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血管帕金森综合征(VP)对复方多巴反应以及多巴反应与病变部位相关。方法临床诊断VP患者共61例(VP组)进行急性阶梯左旋多巴治疗试验,计算服用左旋多巴.苄丝肼后统一帕金森病(PD)评分量表(UPDRS)运动部分评分最大改善率。同期146例PD患者(PD组)作为对照。根据头颅MRI所示缺血性病灶部位,将VP组再分组,第1种分组:基底节区病变组(25例);白质病变组(21例);黑质病变组(3例);混合病变组(12例)。第2种分组:黑质纹状体通路病变组(28例);白质病变组(21例)。经t检验比较各组间UPDRS运动部分最大改善率。结果VP组和PD组UPDRS运动部分平均最大改善率依次为(10.4±7.4)%和(40.1±14.9)%,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VP各分组:基底节区病变组UPDRS改善率(23.2±11.3)%,高于白质病变组(6.5±4.3)%,低于PD组(P〈0.01)。黑质病变组UPDRS改善率为(35、4±8.7)%,但例数少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黑质纹状体通路病变组UPDRS改善率(26.3±10.6)%,高于白质病变组,但低于PD组(P〈0.01)。结论VP组由于不同病变部位,对复方多巴有不同反应;以累及黑质、基底节等黑质纹状体通路病变为主VP对复方多巴有一定反应,而以白质病变为主对复方多巴反应较差。可根据MRI提示病变部位决定是否应用复方多巴治疗VP患者。

  • 标签: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 纹状体黑质变性 诊断
  • 简介:目的评估Enterprise支架治疗老年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安全及有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火箭军总医院神经介入医学科接受Enterprise支架治疗症状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且年龄≥60岁患者55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60~81(66.4±8.0)岁。术前及术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强化调脂治疗,采取多模态影像指导下支架成形术,术后6个月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支架再狭窄情况,观察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及靶血管供血区脑卒中复发率。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0%,术前及术后即刻残留狭窄率(86.6±10.0)%、(29.9±13.2)%。围术期发生1例(1.8%)穿支脑梗死事件,术后随访期有1例脑出血,2例支架内急性闭塞,1例短暂脑缺血发作事件,术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3.6%。有36例(65.5%)患者接受了DSA复查,血管狭窄率为(34.3±22.8)%,8例(22.2%)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Enterprise支架治疗老年症状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是安全,且能有效预防供血区脑卒中复发。

  • 标签: 支架 大脑中动脉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降血脂药
  • 简介:摘要肝脊髓病又称门-腔分流脊髓病,是肝病并发一种特殊类型神经系统并发症,以缓慢进行痉挛截瘫为特征,脊髓侧索和后索脱髓鞘病理改变为主。本病多发生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表现突出。多数患者有反复上消化道出血、门-体静脉分流术和脾肾静脉吻合术后。多见于手术或自然形成门-腔循环分流,大多数病例与肝脑病并存,往往脊髓症状被严重脑病意识及运动障碍所掩盖而不能做出诊断,直至病理检查时才发现脊髓后索、侧索脱髓鞘改变。无手术史者,常有明显腹壁静脉曲张,提示已自然形成了门-体静脉分流。

  • 标签: 肝性脊髓病 诊断 预后
  • 简介:心动过速(以下简称房速)可起源于心房肌任一部位(除窦房结外)或与心房相连解剖结构,无需房室结和房室旁路参与,频率多在120~220次/min[1]。房速特别是无休止、频率特别快甚至并发休克房速,由于终止不易,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会导致心动过速心肌病[2],给治疗上带来极大困难。本院收治3例无休止房速合并休克,经过积极治疗好转,现将抢救处理及护理报道如下:

  • 标签: 房性心动过速 休克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RonT(U)型室期前收缩类型与快速心律失常关系.方法分析31例在入院后发生≥1次由RonT(U)型室期前收缩诱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发作时与发作前后常规12导联心电图或持续心电监视心电图.结果31例诱发快速心律失常RonT(U)型室期前收缩可分为3种类型:(1)QT间期正常非长间歇依赖RonT型室期前收缩;(2)QT间期正常长间歇依赖RonT型室期前收缩;(3)长QT(U)间期综合征伴RonT(U)型室期前收缩.各型RonT(U)型室期前收缩及其所诱发快速心律失常有不同临床与心电学特征.结论RonT(U)型室期前收缩类型与其所诱发快速心律失常关系密切.

