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胸腔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入胸腔治疗结核渗出胸膜炎疗效。方法将62例结核渗出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全身抗结核和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胸膜腔微创置管引流,间断注入尿激酶10万IU,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间断胸腔穿刺抽液。分别观察胸水总量,胸水吸收时间,胸膜肥厚、气胸、胸膜反应、血性胸水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胸水总量、胸水吸收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胸膜厚度、气胸、胸膜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性胸水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胸腔置管持续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入治疗结核胸膜炎疗效好,能有效增加胸水排出量、缩短胸水吸收时间、减少胸膜肥厚、减少穿刺并发症,血性胸水未见增加。

  • 标签: 结核 胸膜炎 引流术 尿激酶
  • 简介:目的分析结核脑膜炎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以提高对该病诊治水平。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96例结核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96例结核脑膜炎多呈慢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脑脊液改变以压力、白细胞、蛋白升高、葡萄糖、氯化物降低为主。87.5%合并颅外结核。头颅CT或MRI检查异常51例,表现为脑积水、结核瘤、脑室扩张、多发病灶等。经正规抗结核治疗,临床治愈52例,好转25例,14例未见好转,自动出院或转院治疗,5例死亡。结论患者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检查、是否合并颅外结核感染及正规抗结核治疗是否有效,是诊断结核脑膜炎重要依据;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可提高结核脑膜炎治愈率。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 诊断 预后
  • 简介:、临床病例患者29岁男性,公司职员,因“胸痛半月余”于6.23号入院,无寒战发热及咳嗽咳痰,无咳血盗汗,无关节疼痛及皮疹,伴有腹痛,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入院后查胸部CT示左肺下叶背段感染性病变,左侧胸腔积液,

  • 标签: 左侧胸腔积液 肺吸虫病 化脓性 误诊 感染性病变 肺下叶背段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置管注药并引流治疗干酪型结核腹膜炎临床疗效。方法于酪型结核腹膜炎病人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抗结核药物全身化疗;实验组应用腹腔置管注药并引流(异烟肼和利福平注射液)+全身化疗。观察两组病人发热、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等症状缓解时间;腹腔分房及包裹积液消退程度;腹部包块及腹腔淋巴结肿大消退程度。结果治疗4周时,病人症状缓解时间、腹腔分房及包裹积液消退程度和腹部包块及腹腔淋巴结肿大消退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异烟肼和利福平注射液腹腔置管注药并引流治疗技术可减轻腹腔粘连包裹,缓解患者症状,减少肠梗阻及结核化脓腹膜炎发生机会,提高好转率及治愈率。

  • 标签: 结核性腹膜炎 干酪型 腹腔内注药 利福平注射液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糖尿病合并结核胸膜炎患者临床特征及其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合并结核胸膜炎24例患者与同期住院非糖尿病结核胸膜炎26例作对比分析。结果相对于非糖尿病结核胸膜炎患者,糖尿病合并结核胸膜炎患者胸水吸收慢,结核中毒症状缓解时间长。糖尿病合并结核胸膜炎患者血糖控制良好患者胸水吸收快。结论糖尿病合并结核胸膜炎应坚持两病同时治疗,在正规抗结核治疗同时,积极控制血糖。

  • 标签: 糖尿病 结核性胸膜炎 血糖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腹水γ-干扰素、腺苷脱氨酶(ADA)和血清CA125在结核腹膜炎诊治中临床价值。方法检测32例结核腹膜炎患者、20例癌腹水患者腹水γ-干扰素、ADA和血清CA125水平。结果结核腹膜炎组中γ-干扰素、ADA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癌腹水组,P值均〈0.05,治疗前两者血清CA125之间差异无显著,但经抗结核治疗后,结核腹膜炎CA125明显降低,P〈0.05。结论γ-干扰素、腺苷脱氨酶检测对结核和癌腹腔积液鉴别有临床意义,可用于两者鉴别诊断;血清CA125可作为判断结核腹膜炎抗结核疗效观察指标。

  • 标签: 结核性 腹膜炎 Γ-干扰素 腺苷脱氨酶-CA125
  • 简介:目的评价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近期疗效。方法21例确证化疗失败Ⅲb/Ⅳ期NSCLC患者入组,给予厄洛替尼150mg/d口服,直至疾病进展,观察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7例,客观缓解率为33.3%;稳定6例,疾病控制率为61.9%;女性疾病控制率优于男性(P〈0.05),而吸烟、肿瘤类型、皮疹及腹泻均与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无关(P〉0.05);主要毒副反应为1/2度皮疹和腹泻,发生率分别为80%和42.9%。结论厄洛替尼能有效治疗晚期NSCLC,女性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厄洛替尼 晚期
  • 简介:目的研究在肺癌高危人群中低剂量CT(LDCT)对肺癌早期诊断可行。方法1019例受试者随机分人LDCT组(411例)和胸片(CXR)组(608例)。结果LDCT组与CXR组分别有55例(13.4%)和13例(2.1%)非钙化结节,LDCT组有4例确诊为肺癌(3例I期,1例Ⅲ期),CXR组2例(均为Ⅲ期)确诊为肺癌。结论LDCT比CXR筛选阳性率高,更有利于发现早期肺癌。

  • 标签: 肺癌 低剂量CT 筛查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疑似肺结核诊断价值。方法对胸部影像学表现疑似结核病变特点59例痰菌阴性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观察病变,同时行活检、刷片及灌洗液等检查,通过病理及细菌学检查,分析结果。结果59例患者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结核49例,2例确诊为肺癌,其中刷片找到抗酸杆菌者32例,活检确诊结核34例。结论支气管镜检查是结核病诊断和鉴别诊断重要方法。

