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一、前言在现代预防医学中,疾病的观念一直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早期检出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在于提高无症状个体和疾病危险个体的存活率.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68年发布了一组基本标准[1],作为程序的参考:①被疾病是重要的常见健康问题;②治疗有效;③具备能为公众所接受的诊断工具;④疾病早期阶段无症状,对疾病的自然史有充分了解;⑤随访程序有效并具有成本-效益优势.

  • 标签: 疾病筛查 治疗 疾病 无症状 结直肠癌 常见
  • 作者: 姜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医师在线》2019年第21期
  • 机构:隆昌市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2150
  • 简介:消化道癌症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通常分为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类型。这些癌症在早期时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容易被忽视,直到疾病进展到晚期时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如肿块、消瘦、便血等。而在晚期时治疗难度较大,预后也不太乐观。因此,对消化道早癌的非常重要,可以在疾病发展到晚期前发现并及时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本文将从消化道早癌的定义、查对象、方法、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

  • 标签: 消化道;早癌筛查
  • 简介: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亚洲国家,其发病率逐年升高。鉴于结直肠癌是能早期诊断和预防的少数肿瘤之一,其和监测受到许多国家胃肠病学专家的关注。本义摘录第六屑上海困际胃肠病学会议中欧美和亚太地区专家对结直肠癌防治的专题报告,着重介绍结直肠癌和监测以及化学预防的一些推荐和建议。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普查 人群监测 治疗
  • 简介:一、引言食管癌(esophagealcancer,EC)是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食管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8位,死亡率居第6位[1]。我国是食管癌最高发的国家之一[2],每年食管癌新发病例超过22万例,死亡约20万例,提高我国食管癌诊疗水平是艰巨而紧迫的医学研究难题。

  • 标签: 食管癌 共识意见 癌筛查 专家 诊治 内镜
  • 简介:结直肠癌是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肿瘤,预后差,病死率较高。常用的结直肠癌方法包括普通结肠镜检查、弯曲乙状结肠镜检查、愈创木脂化学法粪隐血试验、免疫化学粪隐血试验、粪便DNA检测、CT结肠成像以及血清癌胚抗原检测等,但这些检查均有缺陷。SEPT9DNA甲基化水平升高与结直肠癌的发生相关,检测外周血SEPT9DNA甲基化水平进行结直肠癌,适合在易感人群中推广普及。本文就外周血SEPT9DNA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筛查 SEPT9 DNA甲基化 诊断
  • 简介:结直肠癌(CRC)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外周血SEPT9基因甲基化在大量研究中被证实是CRC的特异性生物学标记物,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较之目前常用的粪便隐血试验、血清肿瘤标记物和结肠镜具有一定优势,但在腺瘤、息肉等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有限,用于评估CRC术后复发和放化疗效果的潜力则尚需进一步临床验证。本文就外周血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在CRC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筛查 早期诊断 DNA甲基化 SEPT9基因
  • 简介:长病程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癌变风险增加,进而发展为UC相关性结直肠癌(UC-colorectalcancer,UC-CRC)。UC-CRC是长病程UC患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而多数UC-CRC都是由异型增生发展而来,因而识别高危人群,早期监测和诊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目前临床上监测主要依靠内镜+病理活检,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内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同时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一些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也被发现可用于早期UC-CRC的监测。本文就目前UC癌变监测的现状、内镜监测及生物标志物监测的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结直肠癌 监测 内镜 生物标志物
  • 简介:DNA/miRNA基因甲基化作为一种新的结直肠癌非侵入性标志物,被证实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目前有大量有关检测血液、粪便中DNA/miRNA基因异常甲基化查结直肠癌的研究,但仅有个别商业化的甲基化基因试剂盒小规模应用于临床实践。本人将对目前有关检测血液/粪便中DNA/miRNA基因异常甲基化查结直肠癌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其潜在的临床价值。

  • 标签: DNA/miRNA基因 甲基化 结直肠癌 生物标志物 筛查
  • 简介:目的:分析胃功能四项(PGⅠ、PGⅡ、PGR、HP)在胃癌初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经本院胃镜检查且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4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30例,胃溃疡患者3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癌患者PGⅠ、PG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GⅡ水平无差别(P>0.05);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癌患者的H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功能四项联合指标监测适用于早期胃癌的初,尤其适用于不宜做胃镜或不愿意做胃镜

  • 标签: 胃癌初筛 胃蛋白酶原Ⅰ 胃蛋白酶原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