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6年4月25日颁布了《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规范中对血液检测的隔离与放行做出了明确的要求〔1〕。根据规范的精神,我中心运用安全输血计算机系统管理软件对实验室检测的血液,实行检测结果批放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确保了每一袋血液的检测结果真实可靠,进一步保证了用血的安全。

  • 标签: 血液安全 批次放行
  • 简介:目的:了解韶关地区农民无偿献血者与其他职业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对比分析,为发展农民无偿献血队伍提供帮助。方法:血液检测免疫用ELISA法和ALT用速率法,对2008-2011年本市农民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等5项传染性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农民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等5项传染性指标阳性率分别是2.17%、1.81%、0.26%、0.20%、1.02%。5项传染性指标不合格率比例依次为ALT〉HBsAg〉抗-TP〉抗-HCV〉抗-HIV。农民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5项传染性指标总阳性率为5.46%比其他职业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阳性率3.14%明显偏高。结论:做好农民无偿献血者献血前的宣传工作及各项健康征询,建立农民固定低危献血者队伍,保证血液质量,减少血液报废。

  • 标签: 农民 献血 结果 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在常见的血液病中分布特征,探讨对血液病患首输血前检测不规则抗体的价值。方法:用微柱凝胶方法对3742例血液病患者输血前抗体筛查和鉴定,分析不规则抗体的类型和特征。结果:共检测出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98例(2.62%),其中同种抗体53例(54.1%),以抗-E抗体最多;自身抗体45例(45.9%),以IgG型抗体最多。在所有血液病患者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居首位。结论:血液病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正常人群,对血液病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有利于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输血 血液病 不规则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采供血机构血液制品和综合医院输血常规检测病人同时进行病毒核酸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采集湖北省中山医院输血科2010-05-2011-05的武汉市血液中心来源血液制品3527份,以及2012-01-2012-07的输血常规检测标本中各项血清学筛查均合格的2815份血液标本作16人份混合血清样本病毒核酸扩增(NAT)检测,凡筛查不合格血样再作单人份检测。结果:HBVDNA阳性标本4例,HCVRNA和HIVRNA阳性标本未检出。结论:采用NAT技术同时筛查献血者和受血者,可以进一步有效降低输血安全风险,避免因输血传播疾病造成的医疗纠纷。

  • 标签: 病毒核酸扩增技术 输血安全 输血前检查
  • 简介:目的:确保血液检测试剂盒在运输、储存及使用过程中的质量,使检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方法:2011年所购进的部分试剂批号变更时对外观、精密性、板底模式等项目进行质量抽检。结果:夏季室外温度较高,经物流运输时间过长,包装箱内冰块融化冷链失控导致2011年6月16日所购进的A厂抗-HCV试剂盒(批号2)和2011年6月7日所购进的B厂抗-TP试剂盒(批号3)精密性CV值均超出国家规定(CV≤15%)。同时抗~HCV试剂盒(批号2)板底不均一。均作退货处理。结论:我们在选择ELISA检验试剂时,不可以忽视使用前的质量抽检,要对每一批购进的试剂进行抽样检查,建立科学的接收标准,并及时和厂家进行沟通,以促进试剂质量的改进和提高。

  • 标签: 检验试剂 质量抽检 冷链 精密度
  • 简介:目的:分析常州市近3年来无偿献血者传染性疾病指标的筛查情况,为制定预防传染病输血传播、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常州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项目ALT、HB-sAg、抗-HCV、抗-HIV、TP进行分析。结果:3年共采集无偿献血标本131693份,总不合格率为5.28%;各项目不合格率分别为ALT3.74%,HBsAg0.44%,抗-HCV0.46%,抗-HIV0.09%,TP0.55%。各项指标不合格血液所占总报废血比例中ALT所占比例最高,达70.92%。结论:加强献血者传染性疾病指标检测,是在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情况下提高血液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无偿献血 血液检测 传染性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发热儿童C-反应蛋白(CRP)、WBC计数、WBC分类及形态观察检测结果及临床分析。方法:采用POCT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测定CRP,BC5500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WBC计数。抗凝血制片,染色,油镜下检查WBC分类及观察白细胞形态。结果:4777例发热儿童外周血形态发现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溶血性贫血。确诊病原学感染3959例:细菌感染2170例,CRP,核左移,中毒颗粒,WBC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感染1500例,L%、异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炎支原体感染289例,CRP、WBC、核左移高于病毒组,低于细菌组。结论:CRP、WBC计数、WBC手工分类及形态学观察有助于儿童发热的病因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了解机体抵抗力和预后观察。

  • 标签: 发热儿童 CRP WBC计数 WBC分类 核左移 异淋
  • 简介:目的:应用PCR-SSP法对吉林省汉族人群人血小板同种抗原系统(HPA)1~6进行基因及其多态性分布特征研究。方法:用DNA试剂盒提取外周血标本中DNA,通过特异性引物(PCR—SSP)扩增HPA等位基因。检测200名HPAl~6抗原系统共12个抗原的基因分型。结果:200名无偿献血并无血缘关系的吉林省汉族人群HPA基因频率为:HPA-1a0.9900、Ib0.0100;2a0.9300、2b0.0700;3a0.5575、3b0.4425;4a1.0000、4b0.0000;5a0.9900、5b0.0100;6a0.9875、6b0.0125。结论:吉林地区血小板志愿捐献者HPAl~6抗原系统的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定律,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同类资料相比显示出种族和地域性差异,由此建立起了吉林地区已知HPA基因型的血小板捐献者资料库。

  • 标签: PCR-SSP法 人血小板同种抗原 基因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