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急症,典型病例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少数病人以腹痛为主诉,缺乏明显胸痛、胸闷症状,在就医初始容易误诊。我们自1998年以来,收治急性心肌梗死215例;其中以腹痛为主要表现就医者18例,现回顾分析如下。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腹痛 症状 发病机理 迷走神经 心肌酶
  • 简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从对双胞胎研究和分离分析(segregationanalysis)结果发现,HBV感染的后果至少部分是由宿主遗传背景决定的,目前已有许多的研究正在试图探讨影响HBV感染后果的人类疾病易感基因。从遗传学观点看,HBV感染的后果是由许多遗传学和环境学因子综合决定的,一些人类基因可能增加或降低HBV感染的易感性,但是这些易感基因单独一个却不足以起到效果,这就降低了连锁分析(limkageanalysis)的能力,并可能解释为什么疾病关联(diseaseassociation)研究

  • 标签: 慢性HBV感染 宿主遗传 等位基因频率 MHCI类分子 易感基因 HBEAG
  • 简介:病例:患者男,农民,63岁,因咳嗽、气促2个月,加重3天于2002年4月19日来院就诊.患者于2个月前出现咳嗽、气促、咳黄痰,偶有反食,在当地经X线胸片检查诊断为支气管炎,予青霉素等静脉滴注治疗后症状减轻,但咳嗽持续存在,偶在饮水、进食后出现呛咳,未作进一步检查.

  • 标签: 呼吸道症状 食管癌 支气管瘘 病例 诊断
  • 简介:背景:夜间胃食管反流(nGER)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严重并发症,如食管炎、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等具有相关性,并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目的:探讨GERD患者nGER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具有典型烧心、反流症状且食管MII-pH监测提示有nGER的GERD患者,分析性别、年龄、BMI和DBI对nGER的影响。结果:130例GERD患者中,97例(74.6%)MII-pH监测提示具有客观的nGER,其中仅18例(18.6%)具有主观的夜间烧心或反流症状。女性GERD患者和老年GERD患者的食管容量清除能力显著减弱。肥胖GERD患者的夜间pH〈4反流时间百分比、反流周期数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GERD患者。DBI≥2.5h可显著降低GERD患者的夜间酸反流。随着DBI的延长,夜间食管弱酸反流可进一步降低。结论:GERD患者中普遍存在nGER,且以弱酸反流较多,但患者主观症状较少见;女性和高龄GERD患者的夜间食管容量清除能力降低;BMI≥25kg/m2可促进nGER的发生;DBI≥2.5h即可显著降低GERD患者的夜间酸反流指标,但以夜间弱酸反流为主的患者,需尽可能延长DBI。

  • 标签: 夜间胃食管反流 晚餐-睡眠间隔时间 弱酸反流 体质指数
  • 简介:背景: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POI)并不罕见,其影响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减缓预后。目前关于POI危险因素的研究甚少。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术后发生POI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9年1月~2013年3月于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采集18项POI可疑危险因素,筛选POI发生相关因素,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共187例患者纳入研究,31例(16.6%)发生POI,性别、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史、白蛋白水平、直肠肿瘤、回肠造瘘与POI的发生相关(P〈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COPD史、回肠造瘘是PO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性别、COPD史、回肠造瘘是结直肠癌POI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肠梗阻 危险因素
  • 简介:病人女,42岁,气功所致精神障碍4年,此次因乱语、思维分裂、行为怪异、不知羞耻再次人院。经氯氮平、氟哌啶醇、氯硝西泮等药物治疗,20余天后病情好转,症状基本消失,能进行正常交流。一天下午突然找护士说:“快点把病房的男的都赶出去”。问其原因,则说:“没法说”。继续追问,说:“急着干那种事”。怀疑病情反复,经肌注氯硝西泮2mg,10min后病人

  • 标签: 性欲亢进 症状表现 抗精神失常药 椎体外系反应
  • 简介:常用的幽门螺杆菌(H.pylori)诊断方法包括侵入性试验,如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组织学检测、培养等和非侵入性试验,如血清学试验、13C和14C-尿素呼气试验(UBT)、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各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一.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诊断 因素 尿素酶活性 组织学检测
  • 简介:大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大肠癌的治疗手段有较大的改进,但其5年生存率仍然不高。大肠癌的侵袭转移是患者预后差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过程除受传统的黏附分子、蛋白水解酶的调控之外.趋化因子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缺氧、microRNAs等多种因素的参与也越来越受重视。因此,研究这些因素在大肠癌的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对其预后的估计和指导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大肠癌 侵袭转移 趋化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氧 MICRORNAS
  • 简介: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20万患者死于胰腺癌,其中以发达国家胰腺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为高。在所有肿瘤中.美国胰腺癌的死亡率为第四位,日本为第五位,而欧洲国家则为第六位。随着这些国家人们寿命的延长,胰腺癌的发病率正逐渐增加。

