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系统硬化(SSC)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对116例SSC者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116例中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者36例,异常发生率31%。其中ST-T改变者11例(占30%);窦性心动过速者6例(占16%);束支传导阻滞者5例(占14%);窦性心动过缓者4例(占11%);房室传导阻滞者3例(占8%);低电压、房期前收缩、室期前收缩各2例(各占5%);窦性心律不齐者1例(占2%)。结论SSC者心电图异常改变常见,提示应将心电图作为常规检查。

  • 标签: 系统性硬化 心电图 心脏损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Apelin作为一种新近发现的心血管调节物质,是血管紧张素111型受体相关蛋白的内源配体。Apelin/APJ系统在心血管系统中分布广泛。具有扩张血管、降血压,增强心肌收缩力,抑制心肌细胞肥大、纤维化、自噬,促进血管生成等保护作用,参与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心房纤颤等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Apelin/APJ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相关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 标签: APELIN APJ受体 心血管系统
  • 简介:REDCap系统能够通过调用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的方式兼容第三方应用,用户通过平台入口访问服务器内部数据,从而完成跨越多个行业领域的数字业务整合。本文介绍了基于REDCap系统建立的多中心临床研究,阐述API接口模块安全的重要及其质量控制方法,目的使临床研究人员了解API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的方便易用,同时由于API的开放将对项目管理者基于数据库安全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因此本文尝试提供一种程式化保证系统安全的方法。

  • 标签: REDCap 多中心临床研究 API 数据库 安全性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维纳卡兰转复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及安全。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至2013年6月公开发表的关于维纳卡兰治疗房颤[或心房扑动(房扑)]的前瞻对照研究。按照预先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采用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由两位研究者独立提取纳入文献的资料,使用Revman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7篇前瞻临床研究满足纳入标准。总共1133例房颤(房扑)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维纳卡兰组668例,对照组465例)。Meta分析显示:维纳卡兰组房颤转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8.3%vs.14.1%;OR=5.73;P<0.0001),尤其是在新发房颤患者当中其转复率可达52.2%(95%CI:46.9%~57.4%),中位转复时间为11min。对于持续房颤维纳卡兰的转复率为8.3%(95%CI:3.1%~13.6%)。房扑终止率为2.6%。尽管维纳卡兰延长QRS波时限和QT间期,但在观察期内未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结论现有循证医学证据显示维纳卡兰可以安全、有效、快速地转复新发房颤,维纳卡兰对房扑转复效果不显著。

  • 标签: 维纳卡兰 心房颤动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柴陈泽六汤联合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诊疗系统,治疗难治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难治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患者共120例,以随机抽签发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诊疗系统加尼麦角林、倍他司汀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则在此甚而上再给予柴陈泽六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消失程度及并发症及复发率等。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全部消失,显著高于对照组,差义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陈泽六汤联合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诊疗系统治疗难治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治愈率显著(疗效达100%),复发率降到3%。

  • 标签: 柴陈泽六汤 SMR-IV眩晕诊疗系统 尼麦角林 倍他司汀 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对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的有效与安全。方法检索CNKI、万方、CBM、维普、PubMed、EMbase、Clinicaltrails、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收集参附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评价者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交叉核对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536名受试者。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参附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治疗后,扩张型心肌病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的有效率(RR=1.25,95%CI:1.15~1.35,P<0.00001)优于西医常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MD=6.28,95%CI:3.29~9.27,P<0.0001)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MD=-4.07,95%CI:-5.85~-2.28,P<0.00001)低于对照组;脑钠肽(BNP)(MD=-132.38,95%CI:-205.66~-59.10,P=0.0004)低于对照组;6min步行试验(MD=35.86,95%CI:17.95~53.77,P<0.0001)高于对照组;心率(MD=-4.91,95%CI:-7.27~-2.55,P<0.0001)低于对照组。纳入的8个研究中,有2个研究观察了不良反应,1个研究报告有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可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因大部分研究未对参附注射液的安全进行观察,故未能作出药物安全方面的可靠分析。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样本量小且质量较低,增加了本次系统评价结论产生偏倚的风险,因此参附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和安全需要更多高质量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 标签: 参附注射液 扩张型心肌病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在缺血性肾损害时肾脏局部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及Westerblooting法分别检测NO缺乏高血压肾损害大鼠血浆和肾脏的AngⅡ含量和AT1R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性肾损害时大鼠肾组织的Ang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肾组织的AT1R蛋白的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血浆中的AngⅡ水平与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在NO缺乏缺血性肾损害时存在AngⅡ及其AT1R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它们可参与肾脏损害的过程.