  • 标签: RONT 型室性期前收缩 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 心电描记术
  • 简介:在一般心电学文献中很难查找到加速逸搏心律(原名非阵发性房心动过速)有关论述。有学者认为:①此种心律失常少见。②心电图上不易得到明确诊断。近年来随着动态心电图广泛应用,我们发现加速逸搏心律属于常见主动异位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不同于窦性心律,又有别于房心动过速。应引起

  • 标签: 房性逸搏心律 心动过速 动态心电图 诊断
  • 简介:目的评价尼莫地平预防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管痉挛有效及安全.方法检索Pubmed、OVID、EMBase、Cochranelibrary、卒中临床试验注册及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数据库,检索截止时间均为2010年11月.收集尼莫地平被预防用于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前瞻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8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1499例患者接受了不同指标的试验观察.与安慰剂组比较,尼莫地平组(所有病例)完全康复率增加了64%[P=0.0002,OR=1.64,95%CI:1.26~2.13;需要治疗患者数(NNT):-1.048],完全康复或中等残疾率增加了79%(P=0.0007,OR=1.79,95%CI:1.28~2.51;NNT=-5.889),死亡、严重残疾或植物状态发生率降低了38%(P=0.0003,OR=0.62,95%C/:0.48~0.80;NNT=1.529);脑血管痉挛(CVS病例)病死率降低了74%(P=0.008,OR=0.26,95%CI:0.09~0.71;NNT=2.298);症状CVS发生率降低了46%(P〈0.00001,OR:0.54,95%CI:0.42~0.69;NNT=1.952);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所有病例)发生率降低了38%(P〈0.0001,OR=0.62,95%C/:0.50~0.78;NNT=1.078);症状脑梗死发生率降低了46%(P〈0.00001,OR:0.54,95%C/:0.42~0.69;NNT=1.079);经CT证实脑梗死发生率为安慰剂组58%(P=0.001,OR=0.58,95%CI:0.42~0.81;NNT=3.314);CVS病例脑梗死发生率为安慰剂组35%(P=0.003,OR:0.35,95%CI:0.17~0.69;NNT=3.688),脑梗死(所有病例)发生率为安慰剂组52%(P〈0.00001,OR=0.52,95%CI:0.41~0.66;NNT=1.196);尼莫地平组与安慰剂组再出血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再出血:P=0.15,OR=0.75,95%CI:0.50~1.11;不良反应:JP=0.59,OR=1.13,95%CI:0.71~1.81).结论与安慰剂比较,尼莫地平可显著改善动脉瘤SAH患者临床转归,可降低症状CVS、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脑梗死发生率,而再出血和不良反应发�

  • 标签: 尼莫地平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快速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原因与高危心电表现。方法分析45例在入院时或入院后至少发生1次心脏骤停患者原因及其发作时与发作前后常规12导联心电图或持续心电监视心电图形。结果45例恶性快速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最常见基本原因为冠心病急性或陈旧心肌梗死,次为特发性及继发性巨大异常J波、扩张型心肌病;低钾血症是最常见诱因;最常见恶性快速心律失常类型是心室颤动。其高危心电图表现:①复杂室性早搏;②异常J波;③继发性长Q-T间期综合征;④Brugada综合征;⑤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伴墓碑样ST段抬高。上述各种原因心脏骤停者有各自不同临床及心电学特征。结论恶性快速心律失常所致心脏骤停存在多种原因及高危心电图表现。

  • 标签: 心律失常 心脏骤停 心电描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QRS离散度(QRSd)对致命心律失常预测价值。方法:120例心脏病患者(分室速组40例;无室速组80例)及80例正常人(对照组)接受体表标准12导同步心电图QRSd检测。结果:与无室速患者及正常人相比,室速患者QRSd,QRSmax显著延长(P<0.05),将QRSd>45ms作为室速预测指标,获得了95%敏感性和93%特异性,结论:QRS离散离(QRSd)可用于识别可发生致命心律紊乱高危患者群。

  • 标签: QRS离散离 心电图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患者男性,42岁。因持续左耳流脓伴听力下降10年,近日因感冒及夏日加重而入院。临床诊断:左侧慢性乳突中耳炎。查体:体温38.5℃,心率74次/分。查心电图(图1A)示:心率690:/分,QRS波群为室上性,P^-波位于QRS后,为逆行。心电图诊断:加速交接逸搏心律。行“中耳乳突根治术”后12天,复查心电图(图1B)示:①窦性心律(心率60次/分);②正常心电图。

  • 标签: 交接性逸搏心律 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乳突根治术 心电图诊断 QRS波群 正常心电图
  • 简介:可逆痉挛脑血管病,也称为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血管病。可逆痉挛脑血管病主要指一组脑血管可逆收缩疾患综合征,以多灶、可逆脑血管痉挛为特征,有时可引起缺血性脑梗死,常伴有严重反复发作头痛,该疾病应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动脉炎相鉴别。国内外对该疾病目前报道较少,现将1例可疑可逆痉挛脑血管病病例进行分析讨论。