  • 标签: 支气管镜 结核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纤支镜结合化疗对支气管结核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0年9月我院收治80例已确诊为支气管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纤支镜结合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以单纯化疗方案治疗。疗程后比较两组纤支镜、X线检查结果和痰菌转阴状况。结果应用纤支镜局部注药与全身化疗结合治疗支气管结核具有更好疗效,比较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纤支镜下局部注药结合全身化疗可达到控制病菌扩增目的,对支气管结核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纤支镜 支气管结核 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奥曲肽在治疗老年肺结核大咯血临床价值。方法将62例老年肺结核大咯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分别给予奥曲肽和酚妥拉明治疗,疗程四天,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A、B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4%、70.96%(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老年肺结核大咯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结核 大咯血 奥曲肽 酚妥拉明
  • 简介:目的探讨肾上腺素在减少经支气管纤支镜活检术后并发出血止血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4例行纤支镜活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n=42),治疗组在行活检前常规局部应用冰肾上腺素,术中如有出血可再次局部应用冰肾上腺素止血。对照组术前不使用止血剂,术中如有出血可局部应用冰肾上腺素出血。结果治疗组在减少经支气管纤支镜活检术后并发出血及出血持续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在活检前常规局部使用冰肾上腺素预防出血,活检后再次使用冰肾上腺素局部止血,能明显减少活检后出血及出血持续时间,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纤支镜活检 术后出血 肾上腺素 局部应用 止血方法 并发出血
  • 简介:目的总结颈部淋巴结结核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0年共1168例颈部淋巴结结核临床资料。结果颈部淋巴结结核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较困难,病程长,抗痨疗效差,治疗原则为: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局部加压包扎,辅助全身抗结核治疗,促进伤口早期愈合。结论外科手术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疗效肯定,治愈率高。

  • 标签: 颈部淋巴结结核 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不同病理类型肺癌镜下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我院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239例肺癌,对其病理类型与纤支镜下病变特点、病变部位、年龄、性别、吸烟等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239例肺癌中,鳞癌占46.0%,腺癌占23.0%,腺鳞癌占2.1%,小细胞癌占16.7%,其他肺肿瘤占12.1%;管腔生长型改变是最常见肿瘤生长方式,占63.6%,且多为鳞癌;肺癌多侵犯1个部位,占93.7%,鳞癌、腺癌、小细胞癌等侵犯肺上叶多于下叶;男性鳞癌发病率最高,占50.3%,女性腺癌发病率最高,占45.2%;肺癌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增加,50~69岁为发病高峰,70岁以后开始下降;男性鳞癌患者吸烟率达75.8%,腺癌吸烟率为69.4%,小细胞癌患者吸烟率最高,占80%。结论不同病理类型支气管肺癌镜下表现及临床特点均有所不同,但存在定规律。

  • 标签: 肺癌 纤维支气管镜 鳞癌 腺癌 小细胞癌
  • 简介:目的探讨西利宾胺预防抗结核药引起肝损害疗效。方法在我所接受抗结核治疗患者486人,分为观察组,238例,对照组248例,两组均给予2RHZE/4RH方案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同时加服西利宾胺治疗,对照组加服肌苷治疗。结果观察组发生肝损害21例(21/238)占8.8%,对照组发生肝损害64例(64/248)占25.8%两组比较P〈0.05。结论西利宾胺能较好预防治疗抗结核药引起肝损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西利宾胺 抗结核药 肝损害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困难患者NT—proBNP检测意义。方法测定发生呼吸困难COPD患者血浆NT-proBNP含量。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浆NT—proBNP含量显著高于肺源呼吸困难组(P〈0.05)。结论NT—proBNP检测可用于两类呼吸困难重要鉴别指标。

  • 标签: 肺源性呼吸困难 鉴别指标 P检测 NT-PROBNP 临床意义 COPD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在HBVDNA阳性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抗结核治疗及中药保肝后,肝功能再次异常30例,且HBVDNA阳性30例,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并中药保肝治疗,肝功能恢复正常后,恢复抗结核治疗,完成疗程。结论HBVM且HBVDNA阳性,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保护并恢复正常肝功能。

  • 标签: 肺结核 HBVDNA 肝功能 抗病毒
  • 简介:患者,男性,63岁。既往体健,否认吸烟史及慢性病史。2009年3月起出现胸闷,平地快步行走20米感气促,半年内体重下降5kg左右,在多家医院内科门诊就诊,检查心电图,胸部CT,心脏超声,头颅CT,均未见异常,但患者感症状进行加重,稍活动即感胸闷气促,2010年2月26日做肺功能,

  • 标签: 活动后气促 神经元病变 胸闷 运动 2009年 进行性加重
  • 简介:目的避免不典型、小面积肺血栓栓塞症误诊误治。方法选择来自不同社区医院34例不典型、小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通过回顾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和治疗结果,结合目前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并寻找其延误诊治原因。结果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均可以误诊为肺血栓栓塞症,需要细致搜集病史、详细体格检查及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才能够明确诊断。结论不典型、小面积肺血栓栓塞症容易误诊误治,应当引起全科医生注意。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误诊误治 社区医院 小面积 呼吸系统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衰临床疗效。方法8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即予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BiPAP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h及周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患者住院天数、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3h后及周后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PaCO2明显下降,而PaO2显著上升,两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BiPAP在AECOPD治疗中有确切疗效,可快速改善临床呼衰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 正压通气治疗 AECOPD 临床疗效 Ⅱ型呼吸衰竭 BIP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