  • 标签: 肾损害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NO 高血压 肾组织
  • 简介:本篇文章主要介绍观察系统评价中三个升级因素在证据质量分级过程中的运用和通过一个实例将结果呈现在GRADEproGDT在线工具中,并解释在结果录入部分可能遇到的问题。

  • 标签: GRADE 观察性研究 证据分级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以随机对照试验(RCT)为依据,比较生物可吸收支架(BVS)对比依维莫司洗脱支架(EE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安全和有效。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WebofScience和CochraneLibrary,并追踪获取文献,查询时间从2008年1月至2017年9月,根据改良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运用Review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检索共纳入7项对比BVS及EES的RCT,随访时间从9个月~3年,共5546例患者,其中BVS组3241例、EES组230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BVS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OR=1.55,95%CI:1.22~1.96,P=0.0003)、靶血管心肌梗死(OR=1.73,95%CI:1.32~2.27,P<0.0001)、支架内血栓(OR=3.62,95%CI:2.12~6.18,P<0.0001)的风险高于应用EES患者,但在全因死亡(P=0.1)、心源性死亡(P=0.42)、所有血运重建(P=0.10)、靶病变血运重建(P=0.06)对比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在各项复合终点的对比中,BVS组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OR=1.37,P=0.0003)、面向患者的复合终点(OR=1.21,P=0.005)、面向装置的复合终点(OR=1.41,P=0.002)、靶病变失败(OR=1.44,P<0.0001)的发生率均高于EES组。结论在目前的冠心病介入治疗随访中,BVS的安全和有效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均不优于EES。临床应用BVS应当更加谨慎,在新一代BVS投入应用之前,现行的治疗方案仍需大量的、更长时间的随访来验证。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生物可吸收支架 药物涂层支架 安全性和有效性
  • 简介:实践指南开发工具(GuidelineDevelopmentTool,GDT)是GRADE工作组于2013年推出的一款基于GRADEProfiler(GRADEpro)软件扩展的在线工具。GRADEproGDT支持为系统评价创建简明的汇总表(证据概要表和结果总结表),促进临床实践指南的制订,并为公共卫生政策和决策提出建议。本文通过实例运用GRADEproGTD工具进行干预系统评价证据的分级并且简单介绍了在证据分级中遇到的5个降级因素(偏倚风险、不一致、不精确、间接、发表偏倚)。

  • 标签: GRADEpro GDT 干预性研究 分级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口腔护理干预与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的相关。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112例在本院就诊的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口腔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口腔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OHIIP-14)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口腔卫生、牙周病预防、饮食习惯改变及遵医行为方面的认知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3.896~5.657,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独立能力减弱、心理不适、身体机能不适、疼痛与不适、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421~6.545,P<0.05)。结论系统口腔护理干预能提高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改善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 标签: 口腔护理 牙周病 口腔保健 认知率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导管消融治疗持续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ClinicalTrials.gov、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万方数据库,筛选并纳入采用导管消融与室率控制治疗持续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疗效比较的试验,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入选5项研究,累计有423例患者,其中214例接受导管消融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导管消融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显著升高,MD为5.21%(95%CI:1.69~8.73,P=0.004),但研究间存在显著异质(I^2=80%,P=0.0006)。经调整纳入测量指标,行敏感性分析排除异质来源之后,重新纳入软件进行Meta分析,文献间未发现异质(I^2=0%,P=0.49),此时LVEF的MD变为7.31%(95%CI:5.18~9.45,P<0.00001)。同时,对导管消融治疗前后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6min步行距离、峰值耗氧量、脑钠肽、NHYA心功能分级的变化进行分析,与室率控制治疗相比,亦有明显改善。结论导管消融与室率控制治疗持续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相比,前者改善持续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心功能、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趋势更明显,但更确切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 生活质量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使用NetworkMeta分析系统评价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类降糖药的心血管安全.方法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ClinicalTrials.gov和CochraneLibrary数据库(截止2011年10月)中比较GLP-1受体激动剂与其他降糖药物或安慰剂的心血管安全的随机对照研究(RCT),采用传统Meta分析和NetworkMeta分析方法对纳入的RCT的研究结果进行合并.结果共纳入45项研究,15883例糖尿病患者,包括八种干预措施(六种GLP-1类药:艾塞那肽、利拉鲁肽、他司鲁肽、阿必鲁肽、利西拉来和LY2189265,以及安慰剂和传统降糖药),研究总臂数为95.传统Meta分析和NetworkMeta分析结果相近,均未显示GLP-1受体激动剂与其他降糖药物或安慰剂之间心血管疾病安全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此外,结合直接和间接比较的NetworkMeta分析显示六种GLP-1类药之间两两比较的心血管安全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基于贝叶斯理论的NetworkMeta分析可对八种干预措施进行排序,显示安慰剂心血管风险最大.结论尽管单个研究报道GLP-1类药有潜在的心血管保护效应,但目前NetworkMeta分析仍无法定论,仍有待专门设计的大型前瞻研究加以验证.

