韩神经外科麻醉研讨会(The2ndChina-Japan-KoreaJointSymposiumforNeuroanesthesia)定于2006年4月14~16日在日本大阪(Osaka)召开。交流内容包括三国神经外科麻醉的现状、基础研究进展、临床研究进展、病例讨论等。

  • 标签: 神经外科麻醉 二次 临床研究进展 基础研究 病例讨论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