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前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在美国已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1],其发病在国内也逐年升高并呈年轻化趋势,且死亡已超过肿瘤,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第一杀手,其中最常见的病种为冠心病.研究发现,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元凶超过2/3发生于非显著狭窄性病变,由斑块破裂造成[2],因此血管壁病变而不是血管腔病变才是各种心脑血管病发生和发展的基础[3].对于动脉轻度狭窄的患者,仅了解血管的狭窄程度己不能全面反映病变的严重程度,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分析及稳定性的判断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高分辨核磁共振
  • 简介:血流储备分数(FFR)及血管内超声(IVUS)是目前PCI治疗的两大中药辅助检测手段,并且其临床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也得到了认可。但是,近期的一项研究指出,与标准血管造影指导PCI相比,FFR及IVUS指导的PCI并不能降低患者死亡。该结果发表在2014年6月23日JAMA杂志上。

  • 标签: 血流储备分数 手术死亡率 血管内超声 PCI IVUS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肾小球滤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下降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7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GFR水平分为GFR下降组136例[估算GFR<60ml/(min·173m2)]和GFR正常组584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阻力指数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比较2组CIMT、阻力指数和双侧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并探讨该人群CIMT与GFR下降及其他各种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与GFR正常组患者比较,GFR下降组患者的CIMT更厚[(0.91±0.19)mmvs(0.84±0.16mm)],阻力指数大(0.78±0.05vs0.73±0.08),颈动脉斑块的发生高(85.29%vs6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IMT与年龄、收缩压、TC、LDL-C、空腹血糖、糖尿病史呈正相关(P<0.05,P<0.01),与估算GFR呈负相关(r=-0.292,P=0.000),年龄、收缩压、LDL-C、糖尿病史是CIM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校正上述危险因素后,估算GFR水平与CIMT的相关性不显著(P=0.089).结论GFR下降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高,GFR下降可能与其他血管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加剧了CIMT增厚,而GFR与CIMT无独立相关性.

  • 标签: 脑梗死 肾小球滤过率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对64例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balloonpump,IABP)的患者,通过质量控制(qualitycontrol,QC)及制定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IABP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方法科内组织QC活动小组,确定成员及分工,对使用IABP的患者以1年为目标,制定降低IABP非计划性拔管的干预措施,达到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目的.结果在QC活动开展的12个月中,有64例患者植入IABP,均未出现非计划性拔管,非计划性拔管为0.在QC活动开展期间,发现潜在和存在的情况包括固定方法不达标5例,无约束10例,无效约束5例,早期拒绝约束1例,后期拒绝约束9例,皮肤压痕、压红2例,缝线松脱2例、断线1例,所有潜在的或存在的情况在QC活动中均及时被发现和纠正,达标为100%.结论QC活动有助于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和纠正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预防IABP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质量控制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住院及远期病死的影响.方法将248例连续行直接PCI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糖尿病组(82例)和非糖尿病组(16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住院及远期[平均(42.33±17.13)个月]病死.结果糖尿病合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为33%.糖尿病组患者入院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肌酐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1,P<0.01,P<0.05).糖尿病组心功能不全(killipⅡ~Ⅳ级)的患者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的患者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糖尿病组单支病变的患者明显少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患者住院病死与非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远期病死糖尿病组患者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HR=3.65,95%CI1.11~11.96)和心功能不全(HR=3.85,95%CIl.41~10.46)是远期病死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糖尿病合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住院病死与非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糖尿病和心功能不全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远期病死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糖尿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