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无症状脑梗死(SBI)是指无卒中病史,无明确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由影像学或尸检发现的梗死灶;或虽有脑卒中,但影像学发现了非责任病灶.由于SBI无特异性症状和定位体征,临床上常常被忽视.本文回顾分析本院老年病科近3年SBI患者的临床资料,期加强临床医师对SBI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

  • 标签: 老年 临床表现 CT检查 无症状脑梗死 神经系统
  • 简介:脑血循环的稳定是保证正常脑功能的重要基础,脑血流量由脑的有效灌注压和脑血管阻力决定,其改变同血压密切相关.在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血压起着重要作用,在治疗中血压调控较大程度上影响卒中患者的预后,而良好的血压控制又可有效降低卒中的发病及复发.因此,血压与脑卒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于缺血引致的脑梗死,血压管理更具有关键性意义.老年人由于机体尤其是脑的结构和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脑梗死后血压的管理更加复杂和重要.

  • 标签: 脑梗塞 高血压 脑血管循环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使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16例,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醒脑静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2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MMP-2、MMP-9及sTRAIL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醒脑静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91.38%比75.86%,P=0.024);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2、MMP-9及sTRA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醒脑静组MMP-2[(84.27±15.35)ng/L比(77.51±13.47)ng/L]、MMP-9[(109.24±26.51)ng/L比(97.52±28.16)ng/L]及sTRAIL[(80.17±14.63)ng/L比(72.65±10.56)ng/L]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MMP等活性物质水平,并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脑梗死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对60岁以上的36例(男25例,女1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发现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表现为:(1)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比其他年龄段明显增多(占同期病例的75%).这是由于老年人心脏功能退化或障碍,心脏形成的附壁血栓增多,以及动脉硬化斑块脱落等,栓塞大脑中动脉的机会增多;加之高血脂、高血糖、血液高凝状态等更易形成脑血栓,加重栓塞程度.(2)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是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老年人 脑梗塞 临床表现
  • 简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十余年来,随着对新血管形成,现象的研究不断深入,通过药物等促进新血管形成以增加半暗带区的血供,从而挽救缺血脑组织,即治疗性新血管形成,为治疗脑梗死提供了很有希望的新途径.作者就脑梗死后新血管形成情况及其应用潜力的文献分析如下.

  • 标签: 新血管形成 脑梗死 脑缺血 促血管生成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68例老年首次发生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病灶范围及转归分组,另选3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3)、甲状腺素(Tr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飓)、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n)和促甲状腺素(TSI-I)水平的变化。结果脑梗死组吗、Fr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皿、T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玛、Fr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T4、T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较非大面积脑梗死组’IT3、Fr3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1);脑梗死好转组及预后不良组TB、F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SH水平低于对照组(P〈O.05),预后不良组较好转组TB、兀j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老年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评估方法之一。

  • 标签: 脑梗死 非甲状腺性的病态综合征 病情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慢性支气管炎是否为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对象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47例作为病例组,按1∶1病例配对,选取同期内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147例作为对照组,除外与感染有关的疾病,所有对象对本实验均知情,并同意配合实验。方法①设计脑梗死危险因素调查表,对两组进行如下调查既往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吸烟史。②选择以脑梗死为因变量,以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冠心病及吸烟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和非脑血管病患者各147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老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两组年龄、既往高脂血症和吸烟史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而既往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冠心病史比较,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②老年脑梗死各危险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高脂血症、吸烟及冠心病与脑梗死不相关(P>0.05),而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及既往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OR=2.47,2.28,2.18,2.01,P<0.05~0.01)。结论慢性支气管炎可作为老年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脑梗死 老年 慢性支气管炎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及心肌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35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及258例非脑梗死患者(正常对照组)的资料,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和心肌标志物变化情况,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心电图异常的比例明显增大(22.9%比73.3%,χ^2=150.53,P=0.00),肌钙蛋白I[cT-nI,(0.02±0.003)μg/L比(0.07±0.002)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9.1±5.6)U/L比(24.2±4.1)U/L]和肌酸激酶[(98±9.8)U/L比(202.7±10.2)U/L]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年纪越大心电图异常率越高[60~75岁(37%),>75岁(83.8%),χ^2=80.54,P=0.00];随访6个月后,cTnI异常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cTnI正常组(86.8%比19.5%,χ^2=95.09,P=0.00)。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时心电图、心肌标志物异常发生率较高,对判断病情、评估预后和指导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梗塞 心电描记术 肌钙蛋白I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7例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并与随机抽取同期单纯急性心肌梗死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记录到典型的心电图动态变化,及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水平的动态改变。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血压、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等临床表现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PTCA、支架植入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近期好转率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组好转出院时有73.33%(11/1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偏瘫、失语等致残。结论急性脑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病因均是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梗死所致的胸痛、胸闷等症状可不典型或被原发病掩盖,容易漏诊。密切观察病情,进行心电图和心肌坏死标记物水平的动态跟踪,对做出早期诊断、及时采取合理治疗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均非常重要。

