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晚期心电图改变特点。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孕妇来分析,其中GDM1组有7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DM2组35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同期选取10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均在入院产前行心电图检查,对其心电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孕晚期心电图异常率为26.0%,GDM1组为34.7%,GDM2组为45.7%,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窦性心动过速最常见,其次为ST-T改变及短PR间期。结论妊娠期晚期患者的心电图出现异常情况的几率比较高,和患者合并症状的程度有直接联系,高龄孕妇以及有和保证的孕妇推介接受心电图检查,保证临床分娩的安全性,确保母婴健康,避免不良妊娠结局。

  • 标签: 妊娠晚期 心电图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干预治疗与妊娠结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患者,观察组给予干预治疗,通过饮食、药物、运动等方法。对照组未给予干预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妊娠结局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孕妇并发症、围生儿的并发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给予干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糖的变化,同时妊娠患者的分娩方式以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降低。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干预治疗 妊娠结局
  • 简介:抽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GDM并发酮症酸中毒孕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针对性治疗,对照组不采取治疗方法,对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经针对性治疗后分娩结局好于对照组,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孕妇产后情况较好,数据间经对比计算后统计学意义形成。结论:妊娠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选择针对性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孕妇的妊娠结局,提升自然分娩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妊娠糖尿病(GDM) 酮症酸中毒 妊娠结局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护理中应用连续性护理对患者的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选在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治疗的妊娠期伴糖尿病患者102例,依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划分成连续组与常规组,每一组患者51例,观察护理的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FBG指标、2hBG指标、HbA1c指标均发生改善,连续组改善的效果相对明显(P〈0.05);常规组黄疸、早产、胎儿畸形、巨大儿、羊水过多、感染、妊娠高血压、剖宫产与产后出血发生情况与连续组相比,数值明显要大于连续组(P〈0.05)。结论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护理中应用连续性护理能够改善患者母婴结局,值得应用。

  • 标签: 连续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探讨膳食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体重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4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14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干预组,对其实施孕期膳食营养干预;另选同期140例未进行膳食营养干预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常规组,对比患者妊娠期间体重及妊娠结局。结果干预组孕妇孕期体重比常规组小,且干预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数值也小于常规组;干预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及分娩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膳食营养干预,有助于患者孕期体重控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膳食营养 体重 妊娠解决
  • 简介:目的分析个体化护理改善妊娠糖尿病孕妇血糖水平的作用。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给予个体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孕妇血糖指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孕妇血糖指标值、早产率、妊高症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接受个体化护理后,可有效的改善孕妇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母婴预后。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水平 改善作用
  • 简介: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G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采取产科常规营养指导干预,观察组(25例)进行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孕妇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GDM患者应用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利于其更好的管理、控制血糖,达到改善妊娠结局及降低并发症的效果。

  • 标签: 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控制 妊娠结局 并发症
  • 简介: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在2糖尿病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该院2015年3月—2017年6月接诊且行椎管内麻醉的46例2糖尿病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抽签法将之随机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23例。予以实验组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治疗,予以对照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治疗。综合分析两组术后睡眠状态的改善情况,比较患者满意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术后1个月的PSQI评分为(9.17±0.81)分,明显比对照组的(10.93±0.76)分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率为100.00%,明显比对照组的86.96%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2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椎管内麻醉手术治疗过程中,对其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方案,可有效改善其睡眠状态,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2型糖尿病 椎管内麻醉 睡眠状态
  • 简介:选取48GDM患者为观察组,48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根据血糖值水平将观察组患者分为A组与B组。结果观察组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17%;A组妊娠结局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孕妇不同血糖值水平与其妊娠结局之间存在相关性关系,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而言,其异常血糖项目数量的增加可提升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概率。

