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重症胰腺外科治疗的临床护理,探讨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8例重症急性胰腺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结果除一例高龄患者死亡外,死亡原因为体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病情急变化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相关的心理,疼痛等护理工作,避免并发症发生,让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急性重症胰腺炎/术后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继发胰腺假性囊肿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选取从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继发胰腺假性囊肿并行经皮穿刺引流术的患者共4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CT或者B超引导下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术后将引流管妥善固定,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体的性状。结果引流期间发现12次引流管堵塞,10次引流管打折、扭曲,5次引流管移位,均因详细的护理观察而发现及时,经处理后得到改善,没有发生引流管脱落的现象。40例患者中38例患者经过置管引流后引流量逐渐减少,最终拔除引流管后治愈,2例患者的引流液中细菌培养出多重耐药菌,经临床积极对症抗感染治疗后逐渐拔除引流管痊愈,无患者死亡。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继发胰腺假性囊肿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的患者,密切的观察,细心的护理是保证引流通畅,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的关键点所在。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假性囊肿 经皮穿刺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90例重症急性胰腺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7.7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尿淀粉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AMY(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CRP(C-反应蛋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疗效理想,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前列地尔 生长抑素 重症急性胰腺炎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与急性胰腺并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2例急性心肌梗死与急性胰腺并存的患者按照入院诊断的先后顺序,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胰腺组和急性胰腺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组,两组均为6例.回顾分析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状况、临床表现及血淀粉酶、肌钙蛋白浓度和临床预后.结果两组的临床特点均有胸闷、胸痛和(或)腹痛症状,体征方面均有腹部压痛.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胰腺组中,血清肌钙蛋白中位数数值比急性胰腺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血清淀粉酶值中位数数值,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胰腺组则比急性胰腺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种疾病并存时临床转归不理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与急性胰腺并存时病情凶险,预后差.当患者有胸闷、胸痛,同时又伴有腹痛和腹部压痛等临床表现时,应警惕两种疾病并存的可能性.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性胰腺炎 相关因素分析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腑散、如意金黄散对急性胰腺患者腹内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腑散敷肚脐联合如意金黄散涂抹腹部。两组均进行腹内压测量,疗程结束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70.8%。结论通腑散、如意金黄散对急性胰腺患者能明显改善腹内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内高压 通腑散 如意金黄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胰腺CT表现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提高对创伤性胰腺的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临床随访证实的15例闭合性腹部外伤致胰腺损伤的CT表现。男11例,女4例,年龄16~53岁,平均年龄(28.6±11.32)岁。结果胰腺局限性或弥漫肿大10例,明显局限性血肿形成2例,网膜囊积液8例,胰周积液及左侧肾前筋膜增厚11例,其中3例主胰管损伤中仅1例CT检出。假性囊肿5例,于伤后5-7天内出现3例,于外伤3周后出现2例;而其中1例患者于1周内出现囊肿的基础上,在3周后出现多发囊肿。本组囊肿位于胰体部2例,胰尾部3例,多发囊肿1例。4例首次CT检查阴性。结论多层螺旋CT在胰腺损伤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早期可对多数病例明确诊断。

  • 标签: 胰腺 创伤性胰腺炎 假囊肿 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SAVM)临床特点,总结诊治经验。方法搜集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19例SAVM,分析其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结果、诊治经过、预后情况。结果19例中发热14例,晕厥12例,累及房室结传导和束支传导10例,心脏扩大9例,心肌酶学持续升高,心肌钙蛋白均升高;糖皮质激素治疗16例,心脏临时起搏4例。结论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病毒感染史、临床症状、心肌损伤指标;休息、糖皮质激素、心率支持和血流动力学支持是主要治疗手段。

  • 标签: 心肌炎 诊断技术 心血管药物
  • 简介:目的探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时间段内我院治疗的56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85.7%、14.3%、14.3%,对照组分别是64.3%、35.7%、32.1%,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是(36.5±15.5)d,对照组是(69.9±36.1)d,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的临床诊治遵循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实施综合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避免患者死亡。

  • 标签: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疗效 死亡率
  • 简介:目的评估并介绍经皮心肺支持技术系统,并附1例成功治疗暴发性心肌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方法.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院应用经皮心肺支持技术成功救治1例急性暴发性心肌的病例资料,并结合国外相关文献,介绍应用指南,总结该项技术的使用方法.结果整个系统建立过程在20main内顺利完成,持续经皮心肺支持92h58main.患者在应用经皮心肺支持后病情逐渐平稳,脱机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完全康复出院.结论经皮心肺支持技术不仅是急性暴发性心肌的有效治疗手段,而且可在许多心、肺急症中应用.该技术无需开胸,操作简单方便,在床旁15~20min即可建立,是目前最有前景和最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的急救技术之一.