  • 标签: 脑梗死 心肌梗死 心电图 心肌坏死标记物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急性期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院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的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209例,根据RDW三位数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L-RDW组(73例)、M-RDW组(56例)和H-RDW组(80例)。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病死率的差异性。根据临床转归再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70例)和病死组(39例),比较其急性期RDW水平的差异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计算风险比(OR);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RDW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M-RDW组的病死率显著低于L-RDW组及H-RDW组[分别为1.8%(1例)、12.3%(9例)、36.2%(29例),均P〈0.01)];病死组患者的RDW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中位数14.2(13.3,15.1)比12.5(11.9,13.5),P=0.002]。高RDW水平(OR=12.164,95%CI:2.544~58.181,P=0.002)及NIHSS评分(OR=1.136,95%CI:1.056~1.221;OR=1.229,P=0.001)是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DW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167,P=0.016)。结论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不同RDW水平的病死率呈"U"形,高水平RDW的病死率最高。RDW水平对判断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老年人 偏瘫 预后 红细胞分布宽度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与血清胆红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脑梗死青年患者124例为观察组和同期年龄低于45岁的非脑梗死健康查体者124例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血糖、血脂、血清胆红素、血尿酸、血肌酐等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分析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青年脑梗死发病率与血清间接胆红素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为(8.46±2.67)μmol/L,低于对照组的(12.98±3.41)μmol/L,而观察组血脂和血糖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间接胆红素、血脂、空腹血糖、脑卒中家族史以及BMI〉2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间接胆红素、脑卒中家族史以及BMI〉24。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结果显示,青年脑梗死发病率与血清间接胆红素呈显著负相关(r=-0.87,P〈0.01)。结论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低间接胆红素、脑卒中家族史以及BMI〉24,青年脑梗死发病率与血清间接胆红素负相关,血清间接胆红素较低的青年需警惕脑梗死的发生,血清胆红素可能作为青年脑梗死的独立预测指标之一。

  • 标签: 青年 脑梗死 血清胆红素
  • 简介:近年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学方面的研究结果提示,血液方面的异常可能是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发病原因.针对这些变化,我们观察了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脑梗塞 凝血酶 血液学
  • 简介:干细胞移植是近年来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来源于胚胎和成体干细胞的分离成功、纯化、培养、传代、建立细胞系及体外定向诱导分化等技术的成熟,为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就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干细胞移植 脑梗死 环孢素 免疫抑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中老年脑梗死者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及CT证实的125例(男性70例、女性55例)中老年脑梗死者24h动态心电图(DCG)作分析。结果125例中异常心电图123例,占98.4%;男性69例(占56.1%)、女性54例(占43.9%);性别间无明显差异(P〉0.05)。心律失常以房性期前收缩(PAS)最多,有106例(单一PAS仅18例);室性期前收缩(PVS)80例(单一PVS仅4例);房性心动过速(房速)60例(均合并存在)。心律失常大多以二种以上组合出现,以PAS并发房速、PVS最多,占40例。此40例中男性29例(占72.5%)、女性11例(占27.5%);男女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强对脑梗死者的DCG检测,有助于更好地发现心律失常.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DCG 脑梗死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分布和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入院的首发急性青年脑梗死患者243例(年龄≤45岁),经影像学及其他病因学检查确定诊断的临床资料,依据TOAST(TrialofOrg10172inAcuteStrokeTreatment)分型标准,确定患者所属分型,经统计学分析其主要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结果本组患者TOAST分型构成情况是,心源性脑栓塞占12.8%(31/243);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占22.2%(54/243);小动脉脑梗死占16.0%(39/243);其他原因引发的脑梗死占7.0%(17/243);原因不明的脑梗死占42.0%(102/243)。危险因素的暴露率最高的为高血压,占50.6%(123/243)、饮酒,占46.5%(113/243)、吸烟,占28.4%(69/243)、脑血管病家族史,占25.5%(62/243)。卒中分型的组间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性高血压(69.2%,Χ^2=17.18,P〈0.01)和血脂异常(48.7%,Χ^2=46.09,P〈0.01)在小动脉脑梗死分型中显著增高。结论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分型以原因不明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所占比例较高。危险因素以高血压、饮酒的暴露率高。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在小动脉脑梗死患者中更加明显。

  • 标签: 脑梗塞 危险因素 青年 病因
  • 简介: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脑卒中患者易引起继发性的心脏损害,表现为心脏功能的紊乱及心电活动的改变。目前虽然对脑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临床研究较多,但其心电图改变差异极大,且对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方面的差异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改变。

  • 标签: 脑梗死 脑出血 心电图
  • 简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闭塞血管的及时开通会显著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故时间就是大脑。近20年来,学者们一直探索应用各种技术,以实现这一设想,同时也在科学地评估各种治疗方法的风险和获益。

  • 标签: 脑梗死 急性 血栓溶解疗法 新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治疗组按康复治疗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两组均治疗4周后进行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价。结果运动功能和ADL干预后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脑梗死患者康复。

  • 标签: 脑梗死 康复治疗 日常生活能力 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