  • 标签: 血糖值水平 妊娠结局 影响
  • 简介:目的该研究重点探讨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对象来自于该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被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188例患者,均对其进行血糖控制指导及治疗,同时按照治疗结果将其分为研究1组(血糖控制达标)和研究2组(血糖控制未达标),并随机抽取同期健康妊娠且糖耐量试验正常的孕妇120名为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孕产妇及新生儿结局情况。结果与其他两组相比较,研究2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产后出血以及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明显更高(P〈0.05);研究2组早产、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在新生儿低血糖指标对比中,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血糖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控制水平 母婴结局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临床路径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妊娠期糖尿病孕妇6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根据护理临床路径的内容采取个体综合性护理干预,包括心理、饮食、运动、药物、出院指导及胰岛素注射笔的使用。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个体综合性护理干预后,统计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明显降低。出院6个月回访统计观察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临床路径临床使用方便、有效,根据计划全程实施个体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水平及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机率。

  • 标签: 妊娠期 糖尿病 护理临床路径 护理干预
  • 简介:回顾性分析134例GDM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56例给予常规的干预,观察组28例给予个体化营养治疗。结果干预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血糖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早产等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等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治疗GDM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GDM) 个体化营养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分析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应用不同麻醉方法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5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根据分娩时的麻醉方式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的28例患者应用全身麻醉,观察组28例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经麻醉后的不同时期血糖浓度,并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产妇在T1、T2、T4、T54个时间点的血糖浓度均明显高于T0;T3时刻的血糖浓度明显低于T0,在T0时刻两组产妇的血糖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T1、T4、T53个时间点的血糖浓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er评分为9分所占的比例(42.86%)和10分的比例(46.43%)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9分(7.14%)、10分(2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硬膜外麻醉对血糖的影响较小,改善母婴值得临床推崇。

  • 标签: 全麻 硬膜外麻醉 妊娠期糖尿病 围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以1:1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知识掌握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与餐后2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结论优质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优质护理 血糖控制
  • 简介:选取GDM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并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营养干预。结果观察组FPG、2hPG较对照组降低,血糖控制时间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酮症酸中毒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巨大儿、窒息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给予GDM患者胰岛素泵联合个性化营养干预治疗可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胰岛素泵 个性化营养干预 妊娠期糖尿病 疗效
  • 简介:目的探究良好的产时护理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产妇阴道分娩安全性的价值。方法该文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的80例糖尿病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则在产时对其进行良好的护理,加强对于产妇的饮食干预以及心理干预,并且在新生儿出生后对其进行及时的护理,在这一过程中应对于产妇以及新生儿的相关数据进行记录,以方便进一步的探究。结果实验组4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均在护理过程中良好的对于血糖进行了控制,并且顺利的从阴道分娩。对照组的效果较实验组有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良好的产时护理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不仅能够帮助产妇缓解负面情绪,提升分娩质量,还能够很大程度的对于产妇的满意程度进行提升,在今后的临床中可以对于这一方法进行广泛的使用。

  • 标签: 产时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 阴道分娩 安全性 价值
  • 简介:目的研究个性化阶段护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围生期母婴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抽选2013年8月—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98例,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阶段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围生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窒息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巨大儿、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给予个性化阶段护理能显著降低母婴围生期并发症,效果确切。

  • 标签: 个性化阶段护理 妊娠糖尿病 围生期 母婴并发症
  • 简介:收治的小儿厌食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选择健胃消食片加维生素B治疗,观察组患儿予以本院自拟健脾和胃汤治疗,4周。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二组中医证候积分、血红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二组的血红白蛋白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应用自拟健脾和胃汤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厌食症可提高的治疗效果,且增加患儿的血红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含量,促进患儿营养的吸收。

  • 标签: 小儿 脾胃虚弱 自拟健脾和胃汤 厌食症
  • 简介: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88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孕妇,随机分组各组44例,实行常规治疗孕妇设为对照组,实行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孕妇设为观察组。结果:治疗后,对照组FBG、1hBG、2hBG值以及并发GDM的概率(45.45%)高于观察组以及GDM概率(6.82%),差异(P〈0.05)。结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孕妇在治疗中应用左旋甲状腺素可显著调节血糖值,降低并发GFM的概率。

  • 标签: 左旋甲状腺素 妊娠期糖尿病(GDM)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临床作用
  • 简介: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的70例T2DM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4.29%)护理满意度(97.14%)也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对T_2DM老年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较好。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2型糖尿病(T2DM) 老年患者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