  • 标签: 经皮心肺支持系统 临床应用 急性重症暴发性心肌炎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 简介:由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主办的中国医师协会I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6分)“急性重症脑梗死机械血管再通”论坛将于2014年11月28—30日在江苏省常州市举行。本届论坛依托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急性重症脑梗死150余例患者血管内机械取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邀请多位国内急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领域知名专家进行技术细节、常见问题的研讨和手术录像讲解。欢迎国内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医师参加。

  • 标签: 急性重症脑梗死 血管再通 机械取栓 论坛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中国医师协会
  • 简介:急性左心衰竭起病急,病情重,传统氧疗和药物治疗对轻、中度病人可以有效,但对已经意识不清,呼吸明显变浅、慢的重症急性左心衰疗效较差,及时气管插管给予机械通气配合药物治疗,可以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控制心衰,挽回生命,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性左心衰
  • 简介:目的探讨酷似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AFVM)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临床表现酷似心肌梗死(MI),经过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冠脉正常的AFVM14例,分析该病的发病机制、心电图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经及时确诊并采取相应治疗后4例乏力、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明显好转,心肌酶、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恢复大致正常范围;2例发生阵发性心悸,发作时心电图示: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4例发作性胸闷、胸痛,心电图示:ST-T改变(ST段下移0.1~0.2mV,T波低平伴切迹);1例心电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呈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显示病理性Q波;l例因急性期而死亡。结论酷似MI的病毒性心肌其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改变酷似AMI。着重把握临床资料,掌握客观诊断依据,积极合理诊治是值得临床医生重视的问题。

  • 标签: 病毒性 心肌炎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的护理体会。方法对入院患者采用积极抗感染,抗休克补液治疗后,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细致地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结果38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除1例因术中死亡外,无手术后死亡病例。

  • 标签: 高龄急性 胆管炎 护理
  • 简介:急性心力衰竭(acuteheartfailure,AHF)是发生呼吸衰竭和导致临床死亡的常见病因。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NPPV)广泛应用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患者。本文对5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早期加用NPPV辅助治疗,并与传统的通气治疗比较,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左心衰竭 急性重症 疗效观察 早期 急性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对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症脑血管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物理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药物、物理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醒脑静注射液,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昏迷、恶心、呕吐等)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症脑血管疾病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其对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可降低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 急性重症脑血管病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远端胰腺切除术后不同胰腺残端关闭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外科2016年3月至8月期间收治的实施胰腺远端切除术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患者术后应用手工缝合法关闭胰腺残端,B组患者术后应用闭合器法关闭胰腺残端,C组患者术后应用超声解剖器法关闭胰腺残端。结果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A组、B组患者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A组、B组患者少(P<0.05);A组、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者的术后输血率、引流液淀粉酶值、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30d内在住院率及病死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C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A组、B组患者的20.0%、15.0%(P<0.05),A组、B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远端胰腺切除术后应用超声解剖器法关闭胰腺残端,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 标签: 远端胰腺切除术 胰腺残端关闭技术 术后并发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超声引导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的临床疗效的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胆囊造瘘术,研究组患者首先超声引导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择期再行胆囊切除术。结果经过治疗,结果证明研究组患者在术后腹痛缓解时间、术后恢复并发症上效果皆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能够快速有效缓解症状,有效控制感染,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比开腹手术,创伤小,恢复较快,并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超声引导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大的临床推广前景,特别适用于胆囊切除术风险较大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开腹术 胆囊穿刺置管引流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9月—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对单纯动脉溶栓后(尿激酶)再通不良的16例重症急性缺血性卒中[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中位数(NIHSS)18(14~21)分;改良Rankin评分(mRS)中位数4(3~5)分]患者行血管成形术治疗。对其中6例行球囊扩张术,3例行支架置入术,7例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术。结果①16例患者术前血流灌注(TIMI)分级0级14例(87.5%),1级2例(12.5%)。术后14例血管再通,总再通率为87.5%。其中11例(68.8%)完全再通,3例(12.5%)部分再通。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术的7例,均为完全再通;单纯支架置入术的3例,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1例;单纯球囊扩张术的6例,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2例,未再通(TIMI分级由0级变为1级)2例。②术后2例(12.5%)死亡,1例于术后第5天死于小脑及脑干出血,另1例于术后第6天死于蛛网膜下腔出血。③生存的14例患者,术后2周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NIHSS和mRS评分较术后2周进一步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采用超声随访14例患者,随访时间中位数19.5(3~46)个月,仅行球囊扩张术后的1例患者出现再狭窄。结论单纯动脉溶栓后再通不良的重症急性缺血性卒中,联合血管成形术可能会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临床预后。其中联合支架置入术可能较单纯联合球囊扩张术具有更高的再通率。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急性 血管成形术 动脉溶栓