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刚被诊断出糖尿病“糖友”常常不知道该吃什么,如何吃。在此,笔者想介绍一下自己在饮食方面的经验。大家可以借鉴,不对之处也欢迎批评指正。我发现身边许多“糖友”在患病初往往采取一种极端饮食方法——节食,这种做法万万不可取!应该保证一天总进食量,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 标签: 饮食方面 糖尿病 饮食方法 进食量
  • 简介:最早五禽戏可以追溯到我们远古时代。现在流行五禽戏则是神医华佗所创。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围绕“虎、鹿、熊、猿、鹤”这五种动物形态进行编排。

  • 标签: 万变不离其宗 五禽戏 熊行 形态
  • 简介:肾病在维持血糖稳态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生理作用:肾病每天可过滤近200克葡萄糖,并且重吸收所有这些葡萄糖以保持热量。这一机制由肾近端小管第一段水平可溶性葡萄糖转运蛋白活性来调节。在正常个体中,SGLT2负责至少90%葡萄糖吸收。

  • 标签: 葡萄糖转运蛋白 新靶点 糖尿病 治疗 肾近端小管 葡萄糖吸收
  • 简介:糖尿病作为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其大血管病变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在临床很常见.冠心病是一种多病因疾病,其主要危险因素为高龄、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此外,近年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胰岛素抵抗及血纤维蛋白原和某些凝血因子增高均与此病有不同程度相关性.早在1999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就提出了"糖尿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2001年公布指导美国冠心病防治美国胆固醇教育项目专家组关于成人高胆固醇血症筛选、评估、治疗第三次报告(简称ATPⅢ)[1]也将糖尿病提高到冠心病等危症高度,所谓冠心病等危症是指"无冠心病者10年内发生主要冠心病事件绝对风险与已有冠心病者等同状态".这种理念揭示出糖尿病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重要地位,为临床治疗提出新思考.

  • 标签: 糖尿病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新理念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全身代谢性疾病
  • 简介:我院自2005年1月以来,应用诺和锐30特充,治疗诊断2型糖尿病1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6例2型糖尿病人,皆为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1999年提出糖尿病诊断标准,在门诊诊断时口服75克葡萄糖标准OGTT试验确诊、未行任何治疗病人。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65岁,平均53.7岁。其中3例有家族史,2例合并血脂代谢异常,2例合并有高血压。其余9例无糖尿病家族史及高血压、甲亢、肝肾疾病等危险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诺和锐30 诊断 治疗 疗效 糖尿病家族史
  • 简介:2016年9月27日,三诺生物在长沙完成收购美国PTS交接仪式。这标志着三诺从以前血糖仪普及推动者,向糖尿病专家迈进。三诺生物自2002年创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血糖仪研发、生产、销售,其产品以“准确、简单、经济”特点,迅速占领中国市场,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实现血糖健康管理。

  • 标签: 糖尿病 PTS 美国 收购 诊疗 智慧
  • 简介: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572例诊断糖尿病患者,均进行免散瞳眼底摄片,按伴或不伴视网膜病变将患者分为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组(DR组)和不伴视网膜病变组(NDR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和生化指标上差异,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危险因素。结果:在572例患者中,61例(10.7%)患者合并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组与不伴视网膜病变组相比,合并高血压比例更高(P〈0.05),糖化血红蛋白、高甘油三酯水平更高(P〈0.05)。不同年龄段诊断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水平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患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讨和分析西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1年1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100例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西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经治疗后,血糖均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对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病情,降低血糖,在今后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西格列汀 阿卡波糖 2型糖尿病 效果
  • 简介:收集30例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给予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PG和HbA1c相较于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胰岛细胞功能指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DPP-4抑制剂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诊断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更好,不良反应轻,不失为一种很好治疗方案。

