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射频治疗胃肠息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45例胃肠息肉经内镜行射频治疗。结果所有息肉均脱落消失,治愈率为100%,均为一次性治愈,37例随访3~12个月未见复发,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结论射频对胃肠息肉的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胃肠息肉 射频治疗 经内镜 治愈 随访 不良反应
  • 简介:我们自2000年以来开展了在CT导引下的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囊性肝虫病,共治疗6例7个肝虫囊肿,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CT导引 经皮穿刺 硬化治疗 肝包虫囊肿
  • 简介:背景:近年研究显示,荜茇酰胺(PL)在诸多恶性肿瘤中可通过升高活性氧(ROS)水平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然而其对胃癌细胞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PL对人胃癌细胞株MKN45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PL以及caspase抑制剂、抗氧化剂单独或联合处理MKN45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细胞内ROS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XIAP、cleaved-caspase3、7、9、cleaved-PARP、p53及其下游靶基因p21、GADD45α、PUMA表达。结果:PL可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MKN45细胞增殖,经PL处理的MKN45细胞G1期细胞比率、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ROS水平显著升高,抗凋亡蛋白XIAP表达下调,caspase依赖性凋亡途径、p53及其下游靶基因激活。抗氧化剂NAC或广谱caspase抑制剂Z-VAD-FMK预处理可逆转PL的促ROS生成以及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结论:PL能抑制MKN45细胞增殖,使细胞发生G1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其抗肿瘤效应的作用机制可能为升高肿瘤细胞内ROS水平,进而激活p53和caspase依赖性凋亡途径。

  • 标签: 荜茇酰胺 活性氧 肿瘤抑制蛋白p53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细胞凋亡 胃肿瘤
  • 简介: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指一组无器质性原因的慢性或间歇性的上消化道症状。本病是近20年来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观念的改变而提出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胃肠道症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功能性症状。本文采用多潘立酮加低聚木糖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4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多潘立酮 低聚木糖 联合用药 药物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肝虫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2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4例肝虫病患者,52例接受经腹腔镜下内囊摘除术,另外52例采用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内囊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患者胆漏检出率为80.8%,明显高于腔镜组的63.5%(P〈0.05);术中出血量为(33.2±20.8)ml,明显少于腔镜组的【(82.1±45.3)ml,p〈O.05】;胆漏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拔管时间、肠腔排气时间、住院日分别为9.6%、13.5%、(11.5±4.6)d、(1.8±0.7)d、(10.5±5.3)d,明显优于腔镜组的【34.6%、36.5%、(24.3±7.8)d、(3.3±0.6)d、(17.1±7.8)d,P〈O.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肝虫病患者,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与传统单纯应用腹腔镜手术比,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肝包虫病 肝包虫内囊摘除术 腹腔镜 胆道镜
  • 简介: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治疗脓毒症合并肝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在脓毒血症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45例接受异甘草酸镁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30例只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2周。结果治疗前,联合组患者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分别为271.2±56.4U/L、292.5±77.4U/L和83.2±22.6μmol/L,对照组则分别为283.1±62.3U/L、297.5±83.3U/L和90.3±27.3μmol/L(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0.9±16.5U/L、41.3±14.5U/L和14.7±5.4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8.4±20.5U/L、70.2±18.8U/L和21.2±10.3μmol/L,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脓毒血症合并肝功能损伤患者疗效显著,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 标签: 肝损害 脓毒血症 异甘草酸镁 还原型谷胱甘肽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