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自行车是种非常好的室外运动方式,但在公路上骑行时要非常小心。美国《伤害预防》杂志于2017年6月在线刊发的项研究称,1999年以来,成年人自行车交通事故猛增,相关医疗费用也急剧增加。研究人员对1999-2013年之间联邦政府及监管部门的数据库信息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此期间,

  • 标签: 自行车交通 伤害预防 数据库信息 行车安全 交通事故 非致命性
  • 简介:忌服用消炎痛据研究,消炎痛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人体的前列腺素具有舒张周围血管及冠状动脉的作用。消炎痛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使体内的前列腺素低于正常水平,血管就会发生痉挛收缩,使外周阻力增高,血压也会随之升高。若冠状动脉痉挛,可加重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冠心病、心绞痛,严重者还可能导致心肌梗死而危及生命。

  • 标签: 老年高血压病 冠状动脉痉挛 前列腺素 用药 周围血管 消炎痛
  • 简介:Epsilon波是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发生机制是由于右室的部分心肌细胞萎缩、退化,被纤维或脂肪组织替代,右室病态的心肌细胞除极延迟,延迟的除极波即Epsilon波。但Epsilon波除见于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以外,还可见于心脏结节病、先天性心脏病、右室心肌梗死、后壁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右室受累的疾病。本文报道的例食管癌患者经证实无右室心肌病变,其心电图上的Epsilon波考虑可能与右侧胸膜肥厚粘连、右侧液气胸,右心缘高密度影(疑为心包积液)有关,这些改变可以累及右室心外膜下的心肌细胞,使其发生除极延迟。

  • 标签: EPSILON波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心包积液 延迟除极
  • 简介:目的观察具有键优化功能的心脏起搏与不具键优化功能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的临床疗效。方法1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CRT治疗,并根据起搏器是否具有“键优化”功能分为“键优化”组(n=10)和“超声优化”组(n=9),于术前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术后1周、3个月分别行键优化及超声优化评价CRT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键优化与超声优化的最佳优化房室(AV)间期(131.00±7.40msVS134.00±15.80ms)及最佳优化心室(VV)间期(18.50±9.50msVS17.00±13.60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定期随访,发现两组起搏器植入术后3个月,6个月经优化后心胸比、左心室舒张末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及6分钟步行试验两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除BNP术前及术后3月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外)。结论有键优化功能的CRT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不亚于常规超声心动图优化的CRT,且键优化功能方便、快捷给临床工作带来更多方便性。

  • 标签: 心脏再同步化 一键优化 彩色多普勒超声 心力衰竭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3岁。主因"持续性头痛1周",于2016年3月21日13:00入院。1周前患者于晨起出现头枕部搏动性疼痛,无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等,症状持续存在,睡眠后方可逐渐缓解,未行诊疗。昨日患者自测血压过高,未测出,就诊于我院急诊科,测血压254/134mmHg(1mmHg=0.133kPa),头颅CT未见异常,给予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100mg泵入等治疗后,

  • 标签: 肾动脉梗阻 高血压 支架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颤动数(FibN)预测心脏性猝死(SCD)级预防植入植入型心脏复律降颤器(ICD)有效性的价值.方法FibN的临床应用:使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参数QRS、QTc和LVEDd(记为FibNVT/VF=LVEDd·QRS·QTc-1).通过起搏器程控仪调取我院符合SCD级预防并植入ICD患者的起搏器数据,根据是否发生诊断正确的心血管事件(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及适当的ICD治疗分成2组,对比分析指标在两组间的统计差异程度.结果FibNVT/VF预测SCD级预防植入ICD有效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3(95%CI0.613~0.853),且当FibNVT/vF≥14.995时,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64.3%(95%CI0.613~0.875).结论FibNVT/VF预测SCD级预防植入ICD的有效性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脏性猝死 一级预防 颤动数
  • 简介: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法与肺动脉导管(PAC)法监测心脏容量负荷与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致性。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45例患者,术中分别采用TEE及PAC监测右室舒张末期容量(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量(RVESV)和右室射血分数(RVEF),比较两种方法监测数据的致性。结果:与基础值比较,TEE和PAC法均显示,负荷后RVEDV[TEE:(38±6)ml比(51±9ml),PAC:(153±17)ml比(188±19)ml]、RVESV[TEE:(19±4)ml比(33±5)ml,PAC:(92±16)ml比(110±23)ml]均显著增加(P均〈0.01),RVEF均无显著差异(P〉0.05)。PAC与TEE法在治疗前监测的RVEDV、RVESV、RVEF结果均具有良好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r=0.844、0.862、0.916,P均〈0.01),在治疗后监测的RVEDV、RVESV的相关系数显著降到0.6以下(r=0.552、0.579,P均〈0.05),RVEF的相关系数仍保持在0.8以上(r=0.892,P〈0.01)。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与肺动脉导管在临床监测中致性较高,前者为非创伤性检查,便于临床采用。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导管插入术 Swan-Ganz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