  • 标签: 糖尿病 DPP-4抑制剂 西格列汀
  • 简介:短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泵入胰岛素强化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在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期间,血糖很快被控制在目标水平,在治疗后3~6个月,复查血清C肽胰岛B细胞功能,发现胰岛素峰值,胰岛素分泌曲线明显回升。40例中有11例胰岛素用量较少,血糖控制平稳,停用胰岛素,仅依靠运动、饮食治疗;有7例依靠运动、饮食治疗+口服二甲双胍或艾汀治疗,血糖控制理想;有10例口服降糖药物;有12例小剂量胰岛素诺和灵30R皮下注射治疗,血糖控制均较为理想。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血糖控制及胰岛功能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

  • 标签: 胰岛素泵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与胰岛素泵治疗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该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BG、2hPG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8.33%,较对照组29.17%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对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有利于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比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更具有优势。

  • 标签: 新诊断2型糖尿病 胰岛素泵 皮下注射胰岛素 临床效果
  • 简介:我是一名2型糖尿病患者,已经有20多年病史,是咱们杂志忠实读者。我血糖控制一直较好,至今未有明显并发症。我用药情况是:早、晚用诺和灵30R,中午用糖适平和拜唐苹。

  • 标签: 诺和灵30R 糖尿病患 血糖控制 用药情况 并发症 拜唐苹
  • 简介:有病人家属抱怨,说她活不下去了,丈夫刚检查出糖尿病,孩子也跟着检查出糖尿病了。她不知道接下来生活该怎么过,脑子里想了很多事情,甚至想到死。

  • 标签: 香味 太阳 病人家属 糖尿病 检查
  • 简介:外面流淌着七月火,烈日炎炎,酷暑难耐。在这酷热难挡日子里,本刊时刻牵挂着广大病友安康。为病友们安度盛夏,我们用甘露、花香、关爱为您调好了一杯浓郁清爽琼浆,并送上清澈透明心境,欢快喜悦心情。寄希望于您做到:静心养神,多喜少忧;多饮水、不贪凉,饮食定量、营养平衡,健健康康度酷暑。

  • 标签: 夏日 营养平衡 病友
  • 简介:随着时间飞逝,转眼已是七年,我如今是一名有着七年病史糖尿病患者,回想起当初与生死擦肩而过往事,依然让我"毛骨悚然",但庆幸有父母陪在我身边。

  • 标签: 糖尿病 治疗 患者 疗效 饮食习惯
  • 简介:二、运动可以改善β细胞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胰腺内β细胞开始逐渐丧失功能,体内细胞对胰岛素也变得越来越不敏感。这两个因素都会增加患糖尿病风险。密西根大学医学博士Annette最近发表了一份研究:运动可以改善正处于糖尿病易发阶段老年人β细胞功能。

  • 标签: 运动 Β细胞功能 密西根大学 医学博士 糖尿病 胰岛素
  • 简介:主食是指组成当地居民主要能量来源食物,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即是谷类作物。例如大米、白面、玉米及其制品,有的地方薯类也是主食一部分。

  • 标签: 主食 隐患 能量来源
  • 简介:1血糖概念人体内糖种类好多,有多糖、双糖、单糖。血糖只是指血液中葡萄糖而言,不包括果糖、半乳糖等单糖。正常人血糖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也就是说血糖只是在一个狭窄范围内变动。多数人空腹血糖多在3,3~6.1mmol/L之内,餐后半小时及1小时血糖不超过11.11mmol/L范围。血糖来源包括食物消化、吸收、肝内储存糖原分解、从脂肪和蛋白质糖异生等。血糖去路,包括氧化转为能量;转化为糖原储于肝脏、肾脏和肌肉中;转变为脂肪和蛋白质等其他营养成分加以储存。人体调节血糖重要系统和器官包括内分泌神经系统。肝脏能通过储存和释放葡萄糖来调节血糖,神经系统可通过对糖类摄取、消化、利用和储存等直接作用来调节血糖;也能通过内分泌系统间接影响血糖;而内分泌系统则可分泌多种激素调节血糖。肝脏、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共同合作,维护着血糖稳定。

  • 标签: 血糖测定 内分泌系统 mol/L 神经系统 调节血糖 食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