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随着输血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以及法律知识的普及,输血安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受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输血不可能达到“零风险”。各种原因导致的输血医疗纠纷客观存在,为提供安全的血液,保证输血安全,血站人员应加强法律法规《献血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学习。本文通过初浅的分析让血站人员了解在输血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律责任及需履行的法定义务。

  • 标签: 血站 输血 医疗纠纷 法律责任 义务
  • 简介:目的:了解术自体血回输在神经外科手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和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对2012年神经外科手术132例自体血回输患者的回收量,回输量,异体血输注量,及手术前后Hb,Hct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共回收自体血146200ml,平均每例回收1107.6ml;共回输自体血83290ml,平均每例回输630.9ml。其中43例除自体血回输外,还分别输注了数量不等的红细胞和血浆。患者均未发生输血反应。患者术前术后的血常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自体血回输在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能明显减少异体血输注量,节约血资源,并能减少或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自体血回输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母婴血型不合的孕妇血清IgG型抗A(B)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关系。方法:分析2011-06—2013—06在剂门市石化医院输血科、检验科进行检查的41例夫妇血型不合O型RhD(+)孕妇及其相应的新生儿标本的检测结果。结果:通过母体效价检测卡检测ABO系统IgG型抗A、抗B的效价:在检测的41例夫妇,效价≥64的有35例,其中HDN(+)的有13例,HDN(-)的有22例;在高效价(≥256)的16例,HDN(+)的有9例,HDN(-)的有7例;效价〈64的6例只有1例HDN(+)。用ELISA方法检测孕妇和新生儿血清抗A(B)IgG亚型:在41例新生儿标本,IgG1亚型的浓度在HDN(+)组和HDN(-)组中有显著性差异,而其他亚型无显著差异。在41例0型孕妇血清,IgG1亚型的浓度在HDN(+)组和HDN(-)组中有显著性差异,而其他亚型无显著差异。结论:孕妇血清IgG型抗A(B)的抗体量与新生儿溶血有一定的相关性,母亲体内血型抗体IgG1的含量过高,胎儿发生HDN的可能性也比较大,通过这些检测,可以指导临床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 标签: IgG型抗A(B)效价 IgG1亚型 新生儿溶血病
  • 简介:目的:研究1:49枸橼酸钠抗凝剂在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临床交叉配血和输血传染性指标检测的应用。方法:配制不同浓度的枸橼酸钠比例,确定最大抗凝比例,取68例标本分别用EDTA-K2、肝素钠和1:49枸橼酸钠抗凝,分别用来鉴定血型和做抗体筛查,最后用聚凝胺法及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检测不同抗凝剂对交叉配血的结果的影响。同时,取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HCV)、艾滋病抗体(HIV)、梅毒抗体(TP)各30例阳性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方法进行检测,观察1:49枸橼酸钠抗凝管对检测HBsAg、HCV、HIV、TP的影响。结果:1:49的枸橼酸钠抗凝管能达到抗凝效果,对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结果没有影响,与不抗凝采血管对HBsAg、HCV、HIV、TP阳性标本进行检测比较,2种采血管对结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49枸橼酸钠抗凝剂能提高临床交叉配血、输血前检查相关传染性指标检测的快速性和准确性。

  • 标签: 1 49枸橼酸钠抗凝剂 交叉配血 输血传染病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红细胞单采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治疗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符合国内PV诊断标准的19例患者,运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异常增生红细胞单采,配合临床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Hb、RBC、Hct、WBC、PLT均值变化,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观察依患者公斤体重和Htc设定红细胞采集量,单次采集后Hct降低情况及首次采集前后Hb均值变化与再次采集前后Hb均值变化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血液Hb、RBC、Hct均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8例完全缓解,7例临床缓解,4例好转,有效率为100%;单次采集Hct平均降低幅度为16.11%。结论:红细胞单采在PV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单次采集应考虑PV患者血容量绝对增加的情况,根据患者病情和对红细胞去除的耐受情况适当增加采集量。

  • 标签: 红细胞单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细胞分离机
  • 简介:临床输血管理是连接医院、患者、血站的纽带和桥梁,建立先进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管理临床输血全过程和输血科日常工作式已成为输血科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一套系统、完善、规范、准确的临床输血全过程和输血科日常工作管理系统,将为临床输血管理提供安全、可靠的保证。网络平台不仅加快了实验数据的传送速度,为抢救患者争取了时间,同时也明确了各部门的责任,为避免发生争议提供了记录和科学依据。在医院业务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手工记录已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求。本院自2010-01-2013-08利用该软件管理临床输血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有关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 标签: 计算机软件 输血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者36例(Ⅰ组)、单纯T2DM者38例(Ⅱ组)和健康体检者32例(Ⅲ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标本的APN和RBP4浓度,同时检测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结果:Ⅰ组血清APN的浓度为(3.5±0.8)mg/L,显著低于Ⅱ组(7.8±0.9)mg/L和Ⅲ组(11.6±1.6)mg/L;Ⅰ组血清RBP4浓度为(23.1±2.8)mg/L,显著高于Ⅱ组(13.6±1.5)mg/L和Ⅲ组(10.2±1.7)mg/L。APN浓度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HbA1c水平呈负相关(r=-0.402、-0.322、-0.316、-0.518和-0.469,均P〈0.05);而RBP4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r=0.486、0.347、0.396、0.401和0.355,均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426,P〈0.05)。结论:血清ANP和RBP4检测对T2DM大血管病变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脂联素 视黄醇结合蛋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