  • 标签: 胰腺癌 危险因素 再认 预防 世界范围内 发达国家
  • 简介:目的掌握影响肝性脑病(HE)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国内发表资料完整、统计设计合理的11个HE研究(共1131例)进行荟萃分析。结果HE诱因分别为:消化道出血43.8%,感染33.9%,电解质紊乱29.1%,大量利尿和/或放腹水14.5%,饮食不节14.2%,肾功能衰竭13.0%,手术/创伤6.0%,药物4.5%,输血/输复合氨基酸3.2%,腹泻2.4%,便秘1.8%,原因未明/无2.7%.与HE死亡率相关因素包括:①诱因数:单一诱因死亡率33%,二种诱因为71.4%;三种或以上诱因为92.3%;三组间差异显著(P〈0.01)。②诱因纠正情况:可纠正组死亡率为18.2%,未纠正组为100%,二组间差异显著(P〈0.01)。③HE分期:Ⅰ期死亡率为O%,Ⅱ期为4.9%.Ⅲ期为34.4%,Ⅳ期为85.1%,四组间差异显著(P〈0.01)。④肝功(Child—pugh分级):A级死亡率为19.8%,B级为49.8%,C级为80.8%,三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重视HE预后的危险因素,警惕多种诱因并存,消除其不利影响。保护肝功能是改善HE预后的重要途径。

  • 标签: 肝性脑病 荟萃分析 危险因素
  • 简介:病例:患者女,37岁,因“腹泻两个月,发热伴关节肿痛、皮肤破溃一月余”入院。4年前患者因“解黏液血便”行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予灌肠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治疗后,症状得到较好的控制。两个月前,患者出现腹泻症状,5-6次/d,水样,伴少量黏液,无血便,于外院行结肠镜检查示溃疡性结肠炎,予灌肠和SASP口服治疗后,大便恢复正常。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主要表现 关节炎 脓皮病 结肠镜检查 黏液血便
  • 简介:近年来免疫抑制剂和生物抗体制剂在克罗恩病(CD)的治疗中取得较大成功,随之提出疾病早期即应用免疫抑制剂和(或)生物抗体制剂的top-down治疗方案,但该方案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淋巴瘤或结核.目前如何选择合适的CD患者行top-down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讨中国致残性CD患者的危险因素,以期指导top-down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1998年1月-2009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诊断满5年或未满5年但至少符合一项致残标准的CD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2年和5年致残性CD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共216例CD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2年和5年致残性CD患者分别为156例(72.2%)和177例(81.9%).Logistic回归分析示2年和5年致残性CD患者的危险因素均为疾病活动时需糖皮质激素缓解(2年:OR=8.175,95%CI:4.102-16.294,P=0.000;5年:OR=9.703,95%CI:4.297-21.910,P=0.000)和诊断时存在肛周疾病(2年:OR=7.056,95%CI:1.959-25.423,P=0.003;5年:OR=6.734,95%CI:1.466-30.922,P=0.014),联合这两个因素预测2年和5年致残性CD的准确率分别为79.2%和81.9%.结论:中国CD患者伴有疾病活动时需糖皮质激素缓解和诊断时存在肛周疾病等致残性危险因素时,说明其适用top-down治疗.

  • 标签: CROHN病 致残性疾病 危险因素 糖皮质激素类 肛周疾病 top-down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病人胆结石与高胰岛素、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观察44例伴胆结石与64例不伴胆结石的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伴胆结石组病人的血清胰岛素、甘油三脂、胆固醇显著高于不伴胆结石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低于不伴胆结石组(P<0.05)。两组的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无明显差异。结论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异常是2型糖尿病病人胆结石形成的高危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胆结石 脂代谢紊乱 高胰岛素血症 高危因素 发病因素
  • 简介: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然而.目前临床普遍采用的三联疗法对相当一部分患者的H.pylori根除无效。目的:探讨影响慢性胃炎患者H.pylori根除的主要临床因素。方法:取128例H.pylori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的内镜活检标本行H.pylori培养和药敏试验.以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的7d三联疗法行H.pylori根除治疗,以PCR—RFLP法检测CYP2C19基因型。分析不同因素对H.pylori根除率的影响。结果:共123例完成治疗,H.pylori根除率按ITT和按PP分析分别为66.4%和69.1%。H.pylori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8.4%和14.1%。有吸烟史者的H.pylori根除率显著低于无吸烟史者(37.0%对88.3%,P〈0.01)。甲硝唑敏感菌株和克拉霉素敏感菌株的根除率均显著高于相应的耐药菌株(90.5%对46.7%,P〈0.01;76.6%对18.8%,P〈0.01)。CYP2C19强代谢型的根除率显著低于弱代谢型(63.4%对86.7%,P〈0.05)。不同性别、年龄以及是否饮酒的患者之间H.pylori根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ylori对抗生素耐药和宿主CYP2C19强代谢型是导致H.pylori根除失败的主要原因.吸烟史对根除失败亦具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慢性胃炎 螺杆菌 幽门 抗药性 细胞色素P450 2C19 治疗
  • 简介: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5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伴有腹水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以血肌酐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为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急性肾损伤观察组和无急性肾损伤的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入选病例基础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指标,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统计学方法,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为50.4%,对照组为10.1%(P<0.01);观察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其他部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0.4%和3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2%和19.3%(P<0.05);观察组血钠、血清总胆红素和白细胞计数水平分别为128mmol/L、391.8μmol/L和9.33×10^9/L,均显著低于或高于对照组的136.8mmol/L、51.58μmol/L和3.9×10^9/L(P<0.05);观察组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为(34.2±1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1±16.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肝性脑病、低血钠、总胆红素水平、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白细胞计数均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伴有肝性脑病、感染、低血钠、高胆红素血症和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是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高危人群。

  • 标签: 肝硬化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单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