  • 标签: GLP-1受体激动剂 2型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NETWORK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RonT(U)型室期前收缩的类型与快速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分析31例在入院后发生≥1次由RonT(U)型室期前收缩诱发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发作时与发作前后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或持续心电监视心电图.结果31例诱发快速心律失常的RonT(U)型室期前收缩可分为3种类型:(1)QT间期正常的非长间歇依赖RonT型室期前收缩;(2)QT间期正常的长间歇依赖RonT型室期前收缩;(3)长QT(U)间期综合征伴RonT(U)型室期前收缩.各型RonT(U)型室期前收缩及其所诱发的快速心律失常有不同的临床与心电学特征.结论RonT(U)型室期前收缩类型与其所诱发的快速心律失常关系密切.

  • 标签: RONT 型室性期前收缩 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 心电描记术
  • 简介:目的观察心室晚电位在阳性、阴性两种不同状态下患者室期前收缩(PVS)、室心动过速(VT)的发生率。方法对85例同时做心室晚电位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的患者PVS、VT的发生率作临床回顾分析。结果85例中的心室晚电位阳性为35例(A组),阴性为50例(B组)。A组有多源、多形性PVS者8例(22.9%),B组有多源或多形性PVS者1例(2%),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A组VT7例(20%),B组VT2例(4%),差异有显著的意义(P〈0.05)。A组单纯PVS〉1%者为4例(11.43%),B组为2例(4%),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心室晚电位阳性患者其多源型多形性PVS、VT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两组单纯PVS的发生率无明显的差异。

  • 标签: 心室晚电位 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心动过速
  • 简介:目的评估Enterprise支架治疗老年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安全及有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火箭军总医院神经介入医学科接受Enterprise支架治疗的症状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且年龄≥60岁的患者55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60~81(66.4±8.0)岁。术前及术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强化调脂治疗,采取多模态影像指导下的支架成形术,术后6个月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支架再狭窄情况,观察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及靶血管供血区脑卒中复发率。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0%,术前及术后即刻残留狭窄率(86.6±10.0)%、(29.9±13.2)%。围术期发生1例(1.8%)穿支脑梗死事件,术后随访期有1例脑出血,2例支架内急性闭塞,1例短暂脑缺血发作事件,术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3.6%。有36例(65.5%)患者接受了DSA复查,血管狭窄率为(34.3±22.8)%,8例(22.2%)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Enterprise支架治疗老年症状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是安全的,且能有效预防供血区脑卒中复发。

  • 标签: 支架 大脑中动脉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降血脂药
  • 简介:目的观察血管帕金森综合征(VP)对复方多巴的反应以及多巴反应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方法临床诊断VP的患者共61例(VP组)进行急性阶梯左旋多巴治疗试验,计算服用左旋多巴.苄丝肼后统一帕金森病(PD)评分量表(UPDRS)运动部分评分最大改善率。同期146例PD患者(PD组)作为对照。根据头颅MRI所示缺血性病灶部位,将VP组再分组,第1种分组:基底节区病变组(25例);白质病变组(21例);黑质病变组(3例);混合病变组(12例)。第2种分组:黑质纹状体通路病变组(28例);白质病变组(21例)。经t检验比较各组间UPDRS运动部分最大改善率。结果VP组和PD组的UPDRS运动部分平均最大改善率依次为(10.4±7.4)%和(40.1±14.9)%,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VP各分组:基底节区病变组UPDRS改善率(23.2±11.3)%,高于白质病变组的(6.5±4.3)%,低于PD组(P〈0.01)。黑质病变组UPDRS改善率为(35、4±8.7)%,但例数少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黑质纹状体通路病变组UPDRS改善率(26.3±10.6)%,高于白质病变组,但低于PD组(P〈0.01)。结论VP组由于不同的病变部位,对复方多巴有不同的反应;以累及黑质、基底节等黑质纹状体通路病变为主的VP对复方多巴有一定的反应,而以白质病变为主的对复方多巴反应较差。可根据MRI提示的病变部位决定是否应用复方多巴治疗VP患者。

  • 标签: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 纹状体黑质变性 诊断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0岁,主因"头晕恶心1d"入院。患者晨起活动后感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未引起重视及就医,无明显心悸及胸闷憋气等症状,无黑矇晕厥,后患者乏力症状加重,下午就医,行头颅CT显示,双侧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脑桥多发性腔隙梗死灶。考虑脑梗死入院。入院后血压90/60mmHg(1mmHg=0.133kPa),心率155次/min。

  • 标签: 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 乏力症状 老年 入院后 临床资料 胸闷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