  • 标签: 脑血管病 可逆性 痉挛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中枢神经系统 缺血性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顽固心力衰竭(以下简称顽固心衰)疗效.方法应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及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方法治疗25例顽固心衰病人并观察其疗效.结果全部患者经过CRRT治疗后,症状与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及心脏指数均显著增加.结论CRRT能缓慢、等渗地清除水和溶质,较好地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性,能有效地纠正心衰.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顽固性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冠状动脉正常急性Q波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方法选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电图病理性Q波形成,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患者17例,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研究中,4例患者有自发性冠状动脉痉挛,表现为冠状动脉造影时严重狭窄但冠状动脉内给予硝酸甘油后狭窄消失.1例女性患者既往有下肢动脉栓塞病史,经血液系统进一步检查证实为蛋白C缺乏症.1例患者为粒细胞增多症,3例患者为血小板增多症.另有1例患者有肺癌病史,考虑可能与肺癌相关高凝状态有关.急性Q波心肌梗死但罪犯冠状动脉正常患者占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例为1.85%(17/918).此类患者平均年龄为44.2岁,男性为主,占88.2%(15/17),吸烟比例高达82.4%(14/17),其中吸烟患者中男性达92.9%(13/14),与非冠状动脉正常急性Q波心肌梗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Q波心肌梗死但罪犯冠状动脉正常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组(54.4%±9.6%vs.45.8%±8.8%,P<0.01).另外,造影正常组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而造影异常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7%(60/9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但冠状动脉正常患者以男性为主,多有吸烟史,同时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者较多见,但大部分心功能状态良好,住院期间未见严重主要心血管事件.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观察心室晚电位在阳性、阴性两种不同状态下患者室期前收缩(PVS)、室心动过速(VT)发生率。方法对85例同时做心室晚电位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患者PVS、VT发生率作临床回顾分析。结果85例中心室晚电位阳性为35例(A组),阴性为50例(B组)。A组有多源、多形性PVS者8例(22.9%),B组有多源或多形性PVS者1例(2%),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A组VT7例(20%),B组VT2例(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组单纯PVS〉1%者为4例(11.43%),B组为2例(4%),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心室晚电位阳性患者其多源型多形性PVS、VT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两组单纯PVS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心室晚电位 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心动过速
  • 简介:目的探讨和分析输尿管结石肾绞痛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绞痛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肾绞痛患者行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手术治疗。结果对照组经保守治疗后出现疼痛反复发作、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观察组有11例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39例患者行输尿管镜手术治疗,11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患者有9例结石排净,2例碎石后有轻微疼痛,经输尿管镜手术治疗后疼痛消除;39例行输尿管镜手术患者,有32例患者取石碎石后经引流成功,4例输尿管水肿、狭窄导致输尿管镜无法通过,采用输尿管导管向外引流,2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1例引流后1周再次复查,经输尿管检查联合碎石术,结石排净,观察组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在治疗输尿管结石肾绞痛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选择治疗方法,输尿管镜手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肾绞痛具有十分显著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安全、可靠较高,同时减少患者痛苦,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肾绞痛 输尿管镜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 简介:由各种肾脏疾病引起高血压统称肾高血压,包括肾实质高血压、肾血管高血压(如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肾脏内分泌高血压(如肾素瘤所致),其中肾实质高血压最常见,占各种原因所致高血压5%~10%,在继发性高血压中占第一位.

  • 标签: 高血压 肾性 抗高血压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 简介:目的探讨瘦素受体(leptinreceptor,LR)基因Gln223Arg位点多态与脑卒中相关。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法检测50例脑卒中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LR基因Gln223Arg位点多态,同时记录受试者年龄、性别,并测定血糖、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收缩压和舒张压等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卒中组瘦素受体基因G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4.0%和26.0%,正常对照组分别为84.0%和1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基因型比较,基因型中含有等位基因A各临床指标要高于对照组。结论LR基因Gln223Arg位点A等位基因会增加脑卒中发病风险。

  • 标签: 瘦素受体 多态性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钬激光结合输尿管镜腔内治疗泌尿系结石安全、有效。方法采用钬激光联合输尿管镜治疗泌尿系结石285例。结果单次手术结石粉碎率达94.39%(269/285)。结论钬激光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安全、有效,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钬激光碎石术 输尿管镜 泌尿系结石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4例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封堵术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前均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或TTE监测下引导房间隔封堵器释放。所有患者于封堵术后3天、1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TTE及心电图检查。结果34例患者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心包积液,通过心包置管引流后积液逐渐减少最后完全消失,其余患者均恢复顺利。所有患者在术后3天、1个月、3个月复查TTE及心电图,均未发生封堵器移位、残余分流等情况。结论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ASD封堵术避免放射线,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手术。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缺损 封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